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基于法医学国际化教学实践,本文就法医学国际化教学中出现的文化、语言、教育背景、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针对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式(PBL) 与讲授式(微课程)结合教学法显著提高了留学生学习过程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授课教师的语言负担, 实现了提高留学生学习效率、思维能力和司法鉴定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留学生对中国法医学教育体制有了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法医学;国际化教育;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 翟创彦 , 沈琪静,孔江炜, 等 . 法医学国际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80-83.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forensic Medicine Teaching and Their Solutions
ZhAI Chuangyan1,3,ShEn Qijing2, KOnG Jiangwei1, WAnG huijun1
(1.School of Forensic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3.Law Department,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 Learning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uld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students, cultures and customs of source countr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nsic medicine teaching practi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authors identified common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in terms of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The authors hope these suggestions could achieve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se suggestions are also expected to be beneficial to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Keywords:forensic medicin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一 引言
发展教育事业国际化是我国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明确要求 [1]。近年来我国国际化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 计数据,2018 年共有来自 196 个国家和地区 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学习,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2]。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增的同时,对留学生的培养产生了从“量” 到“质”的转变要求。只有真正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得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有所成,回国后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并 取得一定的成就,才能真正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才能真正使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两国合作纽带的作用。
法医学是一门融合法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专业,重视实践工作,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法医鉴定体系属于司法体制的一部分,对司法体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塑造功能。我国法医学教育体制与欧美等国家的教育体制显著不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展法医学国际教育对于增强我国法医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推广我国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推动我国与对方国家司法体制理解进而推动两国司法合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
我校 2005 年开始招收医学专业留学生,近年来《Forensic Medicine》成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必修课。同时,我校还开设了发展中国家法医学研修班,为具有法医学工作经验的国外法医从业人员提供短期培训。当前我校的法医学国际化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笔者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的法医学课程和发展中国家法医学研修班专业课程中的法医毒理学授课任务,经过多轮的教学,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部分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法医学国际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二 留学生法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 文化差异
我校留学生多来自印度、中东、非洲、中美洲、东南亚和东欧等国家或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我们熟知的对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更多体现在师生间、学生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导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不同看法,极易引起学生间的争执,而对涉及到病理解剖、隐私保护问题,又容易引起师生间的矛盾,甚至引起学生的投诉。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认真听讲模式对于自由散漫、习惯讨论式学习的留学生来说很难接受,这其实也是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 语言障碍
进行国际化教育,首先要过英语语言关,这既是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留学生的要求。我校法医学专业留学生大多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但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音问题,少数来自母语为西班牙语、俄语系的国家,自身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全英文授课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要求很高,但即便是欧美博士教育体系下出来的教师,面对不同的英语口音以及数量繁多的医学专业词汇,也无法完全自如地应对课堂上的语言交流问题 [4]。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建立完整的法医学知识体系和法医学思维,这是法医学国际化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难点。
(三) 学生的教育背景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多种多样的鼓励外国学生来我国留学的政策,这使得来华留学生人数大增,一跃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 这既是巨大的成就,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宽松的入学标准导致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5]。我们在法医学国际化教学实践中发现,留学生间的教育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水平的差异,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习水平显著低于经济较好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在本国具有多年的法医司法鉴定工作经验,但由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实验室条件较差,其工作方式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使得他们对法医学最新的进展、一些概念、定义都不清楚;另一个差异是留学生间的专业背景不一致。法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融合了医学、生物学、化学等专门知识。来我校的法医学留学生有的具有临床医学背景,从事法医病理学检验;有的具有生物学背景,从事法医物证工作;有的具有化学背景,从事法医毒物和微量物证的检验。如何将这些学习水平不一、专业背景不一的留学生聚在一起,通过一起上课的方式, 使得他们都有收获、都感兴趣而不产生厌烦的心情,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
(四) 教材的适用问题
适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教材才是好的教材。尽管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出版了供临床医学专业及来华留学生(MBBS)双语教学的“十三五”英文规划教材《Forensic Medicine》, 但该教材并未在我校实际授课中得到推广。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法医学教师进行法医学国际化教育的经验较少,《Forensic Medicine》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较多地模仿了国外教材,部分内容甚至完全照搬国外教材, 与我们法医学教师的中文教学内容差异较大,这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使得教师不愿意采用该教材;二是留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教材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编写既适合中国法医学教育,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留学生水平的教材、教案是开展法医学国际化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 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我校学习法医学课程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文化背景不同、英语水平不同、知识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针对这些显著差异的学生开展教学,使得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满足高水平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水平,以法医学精英的目标培养他们,又要照顾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升, 能够满足今后法医实际工作需要,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挫败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备课时充分考虑教学方法问题。此外,由于国情的不同, 授课教师常以中国人的思维和角度去讲解知识和案例,但这些思维方法在他国并不一定适用,而且教师采取与中国学生“趋同”的培养模式 [6],忽略了留学生的文化差异性和自身特殊性,从而使得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思维也许在中国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留学生的效果可能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对留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一) 学校教育改善
