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5 09:29: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云南乡镇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笔者立足于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与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学习以及由于监护人教育上的缺失以及心灵上的陪伴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对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众多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生这个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云南的乡镇也不例外。由于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以及心灵上的陪伴,导致孩子不仅在行为习惯上、而且在心理上也相应地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干扰和困惑,也给云南乡镇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本文主要从留守儿童这个维度去思考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云南乡镇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殊性及制约因素

1.云南乡镇小学教育的特点。有研究表明[1],云南乡镇小学生原生家庭对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认同率普遍低下,认为:“务农无需高文化,致富未必去上学”,大部分原生家庭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是太强烈。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山区父母对孩子教育认知度的提高,部分家庭在思想意识层面发生了较大改变,调查数据显示[2],认为读书非常有用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79.7%,认为读书有用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15.2%,只有5.1%的家长认为读书有点用,认为教育有用的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提升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即便是认为教育有用的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上,也仅限于愿意把孩子送到当地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在家校沟通以及监督孩子完成学业任务方面仍然积极性不够。

\

 
2.班级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3],云南省2007年留守儿童总数121.34万人,2017年年底留守儿童总数41.1487万人,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当前云南留守儿童规模依然较大,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村、镇。统计数据显示[4],留守子女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一方面有着普通小学生的在这个阶段具有的身心特点,一方面又有着留守儿童特有的心理品质和情感特征。据调查[5],乡镇留守子女更渴望与父母在一起,极少有留守子女认为到学校学习是一件既开心而又快乐的事情。由于留守子女的特殊性,隔代监护和亲戚托养已然成为一大普遍现象,此现象直接导致留守子女的教育重担完全由学校教师承担。

3.制约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首先,留守儿童有着普通小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双重身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身体能量消耗较大,自制力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年龄越小者特征越明显。其次,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都将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几大制约因素。再次,监管方式的特殊性也将是乡镇小学教师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留守儿童的监管方式主要以隔代监管和亲戚代管为主,隔代监护人的精力不足、文化水平低以及亲戚代管中的不敢管都将给小学班级管理带来不小的难题。最后,乡镇教师由于自身文化素养、方法欠缺等因素,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的管理方法较为简单和粗暴。以上种种现象都是乡镇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制约因素、甚至障碍。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我意识及学习动机问题。有研究发现[6],乡镇小学生自我意识评价正常者仅占调查人数的39.8%,21.6%的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提示这些小学生可能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38.5%的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提示这些小学生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或存在焦虑情绪,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在学习动机方面,由于乡镇孩子受祖辈传统观念、周围大环境以及直接监护人的有效监管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问题。由于乡镇孩子大部分家长常年务工在外,回家次数较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他们心思细腻、敏感,渴望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他们行为上表现出自由散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难以养成。有调查显示,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或较差的留守儿童在全班人数的比例高达80.4%,成绩优良者仅占全班人数的6%,此项调查表明,这些留宿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没心思学习,他们想念父母,渴望父母能倾听自己的思念、能陪伴自己身边。

3.学生心理问题。良好的亲子互动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7],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存在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认知偏差以及价值观偏移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情感依托,内心想法不愿向外人倾诉,长久以往导致孩子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具体表现为不合群、缺乏自信心、自卑、封闭自我、较敏感、自尊心较强。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认为父母抛弃自己,对父母产生敌对、怨恨等情绪。

4.乡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观念及方法问题。部分小学教师的管理观念倾向于班级秩序的控制和教师权威的维护,追求的理想班级是“学生听从指挥的、能驾驭的、安静的班级”[8]。由于对“维持班级秩序”的错误解读,一些教师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采用打压、惩罚甚至辱骂的方式以达到控制班级有序的效果,这种管理方法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充分体现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的服从性,但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及反叛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无情扼杀,师生和谐关系失衡。

三、应对措施及策略探索

1.乡镇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创建科学管理意识、采用科学管理手段。作为一名班级管理的主体,而且还是一名乡镇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师应首先清楚地认识到被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其次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比普通地区小学教师要艰巨很多,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主动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心理诉求,不要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分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预见性,提前做好管理计划,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要情理并用。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班级氛围。作为孩子们最长时间的陪伴者,教师需要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来丰富自我,用心去感知孩子们的世界,从情感上关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孩子从心灵深处信任自己,愿意为自己敞开心扉,帮助孩子走出情感困惑,在生活上尽其所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难题,陪伴孩子一起面对来自生活、学习上的压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玩游戏、情感对对碰等方式活跃班级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3.引入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管理行为。乡镇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各种情感障碍甚至心理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我国小学教育也将打破为了教书而教书的传统模式,逐渐将心理学理念纳入班级管理活动中,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门及教学岗位上的教师们要重视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科学、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及班级管理活动,帮助孩子走出自卑、树立自信、直面困难、勇于承担,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4.构建家校沟通模式,争取社会支持系统。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对这句话的解读是: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善于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力,共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父母单亲或双亲外出务工,这给家校联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现在是“微时代”的鼎盛时期,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通过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搭建一座心理沟通的桥梁,班级管理工作者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让远在外地的父母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也可以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在外面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个沟通平台与孩子分享,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

\

 
针对严重情感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孩子,班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手机联系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获得家长的积极参与,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咨询一些心理学专业人士,获取一些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情感困惑和心理阴影,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

四、结语

云南乡镇小学由于留守儿童较多,因此作为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转变管理观念,努力提高自我学识与管理技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借助先进通讯工具把家长引入班级管理,共同努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孝川.云南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症结及出路[J].红河学院学报,2009(3):117.
[2]王景,杨楠.云南边境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与政策建议[J].学术探索,2017(7):141.
[3]李圣鹏.云南农村留守儿童样本调查[J].时代风采,2016(7):24.
[4][5]郑挺谊.山区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2):56.
[6]明文东,马德珍.山区小学生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9):59.
[7]孟秀杰.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7(19):6.
[8]吕志红.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