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0 15:10: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然后论述了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 小学的实践成果反馈机制,最后分析了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意义与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教育联盟模式;小学

中医药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诊疗养 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也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文化内 涵与人文精神。我国先后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 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大 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 “推动中医药进校园”“将中医 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实施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 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 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等要求。基础教育作为造就 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面向21世纪的教 育改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 虽然大多已经开始融入现代学科教育,但是中医药文化 及传统文化教育却迟滞至大学阶段展开,导致当代年轻 人普遍缺乏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不了解、不关注、不选择 中医药,甚至不信任中医药,这一现状令人担忧。因此, 在基础教育阶段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启 蒙教育,对于学生的潜能开发、人格培养、道德树立都具 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医药文化相关资源与人才的利 用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因此高校在“中医药文化进小学” 活动中应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助力基础教育建设,促进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盟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 药文化教育格局,丰富中医药教育内涵〔7。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 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依托组建的"专家+大学生+中小学教师”队伍,从资源开放共享、专项教师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培养、多维反馈评价机制构建、丰富科普文化传播载体等方面探索、建立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生长力”课堂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开展中医药科普、中医药文化体验、中药种植基地参观、功法练习及学生课外参观等具体活动为主,打造中医药文化分层体验, 在基础教育中营造“信中医、爱中医、尊文化、尚传统”的氛围,并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与资源,促进特色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人文生命观地概言之,要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高校人才科技优势,打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壁垒,建设开放共享、协调创新、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高地。

\

一、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

在前期文献与政策调研的基础上”刊,基于国家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方向,开设“中医•中药•健康”特色课程,形成动静结合''一园五室”的中医药文化普及基地,即成都医学院药用植物园联合成都医学院中药标本馆、中药炮制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 室、中医特色阅览室打造“共建基础教育联盟”,在资源共享、品牌共用、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方面开展中 医药文化特色课程教学、中医体验活动和中医药联盟区 域行活动。

(一)特色读本编撰

前期应针对学生特点、学期授课安排进行调研,注 意参考中医药相关植物特点,并结合其他省份中医药文 化课程经验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标,确定中医药 特色课程以兴趣培养和文化认同为重点,统筹“第…课 堂”与“第二课堂”学习内容,其中“第一课堂”主要以文 化熏陶、知识传承与思维训练为主;"第二课堂”则以文 化体验、文化实践为主,同时在此基础上集合中医学、文 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方向专家编写特色读本,并在 读本大纲与基本内容基本确定后,广泛听取中小学生教 师与家氏意见,不断完善读本内容与表述方式。

特色读本在内容上广泛覆盖医德医风、中医技能、中 药辨识、运动养生、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中医药文化,设计 理念在于知识点设置要由浅入深,并考虑如何使学生从 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就能全部学完。因此教学内容应从 简单的中医药名人故事入手,逐步深入阴阳、五行、四诊、 中药及养生等,再到高年级的藏象、经络、臘穴等,完全与 小学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相契合;在内容编排中注重 与中医药重大、热点事件紧密结合,如可设置屠呦呦与 诺贝尔奖、利用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章节,增强 学生对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每节课后教 师可安排思考题或体验活动,也可布置家长作业与周末 外出活动,从理论知识、思维意识与动手能力方面逐步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最重 要的是,读本内容可突出四川与成都的地域、资源特色, 如''川人酿酒” “涪翁传针”"巴蜀医家唐慎微”等,以此 鼓励学生参观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人文景点, 了解四川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像读本中的“趣味中药” 一章涉及的中草药多为成都各个公园或中小学校周边 栽种的花草树木,能方便学生就近观察体会。另外,读本 在排版时还加入了小学吉祥物图案,这样在弘扬地域文 化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读本的亲近感。

特色读本的学习离不开课堂,因此联盟在读本编撰 的基础上,以“1 + 1”模式构建了一支由成都医学院中医 药教授团队和小学教师团队组成的“中医•中药•健康” 多学科交叉教师队伍,由专业教授团队组织培训,培养 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在具体课程实施过 程中,釆取专家旁听指导方式,定期通过工作坊、研讨会 和对话教学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课程组织与开展、如何 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及课堂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

(二)中医药文化与多学科融合

多学科融合实践主要指针对特色读本中,•些小学 生理解困难的内容,结合学生能力特点与平时所学科目 内容,力求将知识点化繁为简,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学 科中更容易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

例如,教师可在语文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中适当增加 中医药方面的名人轶事,如扁鹊见齐桓公、神农尝百草、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以故事带领学生慢慢走进中医 药世界。在三年级试点班级中,教师可结合语文课程中 《昆虫备忘录》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药用植物,并 亲手制作备忘录,从而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效增 强其动手能力。再如,在科学和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多 开展探索类与创意类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药用植物 的生长周期,测量茎、叶长度,观察叶的形态特点,解剖花 的结构等,并开展"我的中草药栽培日记”“川产道地药材 解读”"我的浸泡标本”等中医药科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多种美学活动,如制作药材植株、花草的创意书签、叶脉 画等。另外,教师可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在学校中医药文 化长廊,这样在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让 更多学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带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联盟专家和教师还考虑了学校原有课间操灵动活泼 的特点,在体育课程中基于阴阳协和、动静相调原则,选 择了适合小学生的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一五禽戏与八段 锦,两者招式简单易学,其中八段锦注重呼吸吐纳的调 节,与学校原有课间操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五禽戏招式 则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即能让学生在对虎、鹿、熊、猿、鸟五 种动物的动作特点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传统 文化中“天人合…”“道法自然”的基本认识,同时也能提 高学生的运动保健养生意识。而在音乐课中,教师可引入 五音与五行,根据传统五行“木火土金水”与传统五音 “角徵宫商羽啲对应关系,结合自然环境、四季时令变化, 选择相应的中国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体会,如表1所示, 这样不仅能延展《中医•中药•健康》读本中关于五行的知 识内容,还能传播中国传统器乐知识与中医养生知识,同 时根据环境与季节变化调整的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也能 够辅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在音乐欣赏中陶冶 性情、修身养性,达到精神振奋、开阔豁达的良好状态。

