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改进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3 10:00: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和民族振兴的前提,而高等教育正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入全球化的轨道,国际化的人才成为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各国间高水平人才交流合作逐渐加深,生源的不断交换和师资水平逐渐提高,导致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变得愈发激烈,这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对于高校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全面建设“双一流”高校与“双一流学科”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国外顶级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从本科开始进行对高材生的高等国际化教育。本文针对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几种合作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总结,为我国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提供了一些参考标准。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教育方法;交流合作;本科生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董翠华,等.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改进[J].教育现代化,2020,7(36):30-32.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DONG Cui-hua1,WU Guang-yuan 1,MA Li1,LIN Mao-hai 1,PANG Zhi-qiang2

(1.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inan Shandong;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based Material and Green Papermaking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inan Shandong)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and the premi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backbone of a country’s future develop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 has also gradually entered the track of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High-level talen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have gradually deepened.The continuous exchange of students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s have gradually The improvement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This interna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challenge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universities.On the road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ies and“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s”,we should actively learn advanced foreign education methods,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top foreign universities,and begin highe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high-quality students from undergraduates.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summarizes several cooperation metho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methods;Exchange and cooperation;Undergraduate education

一 引言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国内高校办学品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完善高品质教育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当今社会,本科生教育国际化成为高校发展趋势,国家的高水平人才将来必定要走向国际社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培养,使得国家能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化意识、具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而且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几十年中,不断地提出了不同的对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有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但有些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几种主流培养模式,也指出了该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二 国内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中外合作专业


中外合作专业是指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在某一专业及其领域之间构成相互合作,在教学上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参考国外高校的管理教学体制对学生进行为期四年的本科培育。在教学课程上,由合作双方共同商定认可,国内大多数中外合作课程一般由“中方开设课程”、“共同开设课程”和“引进外方课程”三部分构成[1]。经过这种合作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更加坚固,同时能更加了解国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这里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酿酒工程(国际合作)专业为例,通过与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合作办学,派遣出优秀教师前往国外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同时邀请新西兰酿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并制定针对学生合适的教学课程及方案。

\

 
(二)国际联合培养学院

国际联合培养这种方式是通过国内高校为依托,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合作建立国际联合学院。这种联合培养方式要求学生的培养计划分为在国内与国外两部分,国内培养在专业课授予的同时兼顾英语的学习,而国外的培养大多数采用全英文式教学,通常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这种模式使学校培养了一批善于思考与探索、综合素质优秀同时还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而且在联合学院的教师筛选中,优先选取具有相关出国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三)国际项目交流合作

国际项目交流合作是目前高校间最普遍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下针对的学生范围面广,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可参与。通常情况下,一般的项目交流时间并不是很长,但通过与世界上不同高校的项目合作交流,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也能更好地接触到一些国外对于相关专业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数月的时间就能够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对于学生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而对学校来说,能够培育出眼界宽、素质高的优秀高水平人才,有利于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树立与完善教育制度的改革[2]。

三 本科生国际化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中外合作专业存在的缺陷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的目标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十分看重,但与国内相比,国外高校的市场意识更强,课程目标彰显出强烈的市场意味,并且与市场的互动非常及时。而国内高校尽管也考虑到市场的作用,但反应较慢,通常没有更多的去做一些市场调研。所以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国内学生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常常并不能够跟上国外课程的节奏。再者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国外文化大多以突出自身价值为中心,认为自己处于中心地位。而国内文化强调在坚守中开放,在包容中甄别,在合作中取舍[3]。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内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接受外方提供的课程,如若强行接受可能会导致思想发现变化[4]。同时在国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异常谨慎,很少与国内高校展开合作办学,因为在国外本科的教育极为注重,名校对于本科生的毕业条件要求较高,这就导致国内一些高校只能与部分普通国外高校展开合作办学,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带给国内学生很大的进步。

