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 题组设计”在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7 11:00: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及时的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复习课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课型之一的理论依据.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多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复性梳理,忽视了知识的深化和技能系统化,导致复习缺乏应有的有效性.“题组设计”从“同一数学模型”出发进行题组的编制,在探索中提炼知识,将知识串接成链条,最终达到形成能力、建立模型的目的.将“题组设计”合理运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以下简称《倍》)的复习为例,对“题组设计”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题组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复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心理学研究成功证明了孔子上述说法的正确性.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方法单一,难易不分
 
  由于复习课的容量较大,基于进度考虑,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授法.由于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影响了复习课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主次不分,难易不分,学生在新课学习中遗留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大大降低了复习课的意义.
 
  1.2针对性不强,主动性不高
 
  很多教师从自己既有的经验除法进行复习设计,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将知识“强塞”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从而减弱了教学针对性.另外,有的老师过度迷信“题海战术”且不对练习进行筛选,只是机械重复,极大的影响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缺少总结,思路受限
 
  复习应该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但是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的“重演”,而忽略知识、技能系统化,学生头脑里依然较为一些零散的知识,能力也得不到整合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题组设计”在《倍》复习课中的应用
 
  《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倍数和多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倍》复习课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数、多倍数、一倍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倍数、多倍数、一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多倍数÷单倍数=倍数;进一步提升利用“多倍数÷单倍数=倍数”及其变形来解决关于有关“倍”问题的能力,并以“题组”为载体得以系统化提升.为了完成复习内容,达成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笔者将“题组设计”思想运用到了复习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2.1厘清概念,突破“一倍数”
 
  《倍》单元的主要概念是倍、一倍数、多倍数.在新课学习中,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不能将三者完全区分开来,在复习阶段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指出的,解决“倍”问题的关键是“一倍数”,在复习教学中,应该作为重难点来突破,让学生能迅速从问题中将其找出来.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组”:
 
  题组一:填一填(将每小题中的一倍数、多倍数或倍数填入表一中)①小轿车的数量是公交车的8倍;②苹苹年龄的4倍正好是爸爸的年龄;③巧克力味冰淇淋有48盒,是草莓味的6倍;④18里面有3个6;⑤两年后,球球爸爸的年龄是球球的两倍.

\
 
  上述五道题的设计充分运用变式教学的思想,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来呈现多倍、倍数和一倍数.通过上述题组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增强,也让多倍数、倍数和一倍数的概念得到了强化,尤其是“一倍数”得到突出.值得指出的是,⑤小题的多倍数、一倍数和倍数,在表达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2.2问题分类,辨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解决“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就是:多倍数÷一倍数=倍上式也是“倍”的定义式.根据除数、被除数、商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如下变形:多倍数÷倍=一倍数倍数×一倍数=多倍数(或一倍数×倍数=多倍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辨析有关“倍”的数量,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组:
 
  题组二:分一分(分几类就在空白处画几个圆圈,把同一类的序号写在同一个圆圈里)①如果△+△+△+△+△=20,那么20是△的几倍?②小汽车限乘5人,大客车限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限乘多少人?③一条长30米的水管,爸爸用了10米,妈妈用的是爸爸的2倍,妈妈用了多少米?

\
 
  ④魔盒中有红球48颗,正好是黄球的8倍,魔盒里有多少颗黄球?⑤买一个魔方12元,买一个毛绒玩具的钱可以买3个魔方,一个毛绒玩具多少钱?⑥球球今年7岁,爸爸今年43岁,再过2年,爸爸的年龄是球球的几倍?
 
  上述题组设计也体现的了“变式”思想.显然,如果根据最终采用运算方法来分,可以分为两类:乘法与除法,也可以分为三类,即单纯的乘法、单纯的除法和加法与除法的混合预算(第⑥小题);如果按照使用的具体数量关系来分,可以分为三类:运用“多倍数÷一倍数=倍”的;运用“多倍数÷倍=一倍数”的;运“倍数×一倍数=多倍数(或一倍数×倍数=多倍数)”的.通过“题组二”的联系,学生对“倍”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更加清晰,学生分类思想也得到了培养.
 
  2.3以“式”找“题”,强化数量关系
 
  “题组二”体现的是从问题到算式的过程,是一个正向过程.为了进一步强化“倍”的数量关系,笔者从逆向思维出发,设计了以下题组:
 
  题组三:判一判(请“√”出可以用算式“12×3=36”来解决的题目)
 
  A.12+12+12()
 
  B.丁丁收集了12张邮票,当当收集的邮票数量是他的3倍,当当收集了多少张邮票?()
 
  C.明明买一本笔记本12元一支钢笔3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
 
  D.明明买了一本笔记本12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多少钱?()
 
  E.民航飞机每分钟大约飞行12千米,3分钟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F.\
 
  “题组三”不仅让思维的角度更新而且题型上增加了算式题和图式题,拓展了题型,更容易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2.4男女学生展开竞争,拓展数量关系
 
  从“题组一”到“题组三”,大部分问题中的倍数、一倍数、多倍数都可以直接找到,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如此,因此有必要进行加深和拓展.同时,上述题组都是靠学生独立完成的,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难免有些沉闷.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组:
 
  题组四:比一比
 
  (男女生分组答题,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男生题:弟弟摘了7个苹果,爸爸摘的苹果的个数比弟弟的5倍少2个,爸爸摘了多少个苹果?女生题:妹妹摘了7个苹果,妈妈摘的苹果的个数比妹妹的5倍多2个,妈妈摘了多少个苹果?
 
  通过题组四的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被调动起来,有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
 
  2.5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整理“双基”
 
  复习的目的在于对知识在整理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化,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在复习课的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通过图1让学生对倍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并辅之一题组帮助学生理解,以达到整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综合性较强问题的解答.
 
\
图1
 
  2.6学情后测,检验复习效率
 
  题组除了巩固双基、强化数学模型的作用之外,还具有评价的作用.为了了解复习教学的效果,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组:
 
  题组五:测一测:①三(2)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正好是数学兴趣小组的6倍,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②校鼓艺队有女生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5倍少3人,学校鼓艺队一共有多少人?③如图2,天天原来有多少个橘子?
 
\
图2
 
  通过检测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定量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此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葛琳,徐周亚.依托题组模块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复习课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49-52.
 
  [2]刘文娟.小学数学“串联式”复习题组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11):60.
 
  [3]朱玲玉.“题组设计”让数学复习课迸发生机—小学数学复习课题组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04):36-37+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52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