(三)“大手拉小手”活动

由于实践活动中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且考虑到活 动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作用,故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联盟非常注重中医与中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 参与及带动作用。“大手拉小手”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和指导小学生开展各项中医药基地参观、手工品制作 等活动。相关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需要具备实践所需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热情与活力,基于此,学校可在前期专 家选拔、培训与指导基础上,组建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团队实行分层管理、定期汇报的制度,由指定专家负责,团 队队长在每学期初提交实践活动策划书,安排本学期活动内容、时间与志愿者轮班等,并在每项具体活动结束 后开展队内讨论与汇报,总结活动成果与不足,从而为 下一次活动提供经验。目前,“大手拉小手”活动中已经开展的项目非常丰富,相关活动多重视与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结合,以及传递中医“天人合一 ”的文化理念,如由志愿者带领小学生在寒食节认识药食同源植物,在端午节前制作辟秽化浊香囊,在冬至日前配制温阳足浴方送给家长等;还定期组织班队会,利用小学延时兴趣课等线上线下平台,邀请专家与家长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并带领小学生参观了高校中药标本室、中草药种植园地、中医诊断实训室,体验了脉诊仪、舌诊仪等现代化中医诊断设备,集中观看了《本草中国》等中医药文化主题纪录片,充分发挥了高校 资源与人才优势,实现了教育联盟内的共享共用;在小学校园中,还专门开辟出了种植园,由志愿者带领小学三、 四年级学生以中队为单位建设主题药圃基地,并让学生主动认领种植区域,负责药圃植物的日常管理,这极大地 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

(四)中医药文化活动延伸至社区

联盟以中医药文化基础教育为出发点,继而依托教 育联盟内部的专家团队、附属医院资源与志愿者优势, 广泛地在区域内扩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宣传辐射范围, 借此实现了对小学教师及家长的培训。在2020年疫情 期间,联盟开展了 5场线上科普知识传播活动,活动中大 致介绍的中医药防疫手段、及时传播的抗议防疫信息获 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使学生家长有了更多了解中医药 文化的途径,增长了知识。同时,联盟还在线下联合附属 医院中医科室釆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预防新 冠肺炎配方”制作了中药配方颗粒,为学校所在社区的 一线工作人员免费发放,惠及了社区内的学生家庭。与 此同时,在2021年教师节前夕,联盟专家团队分别为5 所中小学教师举办了“致敬筑梦人,送健康谢师恩”中医 药健康公益知识巡讲,讲座内容特别结合了教师的职业 特征,传授了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疾病的防 治方法,教授了中小学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针对 颈椎、腰椎与关节等护理的中医保健操,借此深化了小 学教师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知,也让其体会到了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如上所述,教育联盟从线上和线下入手, 通过在社区及学校组织多类型的活动,无形之中加深了 小学教师及家长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

二、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成果反馈机制

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必然要具备相关成果评价与反 馈机制,而中医药文化进小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把中医 药这一灿烂的文化传递给学生,并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 知识点与晦涩的理论,因此釆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是必要的。联盟根据具体实际,构建了“4+4”评价反馈机 制,包括4个调研指标与4个评价方向。其中,4个调研 指标包括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情况、中医药文 化兴趣、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掌握情况、“第二课堂”实践活 动参与情况;4个评价方向包括学生自评、同伴反馈、教 师反馈与家长反馈,以动态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另外,在 实践中鼓励学生多产出文化成果,如参加经典诵读比 赛、开展药食同源烹饪、举行功法表演等活动,通过对基 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与家长共评等方式产生的 优秀作品与成果进行奖励或展览,让更多学生感受到中 医药文化的乐趣。

对于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与反思,除了定期组织师 生谈心谈话、专家指导交流获取信息,联盟还基于知信 行(KABP)理论设计了调查问卷,即在每个阶段性工作完 成后,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从学生的认知维度、信 念维度及行动维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 题、改进不足,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三、教育联盟模式下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实践意义 与存在的不足

教育联盟模式下的中医药文化进小学活动有其特殊 意义与价值。从国家与社会层面来讲,学生从小掌握实用 多样的中医药养生知识、技能及养生治病理念,有利于逐 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通过学生向家长及社会宣 传中医药知识,可以推进社会全民健康的实现。从教育方 面来说,基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不够 重视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叶也积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 医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和合”“中庸”''天人合一 ” 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展,且可以提早挖掘中医药后备人才,从而促进系统完 整的中医药教育格局的构建。从学校未来发展方面来说, 以中医药文化课程为载体推动小学与高校联合,充分体 现了高校资源的下沉与优化应用,拓宽了小学办学思路 与办学资源,并且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志愿者服务基 地,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服务区域、服务社会的作用。而对 于学生个人而言,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促进了知识拓展、文 化熏陶和技能提升,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了解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从而提高身体素 质,并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 肩负起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然,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 值得仔细思考。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44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