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的挖掘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11:0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1]。随着社会发展,医学伦理道德、医德医风等 问题被社会普遍关注,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思政课程的局限性导致其难以满足日益 增长的要求。为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开始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任务当中,由于医学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思政的 内容和形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挖掘。本文从必要性、方法论、多样性等方面来探讨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的挖掘。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挖掘

课程思政是指构建“三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形式,各类课程协同思政课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理念,明确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 节、各方面,而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 从而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3]。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 看,成熟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尚未形成。这就需要我 们对“课程思政”的含义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进一步挖掘。

\

一、思政课程的现状

目前,医学生普遍为考试而学习思政课程,在课堂 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其中不乏逃课、早退现象,教学效 果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思政课程术语比较抽象,医学生难以理解,课堂 上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2.反馈机制繁琐,教学无法及时反馈,教学方法难 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3.医学生对思政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通过梳理、教学设计等方式,通过恰当的 教学形式呈现以实现育人的效果。

1.将高校医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可使医学知 识更平易近人,将思政课程的专业术语具象化,易于理 解记忆,使课程不再枯燥乏味。

2.学生平时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 若将思政课程揉入专业课中,  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 习中接触到思想政治,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课的熏陶。

3.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要优于非专业课 。因 此,以专业课为载体,传递思政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可 以让学生以更高效、更精神的状态去学习,效果要优于 传统课程的生硬灌输[4]。

三、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进行课程思政是我国的教育理念的发展传承[5],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高校的思政教育,  提出三全育人的 教育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走出了一条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之路。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守护者 。中国外科鼻祖裘法 祖院士说过:“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 医。”可见医德在医务人员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生的 培养中,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程仅占不到 20%,我们需充分利 用好 80%的专业课程,潜移默化进行课程思政。职业素 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思政课程更要通过课程思政来实现。 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进而 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添砖加瓦[5]。医学生若不能树立良 好的思想觉悟,没有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那么医学院 校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便难以成为好的医务人员,甚至 南辕北辙。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把好关,培养出高水平、 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四、课程思政的困难和挑战

1.当前课程思政教材缺乏、有待完善,专业课与课 程思政关联性较弱。二者如不有机结合,容易将两类课 程杂糅成“四不像”,影响教学效果。

2.每节课时有限,进行课程思政将不得不压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因此课程思政所占的比例仍需斟酌。

3.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学效 果难以提升。

4.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熟悉程度不如思 想政治的任课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及运用不足,教 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对授课者的能力是一大挑战。

5.当前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不强,没有 在课堂上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导致其在课堂中对学生 的渗透出现了障碍,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6.不同专业课程、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 标准不统一,同一专业课程不同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 内容也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6]。

7.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也不能替代思政课程, 因此,  思政内容以适度引导和讨论贯穿在专业课教学 中,协助思政课程的开展[7]。

五、如何开展课程思政

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  教育不仅包括理 论知识的教授,同时更应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 道德的培育[8]。课程思政元素并非显性地存在于教材内 容之中,而是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教学组织的 设计等环节来进行凝炼,  并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呈现 以实现育人的效果。因此,采取科学的原则对课程思政 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与有效把握,  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 育人的效果。

1.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需要教师对 课程非常熟悉,根据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再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因为每个专业都是一个课程群, 群内有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之分,优化布局可最大程度 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专业课程思政建 设应该有预先规划,有谋篇布局,根据课程特点去挖掘 最直接的思政元素,为每门课程配置各异的教学点,再 通过全部任课教师的讨论和协调,  构建成专业教学体 系,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和缺漏。

2.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和授课方法的探索。由于医 学专业课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有限,因此老师需 要在固定的 40 分钟里完成对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的 讲授,且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这就要求老师将 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规划全新的教学任务,并用精练且 易懂的语言去授课 。课程思政的授课方法也值得我们 去探索,生搬硬套不可取,这相当于将思政课开在了专 业课上,割裂感严重,并消磨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和热情,适得其反。宜结合专业特点将现实问题融入专业课 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专 业课程出发,挖掘专业知识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合理设 置思政教学课时。

3.跨学科的教学合作。思政教师对于思政课的教学 经验和教学大纲的掌握程度要远优于医学专业课的教 师,因此若要进行课程思政,需要思政课和专业课多个 教研室的教师通力合作,  甚至需要教务处领导来统筹 安排。老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得出课程思政的最优 解,减轻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提升教学效果。

