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翻转课堂”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但如何与“传统课堂”更好地结合,以期达 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教学 模式进行了系列探索,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双轨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 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其他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 双轨式一体化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一、引言
( 一 )以“双轨式一体化”建设推进人体解剖生理 学课程的必要性[1]
“双轨式一体化”是基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建 设提出的创新式教学模式 。其借鉴“翻转课堂”与“传 统课堂”的优势,以学习通、MOOC 等线上教学资源与 教师讲解、问题探究等线下课堂教学双轨并行[2]。这两 个轨道是系统完整、相互贯穿的统一体,可以使教学 达到“1+1>2”的效果。
图 1 “双轨式一体化”设计思路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翻转课堂”以问题探究 为主,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不适宜大规模班级授课制教学; 而“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导[3],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学科知识成为了主要 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课程探索的关键,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是 课程建设的核心与基础,所以以“双轨式一体化”建设 推进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必要的。
(二)以“双轨式一体化”建设推进人体解剖生理 学课程的背景
“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以山西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 优化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为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 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 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 学教师而实施的 。为践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山西师 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小组基于人体解剖生理学 课程探索“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问卷分析及建议
为推进人体解剖生理学“双轨式一体化”课程建 设,本问卷针对“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 式,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下至多个层次,共设 计 25 道题目。课前环节以课程资源为探究核心,对能 否有效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进行统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课前学科内容的知识储备,提升实 体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课中环节以教学效果为探究核 心,在不同课堂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 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设计;课后环节以评价方式为探 究核心,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检验学生在两种模 式下所达到的学习效果,统计学生对课堂评价方式的意向。
( 一)课程资源
就学生课前预习所使用的资源分析,“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多使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通课程 资源,如录制的视频、PPT 等,占总数的 97.25%;而“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和讲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占总数的 84%。
为了研究学习资料的选取与对应学习效果的满 意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了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r 为 Pearson 相关系数, 其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的线性 相关程度 。一般来说,r 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两个变 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好)进行数据分析,去判别学习资 源的选取与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表 1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 |
学习资源的选取 (r) |
一般 |
0.759 |
良好 |
0.919 |
优秀 |
0.91 |
由表 1 数据可知,r 均接近 1, 说明学习资源的选 取和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由调查 结果可得, 使用学习通课程资源的学生与使用教材、 讲义课程资源的学生,对课程资源内容、质量、课程学 习资料与学习效果三方面满意程度都较高。就对学习 效果的满意程度而言,认为学习效果优秀的学生占比 48.59%,良好占比 41.2%,说明两种教学模式在学习效 果方面都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综上, 学生多使用学习通课程资源与使用教材、 讲义课程资源,但学习效果欠佳;而自行查找网络资 源的学生学习效果更优,故而引入线上精品课程并与 现有课程资源相结合,成为“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线上轨道的强化方向。课前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习课程 资源的设置,所以应结合多元的教学平台、延伸课程 学习的时空、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双轨优势, 使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探究性、灵活性。
(二)教学效果
1.课堂效果
由问卷调查结果所得,传统课堂中有 73.1%的学生 接受“课前自行预习—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巩固总结” 的传统授课模式,翻转课堂中有 70.64%的学生接受 “课前微课自学—课堂师生问题探究 —课后查缺补 漏”的翻转授课模式。且在问卷第十题“您认为采用翻转 课堂模式与未使用此模式的课堂效果区别大吗”中有 73.39%的学生认为这两种课堂模式效果区别很大。其原 因在于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部分翻 转,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则是 主动探索者,课堂更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
表 2 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注意力占比情况
注意力占比 |
传统课堂 |
翻转课堂 |
0%~40% |
0.57% |
0.00% |
40%~60% |
5.71% |
3.67% |
60%~80% |
54.29% |
48.62% |
80%~ 100% |
39.43% |
47.71% |
课堂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 表 2 可知,翻转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学生高度 注意力时间占比较传统课堂更长,这间接体现了学生在 翻转课堂下参与度更高。其原因在于:第一,学生课前自 主学习,课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可以紧跟教师的 教学进度;第二,教师通过设置互动环节,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第三,课堂是对学生自主 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扩充和改造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基于课堂效果的原因分析,对“双轨式一体化”教 学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1)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4] 。①提高学生主动性主要 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和 生活话题 。例如在学习消化系统时与健康饮食相联 系,在学习神经系统时与新兴的 VR 游戏相联系,在学 习循环系统时与献血、器官捐献等相联系;②提高学 生学习自主性主要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力 。例如,在学习四大基本组织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搭 建知识结构网络。
