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数控技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4 11:41: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新工科”战略部署的开展实施,工科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数控技术》课程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该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完成情况能够影响学生专业培养质量。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本课程组成员科学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合理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本专业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夏博,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数控技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68):185-187.

为了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我国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1]成为预备成员,并于2016年6月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2]”、“新工科[3]”战略部署的开展实施,工科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通过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教育学位资格互认,并由签约成员确认已认证的工程教育学位,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已认证专业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或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我国期望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最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同时与国际上其他教育强国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且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强化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高级人才与工业生产的适应性,增强国内高校学历的含金量和国际认可度。

\

 
为了积极响应我校机械工程专业认证需要,机械工程学科针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和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教育,以期为专业认证助力。本课程组针对实践要求较强的《数控技术》课程展开了教学研究和改革。数控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4,5]。通过对数控系统的组成、数控加工编程、计算机数控装置的软硬件、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特有的机械结构和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装置等内容的学习,较全面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术,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方法、数控系统应用及初步的数控系统设计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系统的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数控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软硬件设计原理;
(2)根据机械系统的要求,考虑现实约束条件,合理选型提出数控装备设计方案,具有使用G代码和CAM软件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一 课程内容及考核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八个章节,包括绪论、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工作原理、计算机数控装置、位置检测装置、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总评成绩评定分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后练习(5次)、分组讨论(7次)、上机实验(4次),期末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根据课程内容分别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插补题、编程题和综合题,上述八章节的知识点和分值分布占比分别为2%、15%、25%、21%、9%、9%、9%、10%。具体课程内容及其考核方法如图1所示。




二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与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包括课后练习、分组讨论、上机实验和期末考试环节,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如表1所示。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表2所示。字母A0、B0、C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后作业、分组研讨、上机实验的目标分值,A、B、C则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后作业、分组研讨、上机实验的实际平均得分;D0表示期末考试的卷面目标分值,D表示期末考试的卷面实际平均得分。且有:A0+B0+C0+D0=100。由于期末考试支撑2个课程目标,故将D0和D分别分解为D10、D20和D1、D2两部分,即:

D0=D10+D20,D=D1+D2;其中,D10、D20分别表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1、2的试题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目标总分,D1、D2分别表示试卷中对应课程目标1、2的学生实际得分的平均值。

三 教学探索与启示

《数控技术》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等内容,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做到“考核评价合理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考试题目模块化”。

(1)考核评价合理化。通过教学实践,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等章节。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应当增加这三章的课时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考核评价时上述三章内容所占期末考试比例分别为15%、25%和21%,可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下一轮次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2)教学模式多样化。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必须严格把握教学节奏,在重难点内容讲解时配合小组讨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通过穿插其他教学活动,放松学生心情,降低畏难情绪,振奋精神,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3)考试题目模块化。在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为了方便统计和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考核题目应当使用模块化出题方法。例如,本课程教学目标有两点,那么期末考试出题时应当分别针对两条教学目标出题,可大幅度降低教师计算目标达成度的难度。

\
 
四 结束语

《数控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而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完成情况能够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培养质量。为了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新时代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本课程组成员科学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合理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专业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7-12.
[4]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5-19.
[5]杨叔子,周济,吴昌林,等.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1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9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