4.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 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是重要的纠错措施,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学生是否适应全新的教学方 式,都需要领导者进行跟进,必要时改变教学的方针以 保证教学效果。其中有效且及时的反馈机制是必要条 件,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么教学 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利用线上渠道,例如师生群聊、网 上学习平台、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取相应的信息。

\

六、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

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元素,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 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 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1.案例导入型:医学专业课的教师大多都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掌握着许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 临床案例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同时引出专业课的内容。也可以将要点放在学生日常关注的社会热点、时事 新闻中,提起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时,可以引入 2020 年的新冠疫情,通过课本里的理论措施和政府实际上做的措施来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提到: 在疫情当前,个别人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安危,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行程线索[9]。指出这种行为不仅 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或者在医学寄生虫学的学习中,介绍 我国人民的抗疟历程,体会到当时条件的恶劣和广大人民的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屠呦呦院 士及其团队对抗击疟疾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弘扬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科学家无私忘我、为国为民的 家国情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2.问题导向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因其案例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等优点,在高校医学生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7]。PBL 里的 案例更多的是基于案例提出的专业性问题,  考验的是 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多个科目的知识,更贴近临床实 际情况。例如涉及器官移植等敏感性问题时,要求学生 必须具备法制思维意识,  学会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 自身医疗行为[10],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再比如在医德医 风的培养中,  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既是医生在成长道 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3.讨论辨析型:“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充分地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集思广益。以讨论的形式,使 学生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中的 矛盾与不公,引导学生在学习、科研、临床中抓主要矛 盾,解决主要问题[6]。

4.在线教育[11]: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通过线上 的渠道,例如学习平台、在线视频、电子资料等来进行课 程思政。线上、线下的教学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线上 教学更多是作为线下课堂的辅助和补充,  二者不能本 末倒置。

5.实践体会型: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知识的学习不能 只停留在课本上,必须要有牢固的实践技能作为基础, 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各种动物实验和临床技 能操作是高校医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除了 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对学生进行围绕“大体教师”、 实验动物开展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医 学生认识并感触到“无声导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刻 体会奉献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让医学生学会感恩和尊 重生命,培养他们重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9]。

针对医学教学的特点,不能以单一的思政教育方 式去教学,每种教学方式都有优缺点,需要以两种或三 种方式相结合去给学生进行课堂思政教育。我们在运 用隐性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由于隐性渗透式教学,学生 对思政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在课 前或课后运用专题嵌入式教学,在一个专题下,让学生 在雨课堂等线上课堂中,去阅读和理解;又或是我们可 以在课堂上进行案例穿插式教学和隐性渗透式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 课后结尾的时候,有时间的话,我们可运用画龙点睛式 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列举外科医生的精神品质,升华课 堂内容,对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但是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就需要课后进行思政教育了,那么我 们可以选择讨论辨析式教学,设置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对某些社会现象、某些医生的做法是否合理进行 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辩证思维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七、结语

课程思政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 和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而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 实践者,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应不断提高教师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有效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 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教师 也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答思想上的相关疑惑,帮助学生健 康成长,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 外文出版社,2017:378.
[2]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J]. 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3]李立伟,刘美章.浅谈医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 的现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43-44.
[4]李秋萍.课程思政理念下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初 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117-118.
[5]黄磊,葛仕豪,崔久刚,樊祥民 .思政之“盐”融入 医学教育之“汤”的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86-88.
[6]黄珊,任宏涛,包兴,潘书沛.“5+3”一体化医学人 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60-61.
[7]张晓田,武捷,路明,李媛洁,田宏,周劲松,张梦原, 李远康,寇博,闫阵,薛晚利.医学专业 PBL 教学课程思 政初探[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6):813-816.
[8]杨红梅,刘芳,陈洁,张艳. 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 课课程思政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30):166-168.
[9]王春梅.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实施 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35-36.
[10]杨美霞,宋芳,苏燕,白华民,郝广煜.基础医学课 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内涵的提升[J].高校医学 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5):54-59.
[11]何圆培,徐皑,周丽珍.大学生医学课程思政在 线教育实践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0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