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4:27: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结合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教学的经验,分析我校该课程设计的特点,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学生具备问题分析能力和设计方案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排水管网;课程设计;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康得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5):173–17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政府制定认可的认证机构或社会团体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认证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认证中对工程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以实践的可行性为目标,合理地整合所学和所需的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能力。一般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成。课程设计是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和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提高该课程设计的质量,对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 我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课程设计时间相对比较充裕


我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比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规定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时间较为充裕。另外,该课程设计是在2周给水课程设计结束后进行,我们的做法是延续给水课程设计的选题,目的是让学生省去熟悉资料等一部分的重复工作量,为后面的管道定线及水力计算留下更多的时间。只要学生重视课程设计环节,不要抱着抄袭的心理,2周的时间要完成一个城镇的排水管网初步设计完全可行,而且完全可以是具有一定质量的课程设计。

(二)选题方面结合生产实际

目前,在实践环节上大部分学校和学生都比较重视毕业设计,对课程设计要求较少。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很多学校规定工科学校的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结合工程实际的题目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对课程设计的选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校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都来自于设计院的真实工程,每年的题目也不一样,虽然学生没能走出学校到生产第一线做课程设计,实现真题假做,但是真题假做也能让学生对实际工程概况,实际地形,设计的程序,实际工程设计时要处理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做很好的铺垫。

\

 
(三)有效地应用专业工具

与毕业设计相同,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学生也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CAJ或PDF等文献阅读软件。另外,考虑大多数工作单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在课程设计阶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和鸿业软件完成图纸的绘制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道的定线、水力计算上面,同时还要求学生用WORD、EXCEL等软件完成文本和计算数据的分析工作。通过运用这些软件,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课程设计的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要求。

(四)综合多方面考核课程设计的成绩

如果只根据学生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来定成绩,会有些片面。因此,我们除了根据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来判定成绩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出勤,以及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来计算成绩。因为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老师布置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每天上下午都在机房教室指导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都不会有太大的偏颇,都不会出现太严重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我们既然是工科生,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经济造价的问题,只有技术经济最优的情况下管网设计才最为合理。所以,管网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出勤、成果和技术经济分析三部分组成。

二 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结束后没有进行答辩


前面谈到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我校的优势是从工程实际方面考虑,技术可行的情况下造价越低,说明他的管道定线和水力计算相对比较合理,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工程实际。但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成绩评价标准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更进一步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成绩评定中,如果加入课程设计答辩,便能很好地补充目前成绩评定方法的不足。因为通过答辩,可以判断学生哪部分内容掌握好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就像毕业答辩一样,这样学生也会有些压力,迫使他们独立认真地完成该项课程,更好地保证课程的质量。

(二)学生对实际工程了解少

在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只有2周的认识实习,是在第3学期进行的,管网课程和课程设计是在第四学期进行。学生实习前对这门课程一点都不了解,实习过程也是走马观花,比如雨水口和检查井设置地点也不留意,管网实际施工状况特别是管道穿越铁路、管道交叉时设置倒虹管等情况都没有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遇到雨水管和污水管网交叉或穿越铁路、河流时,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下手,要做哪些事情,如何施工,怎样施工的造价低,从而使得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上有一些不足。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采取管网课程期间安排去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埋深、提升溢流井、跌水井的形式,详细观察倒虹管的设置情况,管道交叉时怎么处理较为经济,或者学生在上课期间去设计院或施工单位实习。

(三)选题无法做到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虽然课程设计的理想选题方法是尽可能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但是由于管网课程设计原材料相对较少,全班总共60人,每届找60个题目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目前的做法基本是30人一题,整体来说题目太少。只能通过修改不同的道路标高,形成假题假做,“一人一题”。另外,每届的学生不能用同一个题,否则学生手上都会有上一届或者上几届的题目。如果按小组布置,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承担不同的任务,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抄袭也不太现实,因为有些学生不自觉,总有人不做,拖后腿,那些积极做设计的同学就会完成其他人的部分,避免他人影响到自己的成绩。