1.倡导尊重、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
针对留学生文化差异易引发矛盾的问题,我们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就开篇明义:我们鼓励开放的心态,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尊重同学间的差异,我们提倡求同存异;法医学所教授的知识是客观的, 不存在对民族、宗教、性别、身体状况的歧视;如因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不适,教师欢迎学生及时与我们沟通,在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情况下,我们会进行合适的调整。在课程开始前, 我们会对授课对象文化背景做详细的调研,了解相应国家的禁忌情况,以及国家间的外交情况和人民的交流情况。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始终保持敏感性, 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并在后续课程中采取规避措施,避免因为一时疏忽引起学生的不适感。例如,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会更换短袖实验服,这对某些国家不能裸露手臂的女生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会在上一次课时提前发出通知,建议不能裸露手臂的学生提前准备套袖等。由于我们的充分考虑, 未发生学生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投诉。
2.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关键。为提高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兄弟院校国际化教学的经验,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同时,通过在培训中融入留学生来源国的介绍,使得教师对留学生的历史文化风俗有了更好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和避免文化冲突 [7]。在教学设计和备课过程中, 参与教学的教师小组根据留学生的教育背景确定了教学大纲,并针对大纲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及其解释进行了集中培训。之后,通过课前试讲,模拟现场教学,检验教学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保障了教学质量。
3.实行因材施教
理想情况下,根据留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班,因材施教,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由于法医学生人数较少,分班制不现实。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以教育部批准的法医学中文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留学生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并广泛征集了具有国际化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意见,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编写了适合国际化教学的教案。该教案既坚持了我国法医学教学特色,又向留学生的学习习惯靠拢,达到了满足不同水平留学生的求知欲, 既使高水平的学生有提高,又保障低水平学生学有所获的目的。
(二) 改变教学方法
1.问题式(PBL)与讲授式(LBL)结合教学法PBL 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LBL 教学法以讲授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能够更好地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 [8]。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开展了 LBL(微课程)+PBL 教学的实践。在每次授课时,教师首先用十余分钟的时间系统讲解本次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然后,由预先指定的学生讲述一个与本次学习相关的真实的法医案例,由教师针对这个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此案例展开讨论分析,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点的目的。
以我们的一次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为例,在 10 余分钟的关于常见蛇毒的理化性质、中毒症状、中毒机理的讲解后,在确认学生已对所学知识点有基本掌握后,进入案例讨论阶段。首先有一名预先指定并已提前做了调研的非洲同学讲述古埃及托勒密王朝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七世 ( 公元前 69—前 30) 死亡之谜。该名学生对此事件讲的绘声绘色,在讲述过程中,遇到未听清或不理解的部分,其他学生随时打断他进行询问。讲述完毕后,教师针对此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埃及艳后是否死于传说中的蛇毒中毒,如果是的话,她中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这些症状是否和传说中的艳后死亡前的情形一致? 2) 假入埃及艳后死于蛇毒中毒,我们如何证实它?提取哪些检材比较合适?如何提取?检材如何进行前处理?经过前处理的检材采用何种仪器分析方法好一些? 3)我们如何对仪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如何避免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结果出现?对于以上问题, 提前分好小组的留学生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讨论内容进行了总结。各小组长在公布了各组讨论结果后,各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了互相补充和评价,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和总结。通过此种学习模式,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记忆,而且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思维碰撞,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法医毒物鉴定的思维方法。事后的调研表明,全部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都感到满意,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学生都没有感受到学习压力,但又在此过程中有很大收获。
总结:10-20 分钟的 LBL(微课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更佳;随后的PBL 教学让学生充分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不仅充分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指导水平较差的学生, 使得水平较差学生学有所获,水平较高的学生又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水平较高、英语较好的学生的参与也有效降低了教师的语言交流压力。
2.PBL 教学案例选择
我国法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法医学教育注重法医思维的培养和实际案件的鉴定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是非常适合法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9]。在案例选择上,我们不仅注重选择真实的案例,而且注重选择与留学生背景相关的案例或国际知名的案例,而尽量少采用不知名或与留学生关系不大的案例。例如对于国际知名的案例,我们采用了莫扎特头骨鉴定案例。莫扎特是世界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1791 年去世后他的头骨被作为礼物在国王、贵族间流传,如今这个头骨保存在他家乡的莫扎特博物馆中。今天的莫扎特头骨到底是不是莫扎特本人的呢?如何进行证实呢?通过这样一个案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针对与留学生背景相关的案例,我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选用留学生来源国家的著名案例,让留学生亲自讲述案情,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对案件进行分析鉴定。在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建立了法医学思维。
3.理论结合实践
法医学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因此开展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对留学生培养非常重要。尽管目前受条件所限,实验课时较少, 我们在有限的实验课堂上着重培养留学生的法医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毒物与物证分析的实验中,我们着重培养他们独立解决案件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多地带留学生出现场, 让他们接触真实案件,真正帮助他们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我们鼓励留学生参与案件的侦察,和现场其他专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见识。若案件侦破,也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 总结
法医学国际化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针对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因材施教, 建立适宜国际化教学的新方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法医学教育体制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 20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 t20160811_2746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18 年来华留学统计 [J]. 2019, http:// jsj.moe.gov.cn/news/2/1277.s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答记者问 . 2020, http://www. gov.cn/zhengce/2020-06/18/content_5520244.htm.
[4]张彦华 .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19(4):98-107.
[5]徐鹏远.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J]. 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20(8):24-25.
[6]黄睿彦 . 来华留学生本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J]. 医学与哲学 , 2019, 40(16):70-74.
[7]郑宏 . 试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教师的国际化——以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例 [J]. 高教论坛 , 2017, 10:69-73.
[8]李春威,陈珺,刘明,等 . PBL+LBL 教学模式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J]. 卫生职业教育 , 2019, 37(3):51-53.
[9]高铁磊,李海霞,陈鹤 . 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医学教育 , 2016, 18(10):832-8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