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在趣味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7 11:4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关键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都有突出的优势 。趣味教 育理念自诞生以来,便积极地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枯燥样貌,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更多新生动力和欢快气氛。本文 以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作为分析切入点,从可行性及实践运用这两个方面入手,对趣味教学理念如何帮助构 建高效课堂展开了策略分析,从多个角度去论述开展趣味教学的实际举措,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高效 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理念  教学活动  策略

随着减压增效的教学理念提出,突出课堂趣味性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得到广泛重视。如果在教学中过多关注学习成绩的优异,而忽略掉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成为一句空谈。小学数学既是基础教育的科学布局阶段,也是思维启蒙的黄金时期。只有发挥趣味理念的先进性和时尚性,课堂的高效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课堂教学才能更好为学生成才服务,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

1.当下小学课堂趣味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授课模式过于单调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提升 到更高阶段,  但是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并不能一日消 除,教师更多是完成任务式地推进教学,单调且枯燥的 讲授只是把知识强制性传达给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双 向交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不 明显,总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学习兴致不高,效果不 明显。

1.2 家庭宠爱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 优越,小孩子在生活中无需亲自动手处理问题 。正是因 为宠爱塑造的不健康成长心态,导致小学生自主处理问 题的情绪和能力较差。同时在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就 会下意识地向老师求助,无法发现独立解决学习困惑的 快乐,久而久之,数学学习带给学生的只有压力,没有乐 趣可言。

2.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2.1 开放性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开放式教学应该立足传统教学的优势基础进行创 新,但不可局限于应试考核的空间限制 。课改的制度完 善,  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更加宽泛的渠道,不再仅仅依靠书本,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 己的学习模式 。小学生处于思想萌芽期,对于新鲜事物 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优势的体现 。所 以教师要充分挖掘这种优势特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环 境以及心理特征,在开放式教学中科学性地导入符合学 生认知的问题,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开发[1]。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小小商店》 环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出学习内容:“同学们,大家平常如果去超市或者商店,都想买些什么啊?  ”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兴致就提起来了,积极发言。教师可以顺势继续问道:“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买这些东西需要用到什么啊? ”当学生的答案涉及到钱时,教师给予正面肯定,然后把准备的元角分硬币以及纸币一一展示出来,紧接着再邀请学生进行主动进行识别。这种开放式教学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一步步的提问也激发了学生想要深入了解学习内容的欲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勇于发言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宽度。

2.2 组织趣味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思想萌芽和充满探索求知的年龄,小学生最热衷于在游戏中探索世界,获取新知识 。趣味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能够牢牢聚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心灵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懂弄通知识点的欲望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根据教学主题,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环节,发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的热情燃烧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数学课堂氛围跟随教师的有效引领 。可以说,组织趣味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是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践行趣味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实施途径。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3、5 的倍数”一节后,为了更好地加深印象,可以由教师和学生组成 有效的互动游戏,老师随口报出一个数值,让学生做好 抢答准备,哪个同学最先说出这个数字是“2、3、5”当中 哪个数字的倍数,是几倍,则算获胜,最后根据学生答对 题目数量选出最终赢家,进行小奖励[2] 。这种游戏设计, 不仅紧密地同课堂知识点衔接在一起,还能鼓励学生发 挥竞争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运转思维,让自己完全 投入到学用结合的实践当中 。  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有责 备,反而课堂上尽是欢声笑语,气氛无比融洽和愉悦。学 生在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游戏给予的满足 感和幸福感。

2.3 教学内容更开放,帮助学生解锁更多认知盲区

传统模式教学中,由于教师思维缺乏远见意识以及 受限于教学设施的硬件不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局 限性十分明显。教师多数时候只能结合课本以及市场上 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备课,课时讲解完毕后再布置课后 作业强化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吸收,但是这样并不能与时 俱进,很多知识点的盲区也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学生掌 握的小学数学知识运用也不够全面。小学数学开放式教 学给予了学习素材选择更多可能性,在主要依附课本的 基础上,可以获取更多参考资料,甚至结合网络信息开 展教学,学生的视野也在知识点的扩展下得到无限拓展[3]。

例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课本《认识 10 以内的数》这 一章节时,  结合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小猪佩奇开展教学, 在课时开展之前,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同学喜欢看小猪 佩奇啊,有的话请举手,我看看多不多,多的话我们就一 起来观看 。”此话一出,学生纷纷举手。然后选取小猪佩 奇动画片中佩奇上幼儿园的一段进行播放,最后将画面 定格在动画片中出现很多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课的画 面,教师继续抛出问题:“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片中一 共有多少人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呢?”当数完以 后,就可以把数字写在黑板上,同时展示一些数字在日 常生活场景中出现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认识数字,进行 下一步的课堂学习。

2.4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数学教材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不言而喻,都是经过专 家把关审核的,不仅仅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饱含 深刻的文化素养 。虽然这些内容不是很容易把握的,但 是却可以巧妙地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 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文化气息,以数学常识和经典 理论产生背景作为突破口,在概念、例题和练习题等素 材中,通过对比、引申和联想,获得充分的文化教育素 材。融入了传统文化,相当于丰富了数学教材的内容,让 学生看到数学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的课本里,学生会接触到圆 的学习,这其中也设涉及了圆的面积计算问题,必然会 推出圆周率这个概念,教师以圆周率 π 作为传统文化融 入的契机,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圆周率的精 准测算,比如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算到小 数点后七位的人,比国外的名人还要早 1000 多年,通过 这种文化氛围的渲染,让学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和认同感,增强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4]。

\

2.5 巧妙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环节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环 节,问题问得太随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没有任何用 处。问题如果提的比较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则会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害怕去面对问题 。小学 生年龄尚幼,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在一节课 45 分钟的学 习里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让他们对于难点问题 做出深入的思考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候老师就需要通 过巧妙设置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打开思维的 窗户,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这一章 节时,  可以把电子秤以及古老的手工秤带到课堂来,然 后随机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多少千克,不知道 的就到电子秤上去称重。然后又可以拿出一些日常家用 采购的物品,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你们家里有吗? 同学 们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吗?  我们在超市购买它的时候,有 没有同学知道打包好以后要干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充 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不同物体的称重引出 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驱散枯燥教学引发的压抑,需要把学生推向学习教育的最前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充分融入趣味指导的理念,做好积极引导,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更加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真正源自心底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杨芳芳.浅谈在趣味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教 学活动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5-6.
[2]华守春.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趣味教学法 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1(29):25-26.
[3]刘彩燕.趣味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 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2):7-8.
[4]李远健.探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数学趣味课堂的 构建要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5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