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减”背景下,将题组教学融入小学教学复习课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小学数学复习课上的设计情况,探讨了题组 教学在复习课堂上的运用价值,并分别从巩固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体验数学意义三个角度着手,重点探讨了题组设计的 总体思路,以期给复习课题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 数学复习课 题组设计
“双减”大背景下,各个学科的 教学设计都在提倡做“减法”,强调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 担。常规的数学复习课通常通过大量 重复的知识点梳理,来增强学生记忆 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学生的工 作量,让其产生明显的疲惫感,不利 于知识点的运用。而将题组教学融入 复习课中,可以提高知识点的整合程 度,让学生利用一道题完成某类知识 的复习,有效减轻其学习负担。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上的设计 现状
近些年,小学阶段数学复习课 存在三个共性问题。首先,很多数 学教师只是浅显地梳理学习过的知 识点,并不注重实际学习引导,导 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小 学阶段的复习课上,教师通常会整 理复习范围内的所有重点内容,但 并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式, 没有考虑到每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 况。对于此类现象,教师应当把复 习的重点落在辅助学生加强对各知识点间潜在关联的理解上。
其次,复习课大多选择机械性的 训练方式,每位学生实际可以自己安 排的学习空间并不大。受到以往复习 模式的影响,现如今的数学复习课仍 由教师主导,通过给学生安排大量的 同类型题,借助题海战术,加深学生 对某些知识点的印象。但事实上,此 种处理方式,会直接把复习课转换成 练习课,并不符合“双减”的教育政 策标准。在该种复习形势下,不仅会 提高复习过程的难度,还会让小学生 在长时间的、涵盖大量重复性内容的 繁重练习任务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 趣。在常规复习课设计上,教师的主 导地位仍旧“不可撼动”,学生只能 听从教师的安排,大量刷题,剩下可 用于自主复习的空间并不大,这会导 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致。
最后,自主复习中,相关的知识 点比较分散,而小学生的信息整理能 力并不够高,不能保障最终的复习质 量。数学复习课的设置意图是把最近 讲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巩固学生对 此部分内容的记忆。但以往的复习方式,仅是把所有关键点简单快速记忆 一遍,容易增加部分学生的复习任务 量,不利于学生准确抓住学习重点。
而利用题组的设计方式开展复习 课,可以有效将相同类型的内容集中 起来,专门攻克某类问题,有助于小 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类型题的解题思 路,并培养其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题组教学 的实施价值
(一)有效落实分层教学
题组设计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 掌握情况,提供其适宜的复习内容, 有效避免学生进行重复性的巩固记 忆,并留给其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减轻其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压力。
数学复习课大多采用班级授课模 式整理所学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 基础较优的学生可能已经把所有的复 习知识点都记住并掌握;但数学学习 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经过二次巩固 强化才能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面对 该类现象,教师如果依旧选择统一的复习授课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此 时,借助题组的合理设计,便能有效 解决学习能力差异化的问题,并达到 整合教学的效果。
具体来讲,就是针对学习基础较 优的学生,教师可带领其开展更深层 次的复习,借助题组中拓展类的教学 方式,进一步打开此层次学生看待数 学问题的视角。而针对学习水平相对 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把复习的重 点放在基础知识上,通过对类型题的 梳理整合,使其逐渐掌握有关问题的 思考方向与解题方法。另外,在进行 复习课中的题组设计时,教师还需注 意问题集合之间的过渡,保持题组传 达内容的递进性,让学习水平相对较 差的学生,也能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学 习信心。
综合来看,题组设计下的分层教 学,有助于实现高效复习,让每位学 生在不感到压力的前提下,掌握所需 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打破原本沉闷、繁重的复习课 氛围。
(二)有效实现引导教学
新课改及“双减”政策,都十分 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位置。在授课过 程中,教师需做好引导者的工作,这 同样适用于数学复习课。运用题组教 学方式,可以将同类内容组合起来, 有效引导小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问题 实质、规律,并引导其自主探索及思 考,继而提高其数学思维水平,调动 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题组设计 的总体思路