(二)国际联合培养学院存在的缺陷

由于国际联合培养的要求,学生会接受国内国外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由于存在国外学习的阶段,所以往往对学生家庭来说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即使部分学校会给成绩优异者颁发优秀奖学金,但是奖学金覆盖的名额非常少。所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出国留学条件相对苛刻。而且由于出国的需求,对于本科生而言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就国内情况而言,国际联合学院的入学条件相比于普通本科专业而言较为简单,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出国留学,导致学生出国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国外的语言环境。

(三)国际项目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项目交流作为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国际化教育方式,部分高校老师在一些项目上与国外高校存在合作的关系,每年能够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出国交流,但其覆盖人数面积较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得到这种交流方式。而且这种项目交流合作还与学校自身存在很大关联,国内上千所高等学校及研究所,能获得与名校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5]。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模式正在逐步的多样化,但往往越是多样化的的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上述提到的不同教育模式经过总结并提出了对于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提出部分新的策略。

四针对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提出的策略及改进

(一)同专业国际化精准对接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学校的优势专业,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国际交流之间的合作,各院校必须准确认清自己在国际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在制定与国家交流合作的规划时,一定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能盲目攀高,从而失去了国际交流合作的真正意义。寻找国际上相关专业较为出名的高校进行合作。在国内“双一流”的影响下,提高本专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从而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能得到国外学校更多的认可。双方对于本科生培养方案要结合自身情况,在学习别人先进教育方式的同时将其融入本校的特色培养方案,坚持本国的文化不动摇,把握住整体发展趋势,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6]。

(二)合理推荐不同留学方案

为满足不同留学目的、不同经济支付能力学生的要求,是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面积更广,分别针对不同条件的家庭开发了不同留学费用的本科生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不同留学费用的国际化模式基本能使同学根据自己的留学目的和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选择较为理想的项目,实现留学的愿望。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留学目标,杜绝盲目出国留学。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除了在财务的支出方面,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规划。要去了解有意向国家的人文历史、生活方式等等,从各个方面去综合选定自己想要去留学的国家[7]。

(三)加强交流合作

对学校而言,在师资交流培训方面,应当重视的是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以及科研项目交流能力的考核。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通过加大访学、交流等方式,与国外高校进行深入的交流、对接,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大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合作。我国要在提升国内高校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强化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和资源互补,形成真正的高校国际化沟通渠道,从而为那些想要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

 
(四)调整留学体制机制

改革管理本科生留学体制,进一步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制度。不断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规范办学秩序,为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增加对于本科生出国留学访问的机会,并完善相应的奖助政策,使得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高额的费用而无法满足其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8]。

(五)优化国际学分互认制度

作为本科生出国而言,除了在语言等级方面的要求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无法成功的进行国内外的“学分转换”。所谓的“学分转换”即在国内接受的十年本科教育取得的相应学分能否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学分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国内高校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学分互认制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正常地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所以国内高校应该加强对于国内外高校的学分互认,高校在学分的管理中应采用学分绩点制度,即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应该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突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只有对国内的学分制度设置一种严格的规范,保证各专业的严格学分认证流程,才能为我国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9]。

五结语

在教育逐渐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地跟住时代的步伐,加强与国际间著名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让我们的教育展示国际视野,站在世界的高度,也可以不断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还能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人才。推进教育国际化,能够发挥不同文化间的各自优势,提升相互间的合作潜力,真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也能让国家的发展前景更美好。在我国几十年国际化教育的历程中,国内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改进国际化教育交流的方式,去认清存在的错误与盲点,从而提出新的适用于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方法。通过学生、老师、学校和政府各个方面的努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道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使中国的教育能屹立于世界教育之林。

参考文献

[1]刘梦今,林金辉.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的基本依据与原则[J].教育研究,2015(11):123-128.
[2]鲁正,徐迪璐.本科生国际化教育办学模式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63-64.
[3]李柏,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7):264-266.
[4]曾健坤.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李彬,蓝维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研究[J].河南科技,2011(14):19.
[6]王敏丽.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2):63-67.
[7]张赫呈.关于自费出国留学问题的观察与对策[J].辽宁经济,2016(6):38-40.
[8]薛二勇.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24-28.
[9]潘洁,翟红华.我国高校学分互认制度改革实践及推进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5):34-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