(2)保证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和对教学 课堂方向的整体把控,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性与 结构性。①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知识结构;② 摒弃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防止因注重课堂形式而忽 略基础专业知识;③采取合适的教学工具,开发生活 中的教学资源,运用好各学习平台和软件模具,加强 学生直观认知 。例如,在课堂上采用“body online”软 件,向学生展示各大系统的三维模式图。
2.课后效果: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析
(1)知识目标:基于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于知识 的掌握程度,调查问卷从学科概念、命题,实验操作相 关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紧密的知识这三个角度进行。 对于三个角度而言,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 优秀程度比例大于良好程度,传统课堂中的学生对于 课程知识掌握的良好程度比例大于优秀程度,因此翻 转课堂明显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效果 。其原因在于: ①前置学习的充分性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通过学习 通、MOOC 等网络资源实现学生的课前自我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当 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时[5],学生对于学科 概念及命题的知识即产生更深入的思考理解;②课堂 教学模式转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处于主 导地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科学思考、辩证讨论,并在指出学生问 题的基础上进行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 针对性,充分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的内化[5],完善和提高 了学生的知识建构;③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5]。在翻转 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进入预设情境。在 此过程中,学生对日常所见事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再 次提出问题,直至形成问题与思考的良性循环。
(2)能力目标:基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其能力 的提高,调查问卷从逻辑、辩证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 究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力这 四个角度进行。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提 高都优于传统课堂中的学生 。其原因在于:①课前准 备工作的差异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利用丰富的课 前资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重难点问题,相比于传统 课堂下的学生,更加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②课堂教学重心的差异 。在翻转课堂 中,课堂重心转变为问题驱动式教学,通过探究提问、 互动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归纳等四大环节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③课后知识巩固的差异 。与 传统课堂中的学生相比,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在课后对 课堂知识进行二次深入加工, 扩充了自己的知识体 系,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翻 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中对“生命具有独特性”非常认同 的学生分别占 95.41%和 93.14%。由数据分析可知,无 论是哪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 都对生命具有敬畏之 心 。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都对 生命有极高的认同感。
综上,基于课后效果的原因分析,对“双轨式一体 化”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实验操作相关知 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显示,翻转 课堂与传统课堂中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无较大差 别,证明翻转课堂还存在实验相关知识缺失的问题,所 以应加强实验操作相关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 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②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 学习资料,比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由于知识点过多,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需要长时间面对屏幕,无法和 教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树立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 定的不足 。所以,“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要避免前 置学习材料占比过大的问题,教师应在上课过程中增添更多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穿插更多的事例讲解、 问题引导以及科学史教育,弥补前置学习资源的不足。
(三)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式这一维度上,问卷从课堂评价、作业 评价、期末考试定量评价和其他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学生都倾 向于课堂评价和期末考试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这两种 评价方式中,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生更接受课堂评 价,传统课堂模式下的学生更接受期末考试定量评价。 其原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已经明确翻转 课堂的积极作用,而倾向于期末考试定量评价的学生 受九年义务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的 影响,无法适应翻转课堂带来的改变 。因此建议教师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 例。例如,可在平时成绩板块增大课堂互动分的比例, 采用多种考量模式,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三、结语
从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三个维度研究, 建设“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为学生注 意力的提高提供了相关建议,也为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提供了依据 。该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借鉴了“翻转 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线上教学资源与 线下实体课堂的充分结合,即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生 的基础专业认知,明确现象与机理的相互关系 。同时, 努力打造精品课程,进一步将“双轨式一体化”教学模 式建设成果应用到其他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孔翔,林铭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文地理学”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地理教育,2021(12):55.
[2]贾巍,孟瑞瑞.面向教学应用的高校在线课程设 计[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12):104.
[3]李小虎,刘果,陈德鹏,吕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的应用与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1(10):69.
[4]王均霞,王郁琪.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实 证研究[J].软件导刊,2021(11):227.
[5]王弋博,林娟,吕红.基于知识意义建构的微生物 学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以“遗传育种”与“基因 工程”章节为例[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21,8(11):
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