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1:0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能切中学生的短板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施教 ,对于学生学 习和课堂教学都是有利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只要在分层中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 ,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 在教学中找到问题根源 ,并结合分层教学原则 ,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科学、合理的分层 ,就能培养学生发展式 学习的能力 ,真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意义,策略

  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经不 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了 , 更不适应新时代的小学 生。在提升学生、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 ,教师要 改变对学生的固有认识 ,要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知识 基础。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之间因为能力、 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家长的教育能力等出现的差异 , 采用灵活的、人性化的分层教学 ,发掘学生的潜力 ,培 养学生兴趣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 ,促进 教学发展。

\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能强化学习意识 ,提升学生能力

  过去统一式、一刀切的教学 ,容易让学生浑水摸 鱼 ,认不清自己的学习能力 ,也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和 兴趣点。而核心素养下的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做到一 个学生一个方法 ,完全摆脱一个班级一个方法教学的 局限性 ,使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丰富课堂教学 方式、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在小学数学分层教 学中 ,发现教师只要尊重学生个性 ,分层合理、科学 , 不但不会打击学生 , 让学生因为分层而否定自己 ,尤 其学习困难的学生 ,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反观自己 ,从 深处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能力的不足 ,并发现问题 , 及时在教师针对式的教学引导下进行改正、 提升 ,从 而摆脱学习困境 ,走上成绩、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发 展道路。比如 ,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 ,如果在一个班 级一个方法的教学中 , 由于教师没有分层意识 ,对于 有的学生对克与千克总是混淆或者不理解 ,而导致的 错误运用 ,他们关注不到 ,也使学生关注不到自己的 问题 , 以为全班同学都和他一样 ,影响学生及时发现 自己的问题 ,错过改正契机。而核心素养下的分层教学 , 由于教师分层意识强 ,他们很清楚学生在哪个层 次 ,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 ,会及时发现学 生的学习困难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 ,让学生也反 观自己 ,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 极纠错 ,进行再学习 ,达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缩小与 同学间的差距 ,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 ,也增强其信心 , 强化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能增强学习热情 ,提升数学素养

  分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 针对性的指点 ,从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人性化 的温暖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 ,分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于学生关注 ,能拉 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 快 ,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激发和唤 醒潜藏的学习潜能 , 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 自主性 ,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提升学 生的数学成绩、数学素养。

  其次 ,分层教学中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能及时发 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帮助学生解决。 这会让学生 在分层式教学中 ,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强度中、难度中 不断得到强大、提升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 同时也使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学习意识得到强化 ,为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比如 ,在“克与千克”的教 学中 , 有些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原因 ,无 法正确认识质量 ,也不会对物理质量进行有意识的估 量。针对这种问题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情 ,创设教学 环境、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对克与千克的学习掌握 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 出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 如 1 千克苹果、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红豆、1 角的硬币、1 克的茶包、 一包 2 千克的大米等 ,让学生结合生活,结合课堂知识进 行估量。最后,再给学生提供一台盘秤,教会学生如何 用秤,并称出自己估量的这些物体,看是否准确、接近 等等。这样的情境教学、实验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心理 ,能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所以能提高学生学 习热情的同时,也能从能力、学习意识等,提升学生的 数学素养,升华分层教学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主体原则

  任何教学方法、策略的采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 分层教学也不例外。为了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 师一定要在分层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个性, 遵循主体。 比如,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需要以及其 兴趣,了解学生是差在基础上、能力上,还是学习态度 上等,根据学情,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对学生进 行扬长避短的分层 ,才能发挥分层的作用 ,提升教学 的价值。也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后进生或学困生的边缘 拉回来,提升学生成绩 ,增强学生信心, 同时也提升小 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2.分层辅导原则

  分层教学 ,就要全面,要在指导上、课堂上、练习 中都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使分层贯穿始终,切实做到 为学生服务 ,不能让分层教学流于形式,成了为分层 而分层的面子工程。比如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 数学教师对于分层的落实 , 只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上 , 如 ,把较复杂的问题抛给优秀生 ,把一些简单、基础性 的问题抛给平行生或者后进生、学困生等。之后,无论 是在课后练习中,还是在接下来的辅导中,都缺少对 分层的贯彻和渗透。事实证明 ,分层教学中最能体现 分层的 ,恰恰是辅导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 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学习思想、学习态度,面对学生 不会解决的问题 ,也要多下功夫、耐心指导等,这样分 层教学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所以,笔者认为 ,在小学 数学分层教学中 ,一定要落实分层辅导原则,让分层 辅导从课堂到课后, 再从课内到课外都连接起来,才 能真正发挥分层的作用,提升学生成绩。

  3.激励学生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 , 教师会不自觉地犯一个严重的、 不自知的错误 , 就是对于后进生或者学困生容易忽 视 ,甚至对他们充满埋怨、责备 ,不管是语言,还是神态 。当然无疑这是出于恨铁不成钢,觉得学生不好好 学习,没学好数学,辜负了自己的辛苦。但是教师忽略 了小学生的天性,你越批评 ,越对他们爱理不理,就越 会加速他们对自己的否定, 而不会给他们反作用,让 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用力 , 争取早日得到教师的肯定。 知道自己的不足 ,绝地反击的小学生是有 ,但是少之 又少。 同样是对学生的爱,方式不同,效果就截然不 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学习中 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让学生对学好数学有 希望。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用语言激励学生 , 比如 ,当 学生完全做对了难度适中的课后练习时,教师就要及 时给他们鼓励,如 ,“全对,你真棒!”“老师看到了你的 进步,再努力一些 ,就会越来越好! ”这些语言虽然直 白、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犹如神力 ,能极大地增强 他们学习的信心。