(四)教师工程经验欠缺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较少甚至没有,到学校工作后,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就只有带学生实习、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就使得其工程实践经验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

(五)不重视参考资料

众所周知,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首先要有足够的设计资料,其次才是查阅这些资料。目前课程设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虽然那里有不少的资料,但是对于60个学生来说,这些资料是不够他们用的。所以,很多学生手上没有设计资料,稍微认真一些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查找公用资料和电子资料,不明白的问老师。有些同学无视参考资料,在选择参数时任意选择,没有考虑这些参数是不是符合规范要求。

三 改进的措施

如何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提高课程设计质量不仅是对巩固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促进,还是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根据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计伴随课堂教学

虽然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有2周的时间,但是由于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课程教学时学生只关注课本知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如果能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先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设计的内容,比如在讲管网定线内容的时候,将课程设计题目布置下以后,学生就可以马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中,而且时间比较充裕,他们可以更好地去考虑布线的合理性。如果在污水流量计算,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理论教学的时候,他们能马上将这些参数的规定用到课程设计当中,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出现顾此失彼,或者即使知道有些参数不理想,也没时间修改的情况。

\

 
(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目前高校都针对毕业设计提出校企合作,但很少学校考虑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运用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增强工程实践意识,又有利于年轻教师工程经验的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提就是要事先联系好甲级设计院、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从中挑选出至少10年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老师,课程设计期间,如果能请他们来学校指导学生设计或是学生走出去课程设计,那么课程设计的质量都将大幅度提高。德国工科大学的教师是从事企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的博士中选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该系规定凡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新教师须到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或施工企业实习至少3个月,完整经历一个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或者施工设计。这些规定无疑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如现在全国在做农村污水技术路线方案,设计单位需要人员现场资料调查和勘踏,校企合作就可以派一个工程师带学生去完成这项工作,达到双赢的效果,设计单位省人力,学生则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工程现场勘踏之后,学生就不会因为从没接触过工程实例而无从下手,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实战能力。

(三)设立翻转课堂和建立课程网站

由于图书馆资料有限,现在网络很发达,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来共享各种规范、设计手册和各类资料,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各种资料。学生在课程设计刚开始,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能有一些设计的总体思路、程序和范例给他们参考,应该对整个课程设计的进程和质量都有所帮助。随着计算机的运用,网站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另外,现在很多课程都有MOOC课程,包括各种规范,设计的各种要求,课程设计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达到这个深度需要做成什么样子。现在可以把MOOC转变成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这些素材。老师在课程设计教室的时间有限,有些学生碰到难题害怕请教老师,网站和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可以随时学习,一遍不懂多看几遍,直到弄懂为止。因此,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传统课程设计的一些弊端,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做好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理念

根据历届学生课程设计的成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只顾着完成任务,虽然也有些同学除了完成任务之外,还会考虑污水、雨水设计参数的规定,但由于他们对这部分内容还不是很熟,经常会出现诸如顾及最小设计流速,却忘了最小设计坡度的规定的情况。或者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去比较哪种情况工程量最小、水流畅通以及最大限度上节省能量,因为他们头脑里没有经济概念。这个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翻转课堂和课程网站加强他们的工程理念,习惯性做到技术经济比较,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或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接触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后,引入SWMM模型、Infoworks ICM模型等模拟工程,研究雨水集水区的划分、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降雨重现期和暴雨强度的改变对管网有什么影响、暴雨强度的大小与降雨时间的关系等。通过软件和模型的模拟,使学生不仅把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而且还能通过模拟结果加深对设计参数的选取和整个管网状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设计兴趣。

四结论

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是课程设计教学和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尽可能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为巩固课程理论知识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设计的模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许兵,武道吉.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8–120.
[3]李黎武,张伟.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37–140.
[4]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31(02):176–177.
[5]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3):103–107.
[6]田葳,张伦秋.新形势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4:92–93.
[7]林美娜,李超,解智强,等.基于Infoworks的排水管网集水区优化研究[J].软件,2018(7):134–137.
[8]莫文婷,郑莹,李慎瑰,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1):46–48.
[9]吕琳华,黄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建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2):9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