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 艺术设计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和经济快速发展, 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带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无法满足多元文化诉求。因此, 高校艺术设计教师要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通过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设计思维能力, 积极探究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培养高质量的设计创新人才。
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创新教材《设计基础》一书打破了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把艺术设计创新性思维贯穿到各个艺术门类中, 具有普适性和系统性, 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的主体性,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激励学生在不同设计训练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该书适用于各类艺术设计院校师生, 也可作为设计基础的参考用书。
《设计基础》一书开篇阐述了艺术设计原理与法则, 如设计基础教学的语境和理念、感觉层面设计、设计造型原理、形式法则等基本理论知识, 这些艺术设计原理与法则理论,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设计基础理论水平, 为设计实践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形态的具象写实与客观再现、写生色彩的实训原则、写实性绘画的重要性、形态结构解析、线形提炼、归纳色彩、装饰特性、先形式后形象的画面构成感等内容。
该书论述了意象重构与置换理论, 针对形态的意象变异、解构方式、主观色彩的置换、调和效果、自然形态和设计形态转折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分析抽象元素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阐述形态的抽象组合、设计色彩理性限定、自然抽象感觉属性等问题, 同时探究创意联想与创作理论等问题, 如形态的联想创意、主题创作、象征色彩意义、创作形式、基础造型以及内在体验与表达、形态个性表现、直觉感受、感情色彩的交融性、个体的心理呈现与精神品格等。最后, 该书阐述了快捷绘画与形式, 同一元素在不同形式下的转换练习, 对自然景观的色彩写生与速写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材料的体验与转换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水平。
笔者认为, 要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首先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基本方向, 把握当代科技前沿的最新动向, 引入国际设计教育的优质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实现实践、创造与通才教学, 这也是未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 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创造人格, 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其次, 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设计人才。
深厚文化底蕴可以促进文化创意的产生, 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挖掘创新潜质, 培养设计产业急缺人才与文化产业创意的设计人才。最后, 构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加强设计基础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能, 加强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锻炼;教育前期进行通才教育, 教育后期根据学生个人选择毕业设计方向;吸纳具备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历的精英教师;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稳步与全面和谐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评《设计基础》>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07/2018080710181965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