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6 15:48: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有效评价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成效,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混合式“金课”;高职院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全国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学,而本次线上教学实践暴露了我国在线教育的众多问题[1],从而将线上教学质量推到了风口浪尖。笔者认为,高校不但要重视线下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重视线上教学质量,并合理地把二者的特点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2],即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新思路。

  随着在线教育的深度推进,混合式“金课”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热点[3]。因此,本课题试以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加以探讨。

  一、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筛选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本课题以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课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西W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课程“企业纳税实务”的实际情况,初步筛选出混合式“金课”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第一轮用于征询意见的专家咨询表。

\

  对第一轮专家咨询表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专家的意见对原有指标进行修改之后又进行了第二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详细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二)以科学方法构建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使用和标准化的计算为核心[4],并在三个核心方面科学确定和统一的基础上完成。本课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地确定评价体系中各层次及各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从而合理地分配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5-6]。最后确定了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家评价用表和学生评价用表[7]。综合上述结果可整理得出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
\

  二、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笔者现以江西W高职院校“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为例,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加以论述。

  (一)混合式教学实施

  以江西W高职学院会计专业2020级的3个教学班共165人作为实验样本,约占会计专业该年级总人数的20%,另外选取一个56人的班级作为教学质量的对比参照。再针对该试点班级“企业纳税实务”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检验新构建的评价体系的有效性[8-9]。

  对于2020级的3个教学试点班及作为对比参照的教学班,均安排本课题组的R教师作为该课程授课教师。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实验数据的干扰,使其更加具有参照对比性,同时也可方便对课题有关数据的采集和反馈。

  (二)专家评价

  1.专家评审小组基础评价数据收集。参照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评价用表),计算R教师授课的综合得分,从而确定其授课质量所属的等级。本课题选取10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首先把每位专家的评价结果输入Excel 2016工作表,然后运用Frequency函数求出每个二级指标的频数分布情况。评审小组对R教师的专家评价用表三级指标的每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定,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
 
  2.各级指标打分。以“E11教学资源”为例,结合评审小组对被评价的R教师“E11教学资源”部分的统计结果报告,可得出“E11教学资源”的综合评判矩阵R11。

  \

  由专家打分表中三级指标得分数据可知,与R11相对应的权重矩阵为A11。

  \

  依次计算可以得到所有(专家评价用表)质量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得到其综合评价向量:

  B=A*R

 \

  由此,可以通过对综合评价结果定量表述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反映专家对被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价。

\

  设专家综合评价的最后得分为S1,则S1=B*F=86.909 1,可见,专家对R教师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价为86.909 1分,属于“良好”等级。

  (三)学生评价

  与专家评价方法一样,可以得到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的数据和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价用表)权重表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计算出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为S2=87.740 0分,为“良好”等级。

  (四)综合评价

  1.确定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比例构成。向教学督导组专家、教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以确定专家与学生评价结果的合成比例,结果显示,专家评价结果占综合评价结果的40%,学生评价结果占综合评价结果的60%。

  2.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向教学督导组专家、教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专家与学生评价结果的合成比例,共分发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运用Excel 2016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专家评价结果占综合评价结果的40%,学生评价结果占综合评价结果的60%。根据上述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比例构成,就可以求出R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的综合得分。

  S=0.4*S1+0.6*S2=0.4*86.909 1+0.6*87.740 0=87.407 6

  因此,被评价的R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等级为“良好”。

  (五)效果检验

  对比选取的3个实验班级(共165人)和1个参照班级(共56人)的“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期末测试成绩,并进一步检验本课题研究构建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将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平均成绩、成绩优秀率、成绩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

  从表4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平均成绩,还是成绩优秀率、成绩优良率的比较上,实验班级都要远远优于参照班级,即实验班级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优良”,这再次验证了本课题研究构建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10]。

  三、结语

  本课题简单验证了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效。第一,夯实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线下课堂教师教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文本及其他网络学习资源等。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在线上线下学习、测评,并及时与教师同伴交流探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形态,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点。第二,使教师工作实现了专业化发展。在实行混合式“金课”教学后,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线上线下课程完美契合的设计师。其要结合课程目标、学生、教学环境因素,根据每堂课程的授课实际,巧妙地将线上活动和线下课程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更加完美的授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线上课程平台很熟悉,能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且能针对每次教学评价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与资料进一步改进混合式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推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混合式“金课”教学有利于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兼顾公平,促进教学模式转型升级,最终达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它不仅发挥了线上慕课的优势,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也有助于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知识,因而该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邢欢.2020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N].中国教育报,2020-03-19(6).

  [2]李立国.重大疫情给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启示[N].光明日报,2020-03-31(13).

  [3]李琛.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应用研究:以《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4]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8-113.

  [5]李艳坡,范海荣,何尚琴,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29-31.

  [6]刘智勇,陈婵娟,章文林.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3):99-100,127.

  [7]张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8]钱琼.基于金课视角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经智库,2019(3):42-45.

  [9]王芳.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3):112-115.

  [10]王丽娜.基于IS09000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9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