(一)巩固知识技能
教师选择复习题目时,既要考虑 小学生当前的数学思维水平,又应 关注题目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以强 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该种设计思路形成的复习题组,才能使学生 在复习课上,真正巩固已学知识和 技能。另外,数学复习属于逐步推 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尊重小学生的正常认知规律,有效 把控复习题组的层次感。
一方面,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 复习题组,把相关知识点合理串联起 来。这要求教师对各项概念、定义之 间的关联点,能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并基于此考虑复习题组的内容设计, 强调推进的层次感,将零散的知识内 容联系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可以 帮助小学生在自主复习期间,将繁多 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知 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线与角”时,涉 及“线”的知识点有线段、直线及平 行线等; “角”的知识点有直角、钝 角等。在进行题组设计时,教师要挖 掘相互间的潜在关系,以此归纳整理 出综合类的复习题目。如利用多媒体 展示一组几何图片,让学生指出射 线、线段与直线的位置,同时,还需 找到平行线与垂直线。在完成此题目 后,可继续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的 “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已找 到的“线”进行分类,并对“角”进 行排序。
在该题组设计中, 找“角”和“线” 的题目,可帮助学生回顾关于“线与 角”的基本概念,以加深其对各项定 义概念的印象, 并能和实际图形对应。 分类与排序题目则可以让学生把相关 概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在完成任务时,小学生会根据既有认 知,以及图形中“线”的相对位置、 特点,完成基本的分类,并借助对“角” 的理解完成排序任务。上述题组设计 方法,既能使学生将数学概念联系起 来,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复 习题组, 还能强化小学生的自身技能。 数学复习课中, 教师需基于相应技能, 设计层次化题组,借此加强学生的数 学技能。
例如:在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识” 时,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系 统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选择设 计适宜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 学复习。具体的题目可设置为:三名 学生参加“射击”活动,射中靶中心 的红点,能记 1000 分;射中外圈的 绿色区域,记 100 分;射中最外圈的 蓝色,可记 10 分;射在靶上的空白 区域,记 1 分;脱靶,则不计分。三 名学生各自有 10 次射击机会,学生 L 击中绿色区域 6 次,击中蓝色区域 4 次;学生 Y 射中绿色区域 8 次,射 中空白区域 2 次;学生 N 在绿色、蓝 色与空白区域,分别射中 3 次。问题 为:求三名学生目前的成绩;求 L、Y、 N 的成绩排名;学生 N 只射击 9 次, 如果其把最后一次机会用掉,N 最终 的成绩应当是多少。
这个复习题目,涉及千以内的数 的读写问题、比较大小、数的构成等 知识点。根据上述题组设计, “三名 学生目前的成绩”的设计目的是帮助 学生复习数字读写,其结果设计也比 较巧妙。学生 L 得分为 640,数字个 位上为“0”;Y 得分为 802, 十位上 的数字为“0”;N 得分为 333, 数字 相同。第二个问题主要复习“比较大 小”的知识。第三题则是开放式的问 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 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上述题组的 处理,有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点结合 起来,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培养数学思维
设计复习题组时,不应过度关注 浅层知识的固定重复,而应继续深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学 生可以真正灵活运用知识,实现知识 的有效内化,并在复习课上产生新的 理解。所以,教师既应全面整合知识 内容,又需强调学情,设计出能灵活 变式的题组,无形中训练学生的数学 思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一,借助变式型的题组,增加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复习课上, 教师可挑选平日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整理成题组,使学生在练习中, 自行对比思考,通过自主性的探索, 强化学生对易混点的掌握,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应用”时, 小学生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并不 深刻,甚至在日常计算练习中出现某 些问题,进入计算误区。