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1:38: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任务,也面临新的挑战。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维持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要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相互融合。然而结合教育现状来看,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班主任有必要改善德育模式、改变德育手段、提升自身德育修养、实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同时,需要有意识地对原有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更新教育理念。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同时,加强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融合程度。本文将以此为前提,以小学教育为主要阶段,探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一、班级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相对落后
 
  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已成为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结合教育情况分析来看,很多班主任自身对此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多数班主任仍旧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会将教育的天平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多地集中在分数教育,忽视了德育。甚至很多班主任仍旧存在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认为学习好的学生是好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坏学生,他们影响了班级的发展,影响了班级前进的脚步。也正因如此,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会每况愈下,重心也逐渐偏移,不利于学生成长。
 
\
 
 
  (二)德育内容相对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会为其“三观”的养成提供一定的积极指导,但是所选择的内容相对单一,通常只是在表面上让学生认识一些大道理,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弄懂其中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此形成片面的认识,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辨别是非对错,导致本就空洞的内容更加虚浮。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一)形成先进的德育模式
 
  首先,班主任本身要认识到对学生实施德育管理的主要目的,要找准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设定合适的管理目标。并且,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好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能够在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优化的良性循环中,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行为,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
 
  其次,需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杜绝单一管理,要考虑到当下时代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在立足时代需求的视角下,创新德育管理体系。在此期间,班主任也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通过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考虑学生的能力,为其提供适当的管理机会,组织学生进入管理行列,发挥学生能力,换位思考,无形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多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配合,摒弃以往学分至上的错误教育思想,从班主任自身做起,从学生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在良性的习惯以及正确的认知带动下,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
 
  最后,班主任也要多多了解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生活背景差异等,以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引导学生立足于差异化视角,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真正将德育理念融合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手段
 
  多元化的德育手段,对学生来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德育并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教师不可能把学生固定在课堂上,单方面传输与德育有关的理论,而是要以实践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形成潜在的驱动,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德育认识与德育思维。
 
  并且,班主任若只采用单一的德育手段,那么学生很容易在长期被动的状态下产生枯燥意识,所以班主任需要对德育手段加以多元化创新,在多样手段下带给学生别样的体验,以此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机发展,打造具有德育价值的班级管理体系。
 
  首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起始阶段,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力德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认知习惯,为其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认知能力都比较薄弱,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的。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讲解并分析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如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劳俭朴、严于律己、孝敬父母等。在不同的主题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情景剧表演、主题歌曲、演唱主题、知识竞赛等。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模式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逐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认识,以使其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斥责,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德育促使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自主调节。
 
  其次,班主任要打造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对学生形成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制度的构建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年龄偏低,但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单方面对学生实施管理,而是要适当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如设定班干部团队,由班干部向班级学生实施管理,或者由学生自我管理,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构建班干部团队时,班主任不能独断专行,而是要组织学生通过自我推荐或者相互推荐的方式,以公开投票唱票的途径选出班干部团队,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在班级日常运营的过程中,班干部团队需要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在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可组织班级中其他学生开展班干部评比活动,对本学期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状态进行评分,分数偏低的需要酌情调整,以此激发班干部团队的工作热情,同时调动其他学生的前进动力,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实现德育目标。
\
 
  除此之外,在班级发展中,班主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拟定管理制度时,班主任也要考虑学生的想法,以保证制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完毕后,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遵守,如不能随便迟到早退,不能无故旷课。针对违反制度的学生,班主任须严格按照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而对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酌情处理。班级管理制度中,也要渗透与德育相关的信息,如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要诚信友爱,对无故产生矛盾、恶意欺凌同学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
 
  (三)提升并发挥班主任的德育水平
 
  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所形成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与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好带头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需要对德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定期组织各班班主任开展道德素质培训活动以及道德素质考核活动。班主任自身应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多吸收一些与德育、德育管理相关的信息,充实自己,多多阅读一些有关道德的书籍、参加一些培养师德的讲座,提升自己。
 
  对学生实施班级管理与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公平、公正以及耐心,要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关系,多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而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过多的防备。
 
  班主任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如在网络时代,很多小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对中华文化产生片面的认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就可多多渗透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信息。
 
  例如:为学生讲述一些中华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情怀。再如:很多小学生的家境都比较优越,在物质充足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学生会产生不良的攀比心理与过度消费心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自身形象,以落落大方、简洁干净的穿着,为学生解释何为简约之美、朴素之美,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浸润在德育环境中,提升道德修养。
 
  除班主任这一榜样之外,也要注重发挥学生榜样的力量。例如:在每学期班主任都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比出本学期的学习标兵、道德标兵、进步标兵,并为其提供一些小奖励,对学生形成较高的激励作用,使之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更高的参与动力,在良性竞争环境中驱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以及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存在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把学生交到学校后就应该由教师或者班主任负责,而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中,起到主要责任的也应该是各班级的班主任,但其实不然。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在德育工作中,父母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多联系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使之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认识。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教育合力。班主任应及时将学校有关德育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促使家长能够与学校保持统一步调。对学生成长中产生的思想问题、德育问题,家长与班主任彼此应主动沟通交流,就学生的成长特点,设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并且,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家长与班主任都应冷静地保持耐心,不能非打即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人格;要多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舒缓他们的身心压力。
 
  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建立学生家长群,及时上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会、校园一日参观活动等,促使家长能够主动地自我丰富、自我反思,并主动向班主任传递学生信息,以便于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学校,由班主任谆谆教导;在家中,由家长间接渗透。在完整的教育合力、浓郁的德育环境中,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稳步发展。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学生才能健康、阳光地成长。
 
  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大重任。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立足教育视角,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在先进的德育理念、多元的德育手段以及自身德育修养的支撑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家校共育的状态下,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59-60.
 
  [2]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8):128-129.
 
  [3]刘新梅.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35.
 
  [4]杨玉兰.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8.
 
  [5]王敏.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4):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147.html
本文标签: 小学 ,班级管理 ,德育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