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然后从探索“政府主导、家校联合”协同育人格局;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途径;活用“三个课堂”,形成教育合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最后介绍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范例。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中思政课;“互联网+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史。党史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了解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的教育活动[2]。高中思政课作为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党史教育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了基本途径,深刻回答了“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教师应自觉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内容育人、情感育人和思想育人,切实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从而构建思政课发展的新范式。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蒙以养正,圣功也。”中学阶段是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呵护和培养。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党史教育内容相吻合,教育目的与党的教育方针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要着力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3因此,推动党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紧密融合,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有利于把紧“思想关”,坚定理想信念
“欲事立,须是心立。”立大志、明大德是思政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4],这与思政课的教学形式相吻合,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鲜明体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中讲授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用鲜活的英雄人物、生动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现实,开展浸润式的现场教育,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其思想升华,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共产党人勇于革命的顽强意志、红色政权建立的艰难曲折、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历史飞跃,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二)有利于形成“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弱民贫中诞生,在救国救民中发展壮大,在独立摸索中改革开放,在强国富民中迈入新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错误的、非科学的历史观和思潮甚嚣尘上,不仅阻碍了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基本脉络和伟大贡献,而且导致部分学生把握党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生偏差,甚至让学生走入误区。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5]为此,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的应有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6]。因此,要加强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正本清源,用党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历史史实透析和反击一切错误、非科学的历史观和思潮,讲清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学生知史悟史,从根本上筑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堤坝,提高防范历史虚无主义侵袭的免经受种种风险考验而形成的伟大精神谱系,无不是思想疫力。
(三)有利于优化“课程关”,增强吸引力
思政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且规范的教学体系,这不仅为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平台,还有利于对思政课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补充。党史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宝库,能够有效弥补思政课单一乏味的说教缺陷,将抽象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同时,党史的丰富性也使更多学生成为“抬头族”,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展现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提高了育人实效。为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党史学习的“排头兵”,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等方式熟悉党史内容,打破单元限制,创新教学方法,盘活课程内容,贯通理论与现实,讲透学理哲理,以感人的事迹、伟大的精神演绎课程内容,推动党史教育“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例如,在讲解新教材《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节时,思政课教师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保卫战”“米棉之战”作为党史教育素材,借由生动、具体的案例故事,为学生阐释政府是如何基于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而发挥调控作用的。
(四)有利于坚定“自信关”,为国育才
高中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的是培养政治坚定、德才双全、永跟党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栋梁之材。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鲜活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用纯粹的话语和深厚的释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使国富民强”。而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峥峡岁月,增进历史认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国家的热爱,明确“赶考人”的历史使命,承担“赶考之路”的历史责任,争做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7]找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切入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动员多方教育主体,确保党史教育“融得有质量,教得有成效”。
(一)探索“政府主导、家校联合”协同育人格局
党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缺一不可。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还要健全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发力,促使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高质量发展。
1.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主导因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切实发挥好“主导因子”的作用,大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当下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能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对学校智慧教室建设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打造智能程度高、设备齐全、网络高效、教育资源丰富、服务保障全覆盖的新型智能教室。二是要打通教育边界,整合教育资源。学校作为教学单位,难以做到党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易落实,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地政府应支持学校建立健全党史资源的外部共享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资源支持、场地支持、人员支持。例如,红色景点、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向学校开放;党史研究人员和讲解员定期来校开展党史讲座;校际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等。
2.发挥家校联动的“重要因子”。政府部门“主导因子”发挥作用的同时,家庭、学校也要积极发挥各自独特的育人作用,形成教育的推动效应,共同参与党史教育全过程。
第一,学校要发挥好教育主体作用。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关于党史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要突出党史教育的特色和系统性,又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校本资源的开发,凝思聚力,丰富课程教育资源。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要组建专门的教师队伍,不断进行评价修订,办好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其次,学校要完善教师招聘、考核制度,真正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8]的教师加入教书育人队伍。最后,学校要定期开展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将党史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党史教育内容,保障思政课教师真正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第二,明确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党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还要延伸到家庭。首先,家长要做好学校的“监督者”。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外了解党史教育相关内容,观看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完成前期的准备教学工作,家长还应充当好“监督者”的角色,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其次,家长要做好学校的“配合者”。家长应据弃“局外人”的错误思想,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使家校协同育人常态化、一体化。
(二)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创新,灵活应用,把党史教育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以网络教育资源为宝库,以线下课堂为补充,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
第一,教师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党史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可使用学习强国APP中的红色VR技术,组织学生“走”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延安宝塔山等红色场馆或景点,使虚拟仿真技术体验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穿梭历史,进入真实的场景,节省实地开展教育的时间和资金,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真正使思政课“立体化”。
第二,教师应扩大党史教育的辐射面。具体而言,教师可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强大优势,借助QQ群、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等平台,做好党史教育的原创性解读,用最简单的话语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党史教育内容,构建党史再教育与再宣传渠道,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党史教育全覆盖,为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营造理论氛围。
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推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深入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可打造“网上云思政”教育资源平台,聚合微党课、纪录片、影视剧等党史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授课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可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后的延时服务,利用班会、自习课开展党史知识学习,如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课堂教学铺垫历史背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挖掘党史小故事或采用党史知识答题的形式为思政课充能提速。
(三)活用“三个课堂”,形成教育合力
“三个课堂”,即三种不同形式的课堂,其是基于传统课堂和课外实践课堂,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资源,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教育在高中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
“第一课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在规定地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9]。“第一课堂”具有专门培训的教师、规定的教材、严格的课时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达到教育目的。在“第一课堂”上,教师主要根据教育内容选择最为贴切、最为有效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开展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辨析式教学等。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它仍处于校园内部,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如社团活动教室、绘画音乐综合教室等,主要借助校本课程、各类文化艺术课和课后服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达到知识强化应用、素质拓展提高的目的。该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活动的有趣性、选择的自主性、互动的高效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兴趣、锻炼技能、提升素质。例如,教师可营造有利于党史学习的校园文化,将党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依托学校社团,开展红色歌曲歌唱比赛、经典诗词诵读比赛等文体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可增强学生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10]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作用,即校园之外的各类教育实践场所,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等教育场所和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劳动活动为载体的课堂。“第三课堂”重在实践,引导学生在行中思、行中悟,做到内外兼修,学以致用,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旧址等教育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过程中的艰辛和共产党人的无私及伟大。例如,笔者所在的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都可作为思政课课外教学的最佳实践场所,能够真正服务于思政课教学。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范例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具有多种教学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1]。结合当下教材内容,要使党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紧密融合,关键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主导因素。笔者以《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范例,通过议题式教学探索融入路径,如表1所示。
总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党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认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征程,以及他们作出的牺牲与贡献,最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其投身于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2]郭娅玲,陈康妮.学百年党史,传红色基因:立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党史教育[J].湖南教育(D版),2021(7):5-8.
[3]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7-22(1).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1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31)[2022-04-21].http://www.cac.gov.cn/2021-03/31/c_1618769966116 159.htm.
[7]习近平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EB/OL].(2016-07-08)[2020-11-30].http://cpc.people.com.cn/n1/2014/0708/c40531-25251002.html.
[8]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2-02-30].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gs_ws=weixin_63688601111438 3100&isappinstalled=0.
[9]刘建林.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6):5-9.
[10]“‘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1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