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0:25: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同时是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方式。本文在问卷调查和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要注重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出了加强思政课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实践体系等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思政课程教学;融合;调查与思考

本文引用格式:朱理鸿.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5):146-148.

        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也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也就成为了时代要求,也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工匠精神”在其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是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在其工作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同样是属于劳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范畴。因此,作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来说,无疑是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通过思政课程教学来培育工匠精神,又如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呢?

一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要注重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毫无疑问,一名工匠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与培养,作为高职教育本身无法在其相对较短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就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但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高职学生毕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启之前,就为他们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和种子,无疑将为他们一生奠定良好的职业精神基础,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之所在。高职的思政课程教学,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无疑要承担起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重担。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教学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和内涵把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可以讲清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可以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高度,加强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避免对工匠精神的庸俗化、片面化、表浅化理解,避免认识误区。另一方面,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可以在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深层领会和实际感悟的基础上,帮助高职学生真正内化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内心追求和现实向往,并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的重要内容,以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

        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安排上,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都具有一致性和吻合性,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都能有所体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既有可行性,也很有必要。因此,把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既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实现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工匠精神,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相加,而要做到把工匠精神培育和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需要高职思政教师有效把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并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开展[2]。

\

 
二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掌握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关系、寻求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的方式和途径,我们从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了解和把握、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知、思政课程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和对工匠精神培育活动的参与等方面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对校内外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5份,学生不分专业、年级和校别,覆盖面较广。

        关于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内涵把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10.12%的学生对工匠精神非常熟悉,71.32%的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了解,还有18.56%的不了解或没听说过;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81.45%的学生认为包括了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和爱岗敬业等;对于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来说,82.65%的学生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69.15%的学生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80.24%的学生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精神源泉,74.45%的学生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这说明作为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有较为清醒的认知。

        在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自身的重要性认识上,92.77%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仅7.23%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是一般或不重要的,这一点上说明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是高度一致的;同时,51.32%的学生认为全社会都在弘扬工匠精神且到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比较普遍存在,49.16%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45.78%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还是有必要的,两者相加达到了94.84%,说明高职学生普遍认同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对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是比较关注的,但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也说明还有进一步宣扬工匠精神的必要;90%以上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利于提高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可促使自己更加热爱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具有工匠精神可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专注、认真和踏实,并且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上,92.53%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尤为重要。以上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并且对自身就业和职业生涯中工匠精神的作用有较好的认知。

          在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问题上,81.69%的学生认为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能实现对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能对工匠精神培育起到相应的作用;在两者融合的最佳途径和结合点上,26.51%的学生认为是与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31.81%的学生认为是能与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29.40%的学生认为是能与社会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这说明思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可以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地融合起来的,具体融合的节点有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假期社会实践与锻炼、专业顶岗实习、工匠精神专题讲座、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榜样示范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融入实践教学环节,达77.59%;在思政课程教学中,80.9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以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以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60.72%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授,58.07%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带学生走入工厂企业感受工匠精神的实际体现,61.6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切实感受工匠精神,这说明学生希望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而不拘泥于简单的说教和理论宣讲[2]。

        同时,63.61%和53.97%的学生还希望能开展工匠精神的社会考察、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工匠精神培育,56.62%的学生希望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更好地带动学生们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还提出了组织参加一些专业竞赛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到工厂或企业中进行社会实践,现场感受工匠精神、邀请一些优秀的工匠或校友来现场交流和讲座、欣赏观看工匠精神的系列纪录片、举办有关工匠精神的知识竞赛、辩论赛和策划开展工匠精神知识沙龙或文艺节目表演等行之有效的方式[3]。

        在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所需要的条件和支持上,69.87%的学生认为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69.15%的学生认为学校要有大力营造宣扬工匠精神的氛围,66.74%的学生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列入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要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思政课的考核中,建立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培养模式[4]。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4.10%的学生愿意带头弘扬工匠精神,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责任,也有39.04%的学生处于犹豫之中,有可能会去做但不会主动去弘扬或身体力行,还有14.94%的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意见,明显是随大流的思想,这说明对工匠精神的身体力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弘扬工匠精神的相关文化活动,30.84%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参加,61.93%的学生表示要看情况来定,有参加的可能性但不能决然参与,这与高职学生期望提升自我但又难以真正付诸行动的总体特点是相符合的。

\

 
三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对策思考

        根据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就要真正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既要考虑思政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又要考虑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充分调动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还是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其落脚点都是高职学生。正如调查中所得,高职学生较为充分地认识到了工匠精神对其个人的重要性和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但真要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行动落实来说,他们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心里知道的多、落实到行动上的少。其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真正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还没能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来落实和执行。所以,在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通过正面激励、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培育对自己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注重采用高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来,把被动的工匠精神培育变为自觉的主动行为,更好地提高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2.加强思政课工匠型教师的培养。调查显示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最能感化和教育学生,高职学生更愿意看到思政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工匠精神,在学生面前树立工匠精神的榜样和示范。因此,在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工匠型思政课教师的培养。真正具有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把每一堂思政课当作一件精雕细琢的产品来进行展示,会以工匠精神的要求来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做到一话一语关乎工匠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培育工匠精神。因此,要实现工匠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和建立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政课程教师队伍是关键[6]。

         3.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工匠精神培育为载体和抓手,结合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新时代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学习和借鉴大国工匠的榜样以及国内外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做法,在高职思政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考察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体验学习理论和教学方式,创设具体的情境加强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体验和思考,以高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探讨和寻求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予以验证和调整完善。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添加工匠精神的有关内容,而是要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和考核内容等融合起来,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工匠精神培育的体验式教学情境,最终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机和深度融合。

        4.努力构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实践体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虽然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承担了主阵地的作用,但仅靠思政课程的教学是不能完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我们要构建起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机制和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以思政课程教学为主线,在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中都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做好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组织工匠精神培育的系列活动,同时有效整合校内外的力量,引入合作企业的工匠精神培育资源,构建起思政课程教学为主、其他课程教学为辅,课程教学为主、系列活动培育为辅,校内力量为主、校外力量为辅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32-35.
[2]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8):53-55.
[3]朱理鸿.体验学习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24-225.
[4]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67-69.
[5]刘敬霞,乔永庆.新常态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教育现代化,2016(24):111-113.
[6]张书光,李洪梅.探析教师角色扮演走进高校思政课堂的相关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6(19):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