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腔镜甲状腺的临床疗效(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04 14:24: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与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无疤(颈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ET)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并且甲状腺内镜入路可行,符合手术规则, 图像放大可以很好地观察神经和血管结构以及甲状旁腺。遇到的困难则是由于设计的用于腹腔镜外科手术的仪器长度太长, 如果可以获得更短和更符合甲状腺手术人体工程学的仪器 , 这将更有助于手术。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腔镜技术;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郭呈宇 . 腔镜甲状腺的临床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64.

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多种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但颈部不可避免的切口瘢痕会影响美观效果,对女性患者尤其不利。因此,缩短或消除颈部切口瘢痕已成为甲状腺切除的美容要求。除了美容效果外,腔镜术后疼痛明显较轻,在咽腔镜组中吞咽时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及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中,SET 比常规方法提供更多的好处,包括术后疼痛和不适更少,美容效果更好。
\
Gagner[1] 报道了 1996 年的第一例内镜颈部手术(全甲状旁腺切除术),他使用刺伤切口来减少颈部瘢痕的大小。
Ikeda 等 [2] 和 Ohgami 等 [3] 通过使用替代技术,进一步改善了祛瘢痕药物的效果。

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项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学习曲线非常长 [4-6]。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在外科医生克服学习曲线之前,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在外科医生克服学习曲线之前,这种创新手术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接近,但最大限度的侵入性手术”。有临床观察显示 [7],在最初的阶段(前 50 例患者),一些患者在术后期间经历了严重的疼痛,但第一个术后第一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的第二个 50 例患者中显著下降。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8],尽管广泛切除皮肤皮瓣,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既不会增强炎症反应,也不会损害人体功能。这些发现支持了这样的结论: 较大的组织解剖区域并不是 SET 固有的缺点,并且在外科医生获得足够的手术经验后,手术质量会得到改善。

手术过程(乳房入路内镜手术)已经在中被描述。且所有手术均由一名外科医生完成。使用了三个切口(15mm 光学端口和两个 5mm 工作端口)进行解剖后,形成若干隧道, 在内窥镜提供的放大视图下,主要由谐波手术刀(HS)进行解剖。

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是通过一个长度约 6 厘米的颈横切口进行的。肩胛下皮瓣向上释放到甲状腺软骨,向下释放到胸骨上切口。颈椎前肌群纵向切开,侧向收缩。然后对病变进行暴露,并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9]。

\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可分为视频辅助甲状腺切除术(VAT),即通过最小的宫颈切口进行手术,或通过宫颈或宫颈外入路进行单纯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每种分类都有自己的优点。

SET 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RLN)和甲状旁腺、血肿和浆膜瘤的损伤。短暂性或每次 RLN 损伤的发生率差别很大,从
0%~10% 不等。在有经验的手中,SET 是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替代品。尽管一些作者认为所有的伤疤的累积长度设置可能超过单一切口的长度在开放手术,我们的结果表明 , 疤痕平均 2.86cm 的长度是足够大的完成设置,在大多数情况下, speci-men 检索可以通过正中切口。事实上,现在用于 SET 的切口几乎和我们使用的切口一样。因此,设定后,切口不仅可以隐藏,而且可以减少。切口越短,对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影响越小,放大的内镜下解剖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义,并允许应用 HS 进行切除,有助于减少 SET 中的失血,内镜组的平均失血量只有 11.12mL。

尽管皮下解剖明显大于开放手术,但它引起的创伤并不一定增加。在学习曲线的初始阶段,我们试图在建立工作空间的同时减少失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试图沿着所谓的筋膜裂隙解剖位于颈部和前胸区域的超级筋膜和肌肉筋膜之间 [10]。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一步的熟练程度增加了,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由 VAS 测量)减少了,尽管解剖的范围没有明显的减少(数据未显示)。因此我们假设解剖平面而不是解剖区域是导致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只要解剖保持在正确的平面上,疼痛不一定会增加,即使面积更大。SET 的附加优势包括减少切口的总长度,这是影响手术压力和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SET 比常规的甲状腺切除术提供更多的好处,从而满足了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Gagner M. Endoscopic subtotal para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0,83(6):875.
[2]Ikeda Y, Takami H, Sasaki Y, et al. Endoscopic neck surgery by the axillary approach[J].J Am Coll Surg,2000,191(3):336-340.
[3]Ohgami M, Ishii S, Arisawa Y, et al. 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reast approach for better cosmesis[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00,10(5):339.
[4]Ikeda Y, Takami H, Sasaki Y,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yroidectomies. Endoscopic surgery versus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Surg Endosc[J].Surgical Endoscopy,2002,16(12):1741-1745.
[5]Sasaki A, Nakajima J, Ikeda K, et 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the breast approach: a single institution's 9-year experience[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08,32(3):381-385.
[6]Liu S, Qiu M, Jiang DZ, et al. The learning curve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 single surgeon's experience[J].Surgical Endoscopy,2009,23(8):1802-1806.
[7]Slotema ET, Sebag F, Henry JF. 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Thyroid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08,32(7):1325-1332.
[8]Wang M, Zhang T, Mao Z, et al. Effect of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anterior chest wall approach on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tumors[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 Part A,2009,19(2):149-152.
[9]Shimizu K, Kitagawa W, Akasu H, et al. Video-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thyroid surgery using a gasless neck skin lifting method-153 cases of benign thyroid tumors and applicability for large tumors[J].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02,56(1):88-91.
[10]Perigli G, Cortesini C, Qirici E, et al. Clinical benefi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in thyroid surgery[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08,32(1):45-50.

《腔镜甲状腺的临床疗效》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04/2018090402260070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