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优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课堂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5:39: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长期以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立足自身,不断整合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业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本校化”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医药特色融入途径。本文以该校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浅谈该特色方法的实效性,希望对专业院校该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字:形势与政策;实践探索;特色融入

本文引用格式:李文术.“形势与政策”课优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课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6):208-210.

      根据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1]新要求下,结合院校特色优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已刻不容缓。湖南中医药大学整合创新该课程通用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推动教学的“本校化”、“中医药化”,切实提升本校该课程抬头率,为专业院校该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 优化教学方法介绍

         在对湖南中医药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详细学情分析后发现,提高该校该课程抬头率的关键在于通用教学方法和院校特色方法的整合运用。创新该课程通用教学方法,能融“教、学、行”于一体,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立足本身,努力探索将中医药特色融入课程方法,使“形势与政策”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通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主要在四方面。其一,贯穿启发式教学法。在课时较少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引导他们分析和解答问题。其二,加强比较教学法。在学生专业复杂、教学内容广泛的教学中大量运用比较,包括求同、求异比较,纵向、横向比较,能帮助学生迅速分清概念,明辨事物,提高分析能力,获得规律性认识。[2]其三,注重情感教学法。为使形势分析、政策宣讲更打动人,教师需从学生最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切入,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渗透在理性分析里,达到情与理的结合,增强说服力。[3]其四,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法。理性采纳弹幕、手机投票等能切实提高课堂抬头率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融入“互联网+思政课”大势,尝试开展线上课程,突破局限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中医药特色融入方法的探索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始终注重课堂讲授融入法。从内容出发,通过直接嵌入、间接转化、全过程渗透等方法将中医药特色深植于“形势与政策”课堂,实现中医药特色全方位、全过程的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其二,大胆尝试多元组合融入法。继续发扬书记、校长讲“形势与政策”课优良传统,并尝试构建常态化的典型人物参与教学机制。邀请能深刻体现、把握模块主旨的前沿专家、典型代表现场参与教学,用“面对面的交流”强化学生入脑入心入行。

\

 
二 优化教学方法的课堂实践

        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某教师“形势与政策”课上,上述教学方法得到集中运用。在此,以“中美全球治理理念的差异”一节课为例进行具体实践说明,并对其课堂效果作评价反思。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前,学生已正确认识到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生动实践。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呢?遂设置“中美全球治理理念的差异”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中美不同全球治理观的全方位比较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导图如图1所示。


\

 

         信息技术博注意。以视频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在原因分析中,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会夸大决策者个人作用,设置“手机投票”环节,直击学生疑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能力十分有限。启发教学引思考。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此知识点教授中,共设置四次问题提出。首先,视频导入后,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关于中、美截然不同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识到中、美存在差异。其次,在比较小结后,提问:“全球性挑战如此严峻,中、美全球治理观为何不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中、美巨大差异的身后缘由;再次,在原因分析中,提问,“特朗普是美国一反常态的主要原因吗?”直面学生困惑,先破后立;最后,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提问,“中、美不同全球治理观,谁将成为大势所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

          比较教学助理解。事实会说话,比较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本知识点的教授大量运用比较,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客观事例对比,引导学生切实体会、独立思考,得出结论:中、美存在不同全球治理理念;从直接、主要、根本原因出发,对中美不同治理观产生原因进行对比分析,抽丝剥茧、先破后立,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中、美不同全球治理理念的形成原因。

         特色融入提亮点。要想“形势与政策”上出效果,落到实处,就一定要真正贴近受众生活、学习。在本知识点的讲授中,充分做到“本校化”、“中医药化”素材融入。在进行事例对比分析时,大量选取与本校相关例子,包括举办校园异域风情展,与韩国圆光大学联合建立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等。在进行事例对比小结时,引导学生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归纳总结中、美不同的整体全球治理观。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启发学生运用“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中医药哲学理念理解中华民族天下观。在布置课后思考题时,以“上工治未病”故事为例,建议学生从中医治未病理论出发,判断中、美全球治理观孰高孰低。另外,本课尝试运用教学主体的多元组合。精心录制主题为文明交融的短视频,邀请在校留学生通过主旨自述与快问快答方式参与课堂。

         情感教学贯全程。一方面,在事例选择中,有意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更快引起学生共鸣与自觉认同。另一方面,注意在授课中的情感饱满,语气变化。例如,在谈到美国试图驯化世界的一段演讲时,抛弃平铺直叙,转而采用富有感情的演讲方式,增强冲击力与感染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二)教学效果

        此课程共计在12个授课班级进行讲授,受众达到2033人。课堂反响热烈,效果反馈良好。其一,抬头率直线上升;在视频导入、大量事例对比、动情演讲等环节,学生关注率显著提高,抬头率较之前有大幅上升。在对比总结、头脑风暴等环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师生互动明显加强。其二,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课堂互动显示,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因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被大幅激发。课下互动、课后习题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中美在全球治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基本掌握中、美不同全球治理理念的形成原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方针理解更为全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指出,“事例太多太杂,容易应接不暇、产生疲劳。”“问题很有意思,但课时少、班级大,刚开始思考老师已经开始解答,想发言也很难做到。”“在课程里加入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很有吸引力,但能感到老师力不从心,中医药故事说的好,但专业理论比较欠缺。”“老师情绪带有明显倾向,谈到中国眉飞色舞,谈到美国眉头紧皱苦大仇深,会让学生感到授课内容不够客观。”上述问题有些来自于课程结构性问题,很难改变,但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再创新,教学设计再改良得以解决。在今后教学中,可考虑用少而精的典型事例比较代替多而浅的横向比较,引入“对分课堂”,提高教师院校特色专业素养,提升语言技巧等方法,继续推进该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三 优化教学方法的总结反思

        结合以往诸多有益研究与本次改革实践,针对专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应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站位高,巩固课程作用。需要牢记,“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方向准、站位高,要更有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完成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当代青年的嘱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其二,落点实,融入院校特色。需要看到,立足院校本身进行针对性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高大上”的宏观形势分析、政策宣讲缺乏院校地气,远离学生生活,难以真正实现入耳入心入行。结合院校特色,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本校化”、“特色化”将使形势分析更吸引人,政策分析更贴近人,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自觉承担自身责任与使命。

          其三,步伐稳,深化教学改革。需要明确,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当前,针对该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研究多数仍停留在碎片化、理论化、形式化的优化方法探索上,今后应更多转向对该课程整体性、实践性、常态化的创新路径探索。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改下一步将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中系统整合、理论提升中医药特色融入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36-137.
[2]孔蓓蓓.浅析多种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坛,2012,(20):122-123.
[3]王淑荣,王英洁.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性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130-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