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迎来一次新的变革,如何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 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 中获取思路。这一理念强调以“做”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会 到“教”和“学”的知识内容,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核心内涵,并尝试将这一理念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小学数 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陶行知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做合一”教育 理念顺应了教育发展潮流,其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 学质量的提高,还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 “做”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个人创新意 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将这一教育理念融 入课程教学中, 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做出指导,从 而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核心内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 “爱满天下”“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 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中,他在《陶行知文集》中对“教学做合一”理 念曾这样阐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 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 做上学的是学生。”可见,“教学做合一”强调了 “做”,鼓励教师要如何“做”就要如何“教”,即教 学应从实践中来,也应到实践中去。该理念与现代 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对当前的小 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应用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从这一理念的内涵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强 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展开探索实践,从而实现“做中学”。
2. 实践性原则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有关论述中这样阐述: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将实践应用作为基础,同时也要将实践应用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展开教育教学。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将实践作为落脚点,同时也要将实践作为终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然后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3. 启发性原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这一学习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基于“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主张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解决,在“做”中求知,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做合一”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 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在“做”中激趣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此来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积极配合教师的授课, 从而实现做中教、在教中激趣的目标。这样,学生 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也进一步实现了小 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体积》一课教 学中, 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摈弃传统 的教学观念, 通过课堂游戏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 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营造趣味化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可先在课前准备好一个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 体,在上课时向学生进行展示,并指导学生利用这 一模型来摆出不同的长方体,接着进行面积计算。 学生在实践探讨之后,将摆出的长方体成果进行了 汇报,第一个摆出的长方体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高 2 厘米;第二个摆出的长方体长 4 厘米,宽 2 厘米, 高 2 厘米。经过探讨,学生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就是长、 宽、高的乘积。整个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理论讲解,使 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中爱上数学, 获得知识。
2.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做中探究
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而学生的 “学”又要以“做”为基础,否则“教学做合一”难 以实现。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重 视“教”,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从而导致了小 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认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较为浅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化教 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 从而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探 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又反作用于生活,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 地进行探究分析后,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把握将会 更加深刻,自身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也将得 到较好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长方体表面 积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长方体长、宽、高得 出长方体每一面的长、宽。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延 伸至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 情境,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例如,小明家里有个柜子,现在他准备去超市买布料给这个柜子做 一个布罩,我们知道这个柜子长 7 分米,宽 5 分米, 高 15 分米,且这个柜子没有底面,那么我们至少需 要买多少布料呢?在这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下,学 生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一数学问题有了更形象化 的认知。同时,由于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展开探究实践,实现“做”中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搭建模型,对问题进行合作探 究思考,从而还原问题本质,得出问题答案。
3. 采取心理诱导策略,做中获知
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采取心理诱导策略,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做”中获知,得到成长。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负数》的教学时, 由于很多学生初次接触“负数”这一数学知识,对 于这一数学概念他们很难牢固掌握。此时,教师就 可以对学生采取心理暗示,告诉学生这和以往所学 的正数是一样的,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小学低年级的 正数学习都很简单,那么负数的学习也应该是很简 单的。此时,学生的畏惧心理得到缓解,对于负数 的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今后的负数计算中,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做”中获知, 指导学生画正 负数轴。这种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暗示, 引导学生 积极展开实践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 习自信心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教学做合一”对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取心理诱导策略来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晶 . 以“做”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 实践探索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5(14):93-94.
[2] 雷时雨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教学 做合一”的理念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7):134-135.
[3] 徐红丽 .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 构建 [J]. 新课程, 2022(03):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