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应用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7 11:39: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感觉枯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我们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应用体会及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课;人体解剖生理学

本文引用格式:骆晓峰,等.微课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应用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9,6(17):130-13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是阐述人体结构及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才能为后续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普遍感觉枯燥,而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存在教学氛围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1,2]。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可以单独应用于教学也可与其他教学资源配合展开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尝试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采用微课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应用效果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 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为我校2016、2017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学生62人,对照组(2016级,n=32),实验组(2017级,n=30)。选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8版,理论课时为56学时,由同一老师授课,且考核标准一致。

二 研究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如下:

       ①设计和制作微课:课前教师围绕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每次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作时长为5-10钟的微课教学视频,在制备的微课中,要运用生动、简明的话语并充分结合动画、图片等辅助方法把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并在微课结尾设置思考讨论题目。

       ②微课的发布:建立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微信群,每次课前3-4天通过微信在将相关微课内容发布给学生,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随时观看,预习教学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检索手段独立解决微课设置的思考讨论题目,并形成文字材料。

       ③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前,学生已通过微课学习了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在使用传统PPT讲授教学内容后,组织同学围绕微课设置思考讨论题进行班级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及对其他意见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并相互借鉴进一步完善答案。

        ④总结过程:教师进行现场总结和点评,并强化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教师也可利用总结讨论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整个学期进行了4次微课教学。教学结束后,在2个年级进行了4次相关知识的阶段性测试(20道选择题,5道论述题)。测试后对成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

四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t检验比较各组成绩差异的显著性,以P<0.05反映两组别之间差异显著性。

五 结果分析

(一)阶段测试结果


        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学生总分及主观题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客观题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

 
(二)实验组调查问卷反馈结果统计

        实验组96.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了提高,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8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见表2)

\


六讨论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是讲授人体结构及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搭建连接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体,通过PPT教学课件手段,讲授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3],由于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氛围单调,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的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低,而且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时,授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师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完全等问题[4]。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为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我们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从阶段性考核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及主观题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客观题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传统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时数不增加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观题得分提高尤为显著。我们在设计课程时担心学生不认真学习微课、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开课之初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并强调阶段性考试计入平时成绩,从平均成绩上看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在课上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记忆的深化。人的记忆过程分为短时程记忆和长时程记忆,短时记忆遗忘较快,如果未经处理学习20分钟后41.8%的学习内容会被遗忘,一个月后会遗忘78.9%的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反复学习和运用,将学习内容不断予以强化才有利于知识转入长时程记忆并克服遗忘。我们将教学相关知识点制作成短小且内容高度浓缩的微视频发布给学生,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反复学习,在课上对思考题讨论,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促进了记忆向长时程记忆转化。从调查问卷结果上看,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思维、自主学习等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思考讨论题目需要运用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甚至需要查阅医疗文献,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微课是以互联网、微信等信息交流技术为载体,围绕教学知识点展开的新型授课方式,通过录制时长5—10min左右的教学视频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实现了学习的移动化学习、碎片化[6]。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微课具有以下优点:

      (1)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炼:微课时长在5-10钟左右,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用简明的话语,辅以动画、图片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讲解清楚,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时间长,易产生的疲劳和厌烦情绪的缺陷[7]。微课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自主性。

      (2)教学内容完整,学习方式灵活:微课虽然时间短,但它将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课堂练习、课后点评等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视频教学环境[8]。而且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将微课下载至手机,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随时观看,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内容课后无法再现的缺陷。微课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学习的移动化。

       (3)影响范围广,水平提高快:微课视频可上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开与共享[9],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只局限于教室,无法相互交流的缺陷。微课可实现教学内容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与讨论,取长补短,有助于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应用微课结合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比较了传统教学与微课各自的优势,得出我们自己的应用心得体会。

       (1)微课教学应结合传统课堂教学而不是简单取代。目前,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已被各高校应用于教学改革中,虽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但不应使用微课教学全面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微课视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目的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记忆。仅依靠微课教学易造成知识点零散,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微课应作为传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制作微课应科学严谨,团队协作。微课视频必须要严谨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授课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更新知识结构,充实教学内容,并且发挥团队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具有吸引力的微课作品。同时,要充分利用教研室现有的资源如手绘图片、显微镜照片、幻灯片、模型标本等,即可发挥现有资源价值又可保证原创性。

         (3)应重视课后信息反馈。在微课教学结束之后,师生双方应及时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和改进微课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学视频。

        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为克服传统教学缺陷,进行医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微课可成为传统医学教学手段的有力补充,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10],我们把微课引入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使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扩大微课的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乐,李碧蓉,韩维娜.医学生理学“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制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4):2172-2174.
[2]刘胜珍.医学微课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7(07):97-101.
[3]欧瑜,朱崎.微课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03):126+128
[4]吴汉东,于洋,郭雪松.高等医学院校微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4):42-43.
[5]孙冬梅.微课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24):98.
[6]闫晓晓,穆灵敏.微课教学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8):100-101.
[7]孟亚鹏,何冬梅,韩桂琪,陶宏凯.微课在医学院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04):40-41+44.
[8]李育娴,张介平,秦颖,等.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0):1443-1446.
[9]高静.医学院校微课建设初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130-131.
[10]许菊芳,窦丽,占小春等.微课模式的C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综合实训教学的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7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