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班级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品德养成、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平台。而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也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阶段;班级管理
一、从心开始,打造学生之家
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方针是要让学生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么知识便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班级是不用“管理”的,而是教师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合理的。教导学生的方式是让他们真心认同教师,而认同感的产生必须要靠教师树立身教典范,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我任教的学校地处西部,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比较普通。我在和学生聊天时得知,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是水泥地板,冰冰冷冷的,许多学生从未体验过踩在木地板上的感觉,于是我决定为学生打造一个像家一样的温馨教室。我利用园游会大家所赚得的钱,买了鞋柜与拖鞋,让学生可以脱掉鞋子上课,这样的做法获得了学生的认同,让学生更喜欢这个共同的家。很多同学都这样反映:“把外面那双布鞋脱掉,觉得整个身心都放松了。”班级布置是温馨的,进教室换穿拖鞋,可以让学生心情放松,也让教室变得更有家的感觉。如果教师要讲故事,班级也有一个讲故事区,学生可以在里面听故事。教室布置应以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以温馨实用为主,美观反而是其次的,要让学生觉得教室像一个家,而不是一个有肃杀之气的场所。
二、创新班级管理是班级文化营造的前提
创新班级管理的首要基础是带好一个班级,以关注学生的心灵启发为开端。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必须由教师营造,学生无法预测教师上课的内容,每天会期待教师设计不一样的活动,这就是创新教学的魅力。虽然教学活动十分活泼有趣,但是班级管理必须先做好,班级管理做得好,大家自然而然就能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身为一位教师,如何让学生能够体会教师的教学用心,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与处罚,要看教师的技巧,必须从学生的角的时间。班级常规、班级环境、班级人际互动和班级教学等四个部分互为因果,也都很重要,彼此环环相扣,一个好的班级管理每个环节都会注重。在讲道理的时候教师不妨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因为学生对故事的接受度较高,通过故事来教育学生比生硬地讲道理要好很多。
三、以班刊和戏剧活动丰富班级文化
创新班级管理活动的执行是以推动阅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阅读完课外书籍后写下心得并分享,再集结成册。由于班级学生阅读书籍的能力不一,因此在推动阅读活动时难免会遇到阻力,这时可以采取“个别差异,不同标准”的做法来推动班级阅读活动。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程度的书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够读更难的书籍,进而爱上阅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按阅读能力的强弱编序。两年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进步很多,不同程度的学生也都能获得成就感,大家的能力都提升了。
以阅读作为最基础的架构,然后再衍生到其他的教学方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后,开始让学生写下阅读心得,创办自己的班级刊物,打字、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都由学生一手包办,每两个礼拜发行一次。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当高,纷纷投稿,从而也带动了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例如我指导三届学生表演《老人与海》《木马屠城记》《西游记》等话剧,还曾经参加校外比赛,也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也是以阅读为基础,再衍生到戏剧的教学方式,可见,班级管理活动可以创新多变。以阅读为基础,再推展到班刊与戏剧等活动,彼此互有联系,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使学生真正运用到阅读所学的东西。
教师班级管理创新的初衷是为了帮学生留下回忆,这种发自内心的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希望能为学生留下更多值得回忆的东西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靳亚梦,田夏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11).
[2]余忠淑.小学班级人本管理中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3).
《探究班级管理体系完善班级管理模式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510/2019051004224032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