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对于怎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中所难题所在,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期达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效性;以学生为本
本文引用格式:林艳瑜.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7):157-158.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治观,这就需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现阶段情况是,党和政府都是非常支持基础课的学习教育,认可它在教育中的地位,然是几乎大学生都会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尤为明显。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基础”课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接受这门课程,教师如何传道受业解惑,是我从教这门课程开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就我的所思所想,结合同行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共同努力。
一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而私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公立高职学生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在建立教学理念时,我们需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实情,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明确我们的教育对象与公立大学的不同。一些调查显示,教师注重以人为本,按照教学适用性进行教学,是非常受学生喜欢并且实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俗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用平等的角度对待他们,这是认可和尊重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给予他们公平公正的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全方位提高自我综合能力,正确的看待和认识世界。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途径都比较多,有普高生、职高学生、以及还有些初中毕业生,这相对公办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入学成绩是普遍偏低的,而且高职学校的主要经费来由都是自产,没有政府扶持,所以学费都会相对高一些,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也相对差一点,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是偏低的,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兴趣也不浓厚[1]。
二 通过社会热点和思想疑点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做到了解学生的想法,通常都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社会热点总是有兴趣的,通过热点问题和教学相结合,找到它们的差异性和共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整理现实与理论、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基础”课高职院校老师创造性的授课方式会比较受学生喜爱。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都不会主动地去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基础”课作为一门政治思想课,应该给学生建立起关心时事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布置相关国家热点及社会热点的讨论题目,从而在下节课的时候,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到的新闻热点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们都会养成自觉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同时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根据有关规定,学习“基础”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道德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坚定的信念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满足自身成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从而能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在民办高职学生中是非常明显的。
三 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氛围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要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才会挥发效应,“基础”课本身是理论性强过实际的一门课程,这种属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缺少动力,所以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可以把这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真正有趣起来。结合我这些年的授课经验,我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学生不喜欢的,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上课方式有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演讲式等。讨论式主要是鼓励学生说话,心里想什么说什么,从对话中找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慢慢地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得授课模式中产生变化。案例式教学也要贴合实际,因为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在选择案例上,既要选择名人事迹,又要结合普通人的例子,这样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同身受,从而达到“基础”课程效果。
在我曾经所上的一堂课中,为了切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题,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马旭和刘传健作为普通人是如何成为中国感动人物的,视频看完,同学们内心深处触动很大,也有很多感受溢于言表,当命运带给了我们灾难和困苦时,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光彩夺目的人生,就照耀在你的前方,这种案例式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受益匪浅的,能够引发他们灵魂深处的拷问,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所以,思修课的教学从理论结合实际,在领悟课堂知识点的同时,能运用到生活中,感悟生活,认清生活中的道理。这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为人的目的。
所以“基础”课程的学习,应当多多利用这种多媒体授课方式,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片段等内容的展示丰富课本题材,教材的理论是枯燥的,而老师有责任把枯燥无味的课本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知识点能够多姿多彩的呈现到学生眼前,同时在做每个专题的讲解时,我们都尽量的去从网上罗列适合的学习音像资料,以此来增强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改变现有的主观成绩评定,让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闭卷考试,能够拿到及格分,学生们可谓是掏空心思,不管一个考场有多少个监考老师,各种作弊方法都能各显神通,从而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而针对这种作弊现象,也不能一味的去指责学生,作为老师,更应该思考,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想必,这时候思想课在闭卷上不宜体现了。
思想的教育最终是化为学生内在的修养,从生活各处细节都能体现的,怎么看“基础”课真正有效,被学生所接受了?这就得看学生平时有没有把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落实到行为中,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警醒自己,进而调动出内在的主动性,而不仅仅凭成绩论好坏,这样的综合考评方式,是更能体现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的,把修养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准则里,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为应付考试了,也是自我的一种修炼[2-3]。
五 教师素养的提升也很重要
我们不止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更要自我检阅,很多学生不喜欢上XX课程,主要原因是不喜欢老师,所以教师的素材也很重要,特别是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短,一般都是缺乏交流的,更别谈相互了解了,这种是很难构建一个特别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所以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教学涵养,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你作为学者的身份,并为之尊重,提倡平等互学的理念,不要按书说教,照本宣科,而应平和近人,通过有效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生出,感受到他们来自心灵的问题,并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发现生活中的“为什么”并找寻答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头人,也应该是榜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在老师中适用,自己首先要做到,才能言传身教[4]。
六 结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学习的诉求也在不断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融入到学校,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老师,也应该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引导他们迈向光明的未来,就需要在学校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能够让他们也学会创造创新,积极自主的学习,有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发现、提高自我能力的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课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语言堆砌,也不是空洞生硬的说教,而更多的是能领悟到文字背后的强大文化底蕴,帮助自己真正获益,让“基础”课成为一名终生受益的课程,这就是“基础”课的意义所在[5]。
参考文献
[1]罗家锋.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新探[J].学理论,2017(4):215-216.
[2]夏依旦·艾山.如何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83.
[3]樊凌衡,匡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实效性影响因素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253-254.
[4]罗帅.刍议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祖国,2017(23):122.
[5]李甜甜.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02):42-45+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