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就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地说:专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其工作中将其专长和专长运用到其工作中的能力,并着重于其适用性;方法能力是指在职员工学习工作方法、运用工作方法、注重应用的能力,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社会能力是指就业人员在工作中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方式,课程设计
一、引言
在平面设计中,图像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工业、企业都和它息息相关。Photoshop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图像处理软件,它的使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则是学生的必修课。未来有志从事网页制作、图文印刷、广告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同学,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创意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标准
(一)落实“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编辑。落实“做中学”教育理念采用以任务为导向、以成果输出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工程驱动型课程相比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依托职业能力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实现了将教学内容与项目中的学习任务进行序列化,将学生所学的内容转换为工作内容,从而使课程教学具有职业性。对此,在设计中,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运用理论为辅助,在解决传统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的基础上,促使教学与职业市场的需求拉近差距。同时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显著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从而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课程时,需要运用大量实践案例及相应可视、直观指导。传统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抽象性,过多采用理论内容支撑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思维形成瓶颈。对此,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中,可运用“蓝墨”云课堂,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为了达到混合教学的效果,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的预习主要包括PPT、微课等。课中的内容分为:①教师解答学生的课前问题;②讲解作业中的重点;③示范案例,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④学生的评估。课后的内容是对学习项目的总结和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的作业,以及课后的课外拓展。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
程设计实践——以A中职学校为例为验证“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技能课程的发展成效,本研究选取A中职学校2020级平面设计课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训。以“数字专辑制作——青年纪念专辑”作为研究案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先对图层、蒙版、路径选区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熟悉了文字、形状、钢笔、套索等常用工具的运用,能进行图象加工与图形设计。同时,在此之前学生都接触及领悟过摄影、美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摄影及颜色的搭配有一定的造诣。
此外,2020级平面设计班的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同学间相处融洽,对教师的教导也很有水平,班级里的气氛也很好,学生都很喜欢“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诚然,由于学生的意志、专注能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积极地调动课堂的氛围,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2.教学目标分析
“数字专辑制作——青年纪念专辑”总体目标是:在教师的协助和引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一本“青年纪念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影楼的制图员的工作过程,了解每个步骤的运作含意,掌握基本的商务制图方法与技术,能够对这类照片进行后期加工。在参加本课程前,学生就已经熟悉了Photoshop中大多数工具的运用,所以在本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新的知识和工具,更要注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图技术,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教学方法选择
该课程以后期影楼专业技能为基础,以项目教学为主,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演示、讲授等多种形式进行混合教学。
4.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一种重要的常规教学管理文件,它是根据教学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编排,并对其进行时间、内容的确定,是指导教师编制课程教案、讲稿的基础。在实施课程之前,编写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师掌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
此次“数码相册”课程的授课时间为30小时,共5个星期,每周6小时。一周6小时的课程尽量不在同一时间内安排,可以选择每周三2小时和周五4小时。这种课程安排既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规避因学生自身能力差异造成的学习差异化。
5.教学课程设计
在实施本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细致的规划。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应始终体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指导,并将工作的完成贯穿于各个项目的教学中。课程内容以企业调研的技术需求与能力需求为载体,依据图形设计人才的成长规律,从单一的技能向全面的发展转变。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同时,为了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充分准备了教材、项目任务书、项目计划书等,以及线上使用的多媒体教材如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微课视频、图片素材等。在混合平台上选择了“蓝墨云班”APP,发布学习任务、视频、学习资料、作品等,并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讨论、小组互动。前期的预习,以网上的方式进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混合的教学材料(如微课视频、PPT等),为学生提供课前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课件完成测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整体设计框架如表1所示。
(二)课程实施
1.课前学习
以“数字专辑制作——青年纪念专辑”的第四项“高低频修图法”为例,讲述了“肌肤修整”的教学流程。
第一,在班级里,学生按照教师在班级群里的作业安排,观看了教师提供的教学录像、网上教学资料(“PS修图的高频研磨工序及原理”“天然的高低频磨皮”等四种课前预习资源)。
第二,在蓝墨云课堂上进行了一次“高低频修图原理”的研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课堂上。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群里随时交流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2.课堂阶段
本课程以“青年纪念专辑”为主线,实施了“肌肤修整”。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了团队图片中的人物皮肤的绘制。课堂教学可分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对预习内容进行说明,并根据蓝墨云班中学生的经验值和预习题目的答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引导学生完成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及学习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向学生展示了网上的精品修图(来自网上某摄影公司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肌肤的修整效果,了解了肌肤修整的目的是达到“真实感”,而经过修饰后的肌肤效果应该是健康、洁净、自然、纹理细腻、有亮泽。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将使用PPT进行演示,说明高、低频修图的修图原理(概念原理PPT)、高模糊滤镜、应用图像功能、混合模式选项。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高斯模糊滤镜,应用影像和混合模式。
学生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教师发给的PPT和教学录像,五到七个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拍摄一本相册,相册中相片的数量必须达到或者超过团队人数。在本课程作业中,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后,将各作业涉及的知识与技巧加以整理与检视,建立完整的“架构”。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协助学生完成作业,控制好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作品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并就如何改善皮肤进行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下课后再做修改。课堂评估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作品品质的认识。
课堂小结。教师复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出高频修图的方法与流程,重点介绍了高频层的功能是调节面部的特定细节,低频层的功能是使皮肤的颜色均匀,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之后,教师安排了以下的课外作业:继续使用高、低频率修图方法,对团体相册中的其他照片进行皮肤处理。完成课程的学生可以在蓝墨云班的课堂上下载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绘图水平。
3.课后交流
(1)同学可参考教师所上传的“高、低频修图作业录影”及个案作业PPT,或自行找寻或利用教师所提供之影像练习。
(2)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的扩展。课程的扩展学习内容包括:了解绘图的专业知识及使用方法,包括“如何修成具有质感的商务修图肌肤”、网络上具有代表性的微课视频、双曲线修图法的原理与步骤、中性灰色修图法的原理与步骤。扩展学习是为了使学员了解肌肤修饰的含意,了解如何使用软件,并掌握改善肌肤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3)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交流共享组,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发表评论,并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4)完成下一节课第五项“调色”的预习,预习的内容如下:学习“建立新的填充和调节图层”,并用调色器来感知不同的图像。学习结束后,可以在蓝墨云课堂的聊天群里发表学习心得,分享调色作品。
(三)学生成绩评价
采用线上和线下的多种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在各个科目中,70%是教师的评估,20%是小组评估,10%是学生的自我评估,五个科目的平均得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真实,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教师评估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任务完成情况评估,二是学生评估。任务评估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完成情况的评分,其分数占比50%。学生评估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估,在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为20%。教师可以根据数据采集结果、作品质量、课堂表现等因素,来确保评分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应用研究为研究方向,分析了课程设计相应标准的基础上,以中职课程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婧.翻转课堂背景下ADDIE模型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126-127.
[2]高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121-122+149.
[3]龚花兰.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高职直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实训课程为例[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10):205-207.
[4]曹玲,郝刚,梁鹏.单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探索——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3):235-237+240.
[5]张志明,刘和海.基于雨课堂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4(04):24-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