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评价体系的探索 ——以华侨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2:3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逐渐成为我国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建设的基准,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而这其中,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在整个工程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诊断、导向、改进、管理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和持续改进理念的重要一环。本文提出采用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相匹配、内部和外部评价方法相关联的方式,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并用于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业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践,以期为相关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文引用格式:杨宇成,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评价体系的探索——以华侨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4):81-8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013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提出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已逐渐成为我国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建设的基准[2,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证明专业教育有效性最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而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即是学生的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4]。
对于工程类学生来说,毕业要求是指他们毕业时已经获得的工程专业和非工程专业(基本素质)核心能力和竞争力[5]。在各专业指定毕业要求后,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估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再对所有评估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即确定学生毕业要求所达到“如何好(how well)”的程度。通过达成结果可找出与培养期望的差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课程体系的改进。由此可看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在整个工程教育过程启到了诊断、导向、改进、管理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和持续改进理念的重要一环。

         当前各高校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不尽相同,同时国内外亦没有推出统一评价规范。故一种合理全面具有推广性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工程教育迫切需要的,也将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参考指标。故本文将提出采用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相匹配、内部和外部评价方法相关联的方式,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并用于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业专业(已于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践,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一毕业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

         作者所在团队根据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分析国内外以往先进工程教育方式,认为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应建立在课程考试的内容、评分标准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耦合关联的基础上,此外还应具备以下四个要求:①毕业要求评价应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②关注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激发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达成毕业要求;③将考试和其它评价的方法(如定性的或者间接的评价方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能力达成的状况;④考试成绩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肯定不是评价的全部。故为全面和系统地评价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的情况,考虑到各种评价方法均有其内在的利弊。本文提出采用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相匹配、内部(如毕业生自己及教师的评价)和外部(如用人单位、社区等)评价方法相关联的方式,以了解学生毕业时核心竞争力(包括工程专业能力和非工程专业能力)是否已经建立,各项毕业要求是否已经达成。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

 
二 基于考核成绩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案

         本方案以课程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一)评价人员及周期

       本学院的教学工作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各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其成员主要包括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系主任、各课程小组组长、教师代表和企业、行业专家。课程达成度评价人员由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指定专人进行。毕业要求评价周期定为三年,进而保证每项毕业要求和每届学生都要经过评价。

(二)达成标准及评价形成的结果

         在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时,评价小组根据学校规定的工科学生毕业的最低绩点要求(2.5)、单个课程的及格线为60分、及结合自身情况反复论证制定。

       最终确定达成评价值达到0.6或以上,则表明为合格,小于0.6判定为不合格。

(三)评价方法

         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一般以平时成绩加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仅少量课程以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后总成绩,故所有课程采用课程考核成绩的达成度评价,其主要步骤包括:

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确认及课程权重值设置

        化工专业的12项毕业要求本身是一种综合的核心能力或者素质,不易被评价,如将其分解为多个二级指标点,则相对容易被评价。故在评价前,毕业要求评价小组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2–5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2–5门相应课程支撑,再根据它们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赋予它们合理的权重。以第2项毕业要求—问题分析为例,其分指标点及课程权重如表1 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一门课程可以支撑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对应项的总加权数等于1。

\

 
2.评价依据合理性

         当使用考试成绩作为定量评价方法时,支撑课程的设置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确认就变得非常重要。故评价时要求起支撑作用的课程必须是有学分并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考核结果的课程或教学活动。支撑课程需有明确、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方式、考试内容。教学大纲里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一项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由一定的授课内容、课堂活动、实验、考核等来支撑,并与某项或多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对应,以此确保课程的考核成绩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3.课程达成度评价的结果计算

        根据学生的考核内容,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针对具体的某门课程的某个同学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如下:

        某门课某个学生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课程权重值×(该学生试卷考核成绩÷相关试卷总分×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该学生平时成绩÷10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课程权重值×课程考核总成绩分。

         以本专业的《化工安全与环保》这门课为例,其在毕业要求指标点8.3的权重值为0.4,课程期末试卷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通过上面算法可分别算出2014届、2015届和2016届学生在该课程上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3的达成度情况,并得图1,图中直线为中位线。由图可以较为直观得观测各届学生在该门课程上的离散度和中位数,可实现达成度指标的不同学生不同年级的多方位多尺度的对比分析,更好更准确地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进。4.基于课程成绩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当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达成度值被计算出,将与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的各门支撑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加和,就可以计算出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值。从得出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值中选取最低评价值,作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如表2展示了2016届学生在毕业要求2上的达成度情况,并基于此可计算学生各个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情况。此外,汇总所有同学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情况,还可以绘制离散图2,关注各个指标点上学生整体表现情况,而绘制的柱状统计图3,可进行多届学生情况比较,获取全方位的数据,为将来教学改进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数据。
\



\

\

\


 
三 基于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师调查数据的定性评价方案

         除了上述定量化、依据考试成绩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外,还应该有其它方法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因为单纯基于考核成绩计算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法有它自身的缺陷,对于学生是否真正达成毕业要求并不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其评价结果较多依赖考核方式的难易,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不容易确认。因此,作者及所在团队认为还需要采纳其它多种方法来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一)基于应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评价

        本学院每年均会对应往届毕业生进行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对他们自身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定性的评价。目前,应届毕业生们大都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或者基本达到通用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为自己的就业铺平道路,也为自己攻读研究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数据,可定性观测应届毕业生在毕业要求的变化情况。而往届毕业生的评价亦是毕业要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毕业要求实现的最真实的体现。此外,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亦作为毕业要求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认为完全满足毕业要求的情况下其就业机会应该良好。

(二)基于用人单位及专业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要求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实现毕业要求评价中主要信息来源,学院可采用询问、调查问卷方式,通过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差五档来统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的满意度情况。而作为学生毕业要求实现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评价是最直接的。学院亦可采用询问、座谈会、问卷等形式调查本专业教师是否认同本专业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获取专业教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评价情况。

四 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与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在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后,已成为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于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毕业要求评价体系是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而当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故本文以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论证为契机,提出直接与间接、定量与定性和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基于毕业生考核成绩及毕业生本身、用人单位、任课教师的调查数据制定两种评价机制,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为以后及时找出培养结果与培养期望的差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课程体系的改进提供更全面科学得数据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1):1-5.
[2]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3]严宗诚,陈砺,吴妙娴,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工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机制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5):7-10.
[4]CrosthwaiteC.,Cameron I.,Lant P.,Litster J.Balancing Curriculum Processes and Content in a Project Centred Curriculum:In Pursuit of Graduate Attributes[J].Education for Chemical Engineers,2006,1(1):39-48.
[5]顾晓薇,王青,邱景平,等.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4-26.
[6]李智慧,张德贤,张庆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3):40-42.
[7]王芳,胡小平,冯莉媚.新标准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01):90-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