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学习的时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还能促进学生 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教师和学 生是有机的统一体,秉承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合“教 学做合一”的理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简单阐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 践行“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践行 教学做合一
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知行不 一致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 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 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仍然延续以 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掌握表面知识,没有教会学 生生活中正确的做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运 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帮助 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 乐地成长。
一、“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作用
第一,陶行知老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能 够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的主导作用,并且学生的主体性也 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在要求教师的 教学重点不能只在课本知识上,还要增加学习技巧的教 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实 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教学做 合一”的教学理念更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 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增加联系性,增加学生对社会认 知的了解[1]。教师必须要从课本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生 活元素,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知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和提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具有学习 意识,不断接受新的学习方法,“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应 用,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增加教学的有效性;第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 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 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会听课、会复习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2]。总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融合到道德与法 治课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 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 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有助于他们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世界认知形成的前期,道德与法 治教学的内容是学生认知的方式之一,教师需要重视程 度。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次接触,需要教师正 确地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教学存在一些问题[3]。
首先,教学存在一定的矛盾,现在教学大环境中,部 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缺乏相应 的实际教学经验,导致教学大纲不完善 。这样就导致课 堂中有部分知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使得课程教学 效率较低;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通常采 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一味地吸收和记录,处在被动 学习的地位 。 这样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 识,学生学习欲望也会比较低;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比 较落后,其教学方式单一就体现了其教学观念落后的情 况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教学 需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 相应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 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探究类的活动,可以在参与实 践的过程中吸取知识和经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就是要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4]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中需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不同 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引起学生的关注,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 实际出发,认识到塑料使用的用途,并且了解塑料带来 的污染和危害 。 同时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如 何保护环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谜语的方式引 出教学主题塑料,请学生说一说见过的塑料制品,让学 生感受塑料与生活的息息相关。然后让学生探讨塑料的 性能,如成型好、耐磨性高等,使学生了解塑料制品的优 良性能 。再带领学生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为学生出示 白色污染的图片,使学生了解白色污染不仅危害了动物 的健康,也污染了水源,危害了环境。对于家庭作业的布 置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让学生 真正地做到教学行合一的目的 。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 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二)融合学生生活故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比 较密切,需要教师具有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事 件从而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丰富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 堂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解,实际生活案例会对教学的效 果带来有利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研究,掌握 教学的重点,并且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 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 提升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促进道德素养的形成。例如,在 学习《当发生冲突》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冲 突产生的原因,并掌握化解冲突的方法,懂得换位思考 和原谅别人,并学会珍惜友谊 。课堂中可以选择相应的 案例播放, 让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了解教材中的冲 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你想对故事中的人说什么。让学 生进行分析并且总结出冲突发生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 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冲突的认识,还 能提高学生化解冲突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发生冲突 不可怕,采取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巧妙地化解冲突 。 当学 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 就可以采取这节课学习的方式, 如控制情绪、换位思考、商议方法以及寻求别人进行调 节等,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友谊。
(三)重视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完成。因此,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实践教学的思想,为学 生设置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过程, 如生活小调查、实验操作等 。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 拓展视野,提高道德核心观念,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 自身的健康成长。“教学做合一”理念中,做是重点,教师 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 如,在学习《合理消费》时,主要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会取舍,合理消费,从 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学 生感兴趣的物品,询问你最想要的东西是哪一个,猜想 一下父母会不会答应并说出原因, 让学生畅所欲言,最 后教师总结,我们必须要养成勤俭的习惯,对商品进行 取舍,合理地消费。然后让学生自由填写心愿卡,放学后 可以请父母带领学生去商场实践,学会合理的消费 。课 堂知识是属于认知层面的,为了更好地吸收知识需要进 行实践,真正的实现教学行合一。
(四)优化学生道德品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 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 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 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在课堂中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 《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好 奇心,认识到烟酒的危害,能主动拒绝烟酒。在课堂中可 以用禁烟公益宣传片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 为学生讲解吸烟喝酒以及吸毒的危害,并展示吸烟者的 肺部与正常人肺部的对比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吸 烟的危害。然后通过讨论,讲解酒精的危害,传授学生拒 绝烟酒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做到主动决绝,学会保护自 我。最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 会拒绝,学会说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烟酒的危害,从而 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小 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不仅能规范教 师的行为,还能确保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 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引 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合 实际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教学做合 一”的落实,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杜云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 一”理念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20(4): 35-37.
[2]高维,路璐.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小学《道德 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基础教育课 程,2020(19):56-62.
[3]扈文杰,李亚婷.“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模式在 思政课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6):40-42.
[4]许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 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