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7-31 12:1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最后, 实施悦纳教育, 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提出6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者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具备的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格品质。具体方法为:A.陈述负面事件;B.引导学生陈述对负面事件的看法;C.引导学生认识负面事件下的情绪结果;D.引导学生找出相同负面事件下的积极看法;E.引导学生认识同样的负面事件下, 在积极的解释和视角下, 产生积极的情绪结果。如面对家庭经济困难, 消极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命不好、出身不好, 于是产生自卑、绝望、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 如果教育者能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家庭经济困难, 但自己不畏困难考上大学, 父母虽然经济困难依然供其上大学, 引导其看到父母和自身的勇敢、智慧、热爱学习、自律、希望等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 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久而久之形成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 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二) 注重体系构建: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培养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要确保这份积极作用的发挥, 首先需要一支具备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包括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高校要制订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和支持这支队伍系统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 掌握积极心理学在教学、咨询、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技巧, 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的心理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 在掌握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同时, 要学会将此知识运用于自身, 改善自身环境, 提高自我心理素养, 积极看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扰, 在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 帮助其健康成长成才。

二是构建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和宣传体系。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之一是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富有创造性, 因此, 高校可以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课堂教学, 向广大学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通过举办《幸福课》系列讲座、影视赏析、图书分享会等,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积极心理学知识, 自发进行积极情绪体验;搭建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举办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团体活动等,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营造积极的氛围, 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

三是建立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高校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动态信息库。每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的同时就可开展该群体学生的心理普查, 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负面事件时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状况、心理资本状况等进行测试、调查、分析和总结, 并结合其学习、生活表现, 对其进行评估, 从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动态信息库, 并每年进行动态更新, 以保证各高校能掌握该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为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依据。

四是构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咨询模式。积极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治愈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困扰缓解的有效方式是咨询。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咨询, 注重聚焦他们的美德和积极的人格品质, 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高校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也可建立专门的贫困生心理咨询的网页, 开辟心理咨询的论坛, 给他们交流的机会, 并拓展更多心理咨询的渠道。在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咨询时, 需采用多种技巧和方法, 既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困惑、自卑等问题, 又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积极的素质和品格, 教育他们自我悦纳, 直面压力, 提升心理素质, 健康成长成才。

五是构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积极组织的构建, 认为积极组织有利于个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心理成长与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和健康成长。因此,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注重其积极支持系统的构建, 高校应打造秉承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政工干部队伍;建立学生积极互助社团;营造积极校园氛围、打造积极社区环境, 鼓励教师、家长、同学、朋友、亲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积极的支持, 从而构建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锐琴, 张显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心理援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3) :35-37.

[2]张本钰, 廖深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 2013 (9) :70-73.

[3]孙熊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4) :84-85.

[4]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 :40-44.

[5]葛爱容, 杨立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8) :150-15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31/2018073112560672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