此时,教师 可以将题组设计为: (1)学校食堂 购进 120 公斤土豆,而购进的红薯比 土豆多 1/3,问:购入红薯的重量。 (2) 学校食堂购进 120 公斤的土豆, 比购进的红薯多 1/3,问:购入红薯 的重量。此复习题组内容,将易混点 组合了起来,能够使学生在对比解题 中,体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针对 关键的表达方法,进行问题分析,逐 渐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在(1) 中,单位“1”表达具体的量,需要 求解土豆的 1/3,应当选择乘法进行 计算; 而在(2) 中, 单位“1”成为 了已知内容, 求解对象变成单位“1”, 此时便应选择除法计算。这种对比题 组,能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应内容,学 会相关的解题方式。
其二,借助变式型的题组,使学 生发现问题中的数学规律。小学生的 分析能力尚在发育中,不能迅速感知 到数学中的规律性内容。要解决这个 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变式型的题组,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找出问题中的规律性信息。
例如:在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时,教师可以将题组设计为: (1) 840/2/4=_____;840/8=_____。(2)870/3/2=_____;870/6=_____。(3) 918/3/3=_____;918/9=_____。 在 复习课上,展示(1)时,教师可先 询问学生,如果让其自行选择一道题 计算,会选择前后哪道?为什么?利 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算式的特 点,并通过动手计算,坚定个人的想 法。这种设计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索的 过程,因为如果直接由教师告知学生 规律结论,学生大多只能记住最终的 结果,而不会去探寻规律的来源。在 此基础上, 展示(2) 与(3), 让学 生将二者与第一题进行比较,引导学 生将归纳出的规律正向迁移至新的题 目中,并通过计算逐一验证。这种题 组设计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站在多 个视角上,探索本质规律,使复习课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验数学意义
根据当前教育标准与“双减” 要求,学生接触到的数学信息需具 有现实价值, 并富有挑战性, 为此, 教师应当采取体验式的授课方式, 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使其明 确此课程学习的价值,并能乐于学 习,真正“减负”。对此,在复习 课上的题组设计中,教师可适当融 入生活场景,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 共性认知,提高数学问题的体验感。 以该理念为基础设计出来的题组, 能让小学生产生亲切感,降低部分 学生在复习已掌握的知识时出现抵 触厌烦情绪的概率,使学生可以真 正从复习课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教师可结合商场常见的打折促销活 动来设计题组。如一个马克杯 20 元,商品质量、款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Y 商场是每件八五折,而 N 商场则 是买五赠一。问题为:在 Y 商场购 买四个马克杯,需花费多少元;在 N 商场购买五个马克杯,需花费多 少元;假设学校要团购,共需购买 500 个马克杯,那么应当去哪家商 场购买,才能在花费最少的钱的基 础上购齐马克杯。上述题组中的每 个小问都和实际生活有关,容易让 学生想起与家长一起购物时,货比 三家的情况。此类题组的设计有助 于培养小学生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 题的能力,能在加强生活体验感的 复习题目中,帮助小学生展开联想, 提高其使用数学知识的水平,让其 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总之,题组教学对小学阶段的数 学复习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并且极 为贴合“双减”教育大环境。在题 组设计中, 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情, 联 系实际, 将规律性及关联性的内容, 巧妙揉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起 较为完整的关系网,更加全面地掌 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小莲 .依托信息技术 实现 深度学习—— 以小学数学复习课为例 [J].山西教育(教学),2021(03):41-42.
[2]朱玲玉 . “题组设计”让数学 复习课迸发生机—— 小学数学复习课 题组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 .数学教学 通讯,2020(04):36-37+41.
[3]周转坤,龙启梅,陈艳梅 .例 谈复习课题组设计的方法—— 基于 题组设计的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 计算教学研究[J] . 中小学数学(小学 版),2019(05):11-13.
[4]许磊,陈京军,刘华山,等.材料呈 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中文电子笔记学习 效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9(01):50- 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