  其次 ,要给学生物质激励 。不管是在小小的数学 竞争赛中,还是一周、一月的学习过程中 ,只要看到学 生进步 ,尤其是后进生或学困生的进步 ,教师一定要 给他们一些物质奖励 ,激励他们 ,让他们看到教师的 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 。如一个小笔记本、一支 笔、一本书、一个削笔刀、一块橡皮擦等等 ,礼物虽小 , 却代表着教师的肯定与认可, 也代表着学生的进步 , 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1.在教学中实现自然分层

  小学生年龄小,心思却很敏感 ,为了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保护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分层时 , 要自然而然地进行, 不要再陷入以成绩分层的模式, 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压力。如 ,教 师可以在教学提问中、课后作业设计中、课堂评价中 自然进行分层教学 ,针对性指导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 教师的关注, 同时不受分层心理的影响。 比如 ,在“垂 直与平行(一 )”的教学时,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教师想 用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时 ,就要把问题抛给数学学习 比较困难的学生 ,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有意识地强化 他们的基础 ,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如:什 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垂直与平行的区别是什么?对于一些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 抛给优等生 ,培养他们拓展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 应用意识 。如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 ,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等 。这样既能实现分层教学 的针对性的指点 , 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关 注 ,不断提高成绩。同时 ,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强 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实现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学习能力 的提升。

\

 

  2.把教与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课堂教与学的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一种动 力 ,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获得更多的知识 ,实现更好 的学习目的。但这只是建立在课堂目标设置适合的基 础上 ,学生能够得着 ,有望实现的目标 ,对于学生才有 诱惑力、吸引力 ,也才能调动其内动力 。反之 ,如果目 标太大、太高、太远 ,使学生可望不可及 , 目标对于学 生就只是一个遥远的难以达到的高度 ,不但不会激发 学生去努力实现愿望 ,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 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不 要给学生太大的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情、能力进行教 与学的目标分层 ,要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让不 同的学生在实现不同目标的同时 ,实现预期的课堂效 果。比如 ,“垂直与平行(一 )”教与学的目标 ,就要有层 次性 。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课堂教与学的目标 , 就是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 ,掌握垂直、平行的含义 , 以 及“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的含义 ,能正 确判断什么是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等 ,让学生循序渐 进地提升、进步;对于成绩好、能力强、理论扎实的学 生 ,课堂教与学的目标就要培养学生周密的思考习惯 与能力 ,在教学中为他们渗透数学推理 ,注意培养他 们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 ,强化他们学以致用的目 的 ,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体验感 ,从而发展他们的学 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学情 ,给学生 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有利于促进全班同学的学 习与进步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学生学习能 力的发展创造可能性。

  3.对于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课后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巩固课堂知 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这 个环节 ,认识到练习这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分层教学中 ,要注意课后练习的分层。比如 ,对于一 些后进生或学困生 ,课后练习要偏向基础 ,以及一些简 单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解答题;对于平行生 ,设计的练 习要偏向综合性 ,主要要围绕课堂内容 ,要让他们在基础上、运用上都有所提升 ,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对 于优秀生 ,教师给他们设计的练习要偏向拓展性 ,要挑 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及对知识迁移、衔接等能 力 ,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 有用的 ,也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

  4.在课后辅导中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最担心的就是分层不全面 ,这会影响分 层教学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要认识到分层教 学的全面性 , 不能只在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分层 , 在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中分层时 ,也要注意课后 或课下辅导的分层。比如 ,对于一些后进生 ,教师要利 用大课间或者课前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争取把他们当 下的学习问题解决掉 ,让他们下一节课的学习少一些 障碍。比如 ,在竖式计算的有关教学中 ,计算基础差的 学生 ,总是忘了在计算中进位、借位 ,导致结果错误。 学生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就 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大课间、课前时间等 ,来有针 对性地指导一下学生 ,手把手教他们做几道有进位或 退位的计算题 ,强化他们这方面的不足 ,多多少少能 帮助他们提升一些 ,增强他们的基础与能力 。小学生 心思敏感 ,他们感觉到了教师额外的关怀以及对自己 的不放弃 ,就会在学习中更投入、更用功 ,争取不辜负 教师的期望。这种心态下 ,学生会有足够的内动力 ,学 习一定会向好、向上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是对新课标教学思想的 落实 ,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只要教师在 教学中能结合学生能力、学情等 ,通过学习目标、教学 方法进行分层 ,就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 关注 , 切实实现不断提升学生良好发展式的学习能 力 ,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提升教学效率 ,促进全体学生以及教与学的 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胜利.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J].新课程研究,2019(27):86-87.

  [2]杜学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建设与实践 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2):129-130.

  [3]徐鹭.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 内蒙古教育,2018(20):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