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7 11:14: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e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总结Hcy特点及高Hcy发生原因,探讨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年龄与性别、基因缺陷、营养缺乏等为高Hcy发生原因,且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其作用机制与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平滑肌细胞增生等途径有关。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独立相关,降低Hey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兼顾多种影响因素,以最大化提高患者受益。

关键词: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高同型半胱氨酸

本文引用格式:戴永锋.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3-24.

Relationship 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Hyperhomocyste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AI Yong-feng

(Cenxi City People's Hospital,Wuzhou,Guangxi,543200)

ABSTRACT: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homocysteine(Hcy)and ischemic stroke,and summarize characteristics of Hcy and causes of high Hcy,to explor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Hcy and ischemic stroke,and analyze its mechanism.Age and gender,gene defect,nutrition deficiency is causes of high Hcy,which is related to independent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with mechanism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coagulation-fibrinolysis system disorder,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etc.High Hcy level is related to independent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Reducing Hcy level may help improve prognosis of patient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various factors during clinical application,to maximize benefits of patients.

KEY WORDS:Correlation;Ischemic stroke;Research progress;Hyperhomocysteine
 
0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极大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较为复杂,虽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生物学技术发展,人们对其研究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动物学实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增加胸主动脉中层厚度,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现象引起神经内科医生及相关学者关注,并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1]。本研究就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现综述如下。

1 Hcy产生、代谢特点与参考值范围

       Hcy化学名为2-甲基4-巯基丁酸,本质是一种氨基酸,由机体摄入饮食中蛋氨酸代谢后形成,约75%Hcy以二硫键方式与血清蛋白相结合完成代谢,约24%经氧化反应与自身结合形成二聚体,仅有1%左右游离Hcy参与机体循环。正常情况下,血浆Hcy水平低于10^mol/L,当Hcy为10-30|±mol/L时称为轻度高Hcy,31-100(±mol/L时称为中度高Hcy,>100卩mol/L时称为重度高Hcy。

\

 
2高Hcy产生原因

2.1基因缺陷。


        位于染色体lp36.3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是遗传因素中影响最大基因,其667位C至T突变可导致高Hcy,且其引起水平异常可高于正常浓度10倍左右。此外定位于染色体21q22.3编码胱硫醚-p-合成酶基因CBS缺乏亦可导致高Hcy,但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2营养缺乏。

      Hcy代谢依赖于VitB6、叶酸、VitB12,当以上物质缺乏时,可阻碍Hcy代谢过程,导致血浆Hcy水平升高。目前已证实血浆Hcy水平与VitB6、叶酸、VitB12呈现负相关,所以对以上物质进行外源性补充可能有助于Hcy水平降低。


\

 
2.3年龄与性别。

        血浆Hcy水平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加,Hcy水平可呈现出递增水平,这可能与老年人群VitB6、叶酸、VitB12相对缺乏有关;相同年龄男性与女性,前者血浆Hcy水平常表现出较高趋势,这可能与雌激素促进Hcy与相关受体、物质结合有关,且绝经后女性血浆Hcy水平通常高于未绝经女性,亦有观点认为,雌激素能通过调节VitB6、叶酸、VitB12影响Hcy水平。

3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间存在密切关系。张丽等[2]研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Hcy,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且合并脑微出血患者Hcy表现出更高水平,可见Hcy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事件有关。岳伟等[3]研究根据血浆Hcy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分组,发现在排除空腹血糖、年龄、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比值、性别、高脂血症、吸烟、高尿酸血症、饮酒等指标影响后,>15|±mol/L患者脑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仍高于<15卩mol/L患者。国钰梅等[4]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与入院时血浆Hcy间关系发现,入院时高血浆Hcy水平是增加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胡如海等[5]研究以非高Hcy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发现高Hcy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14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程度较小。可见高Hcy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

4高Hcy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

4.1脂质代谢紊乱机制。


        高Hcy能作用于动脉壁,通过与载脂蛋白结合完成脂化过程,形成肽键半胱氨酸,促使脂蛋白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4.2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高Hcy损伤血管内皮机制常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实现。氧化应激过程中,高Hcy可生成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加强毒性作用过氧化氢,并降低细胞抗氧化能力。且高Hcy可减少血管舒张物质一氧化氮生成量,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影响机体血液流动与循环。

4.3凝血-纤溶系统紊乱机制。

        高Hcy可降低纤溶酶原含量,抑制纤溶功能,且可降低细胞表面凝血调节因子水平,影响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同时高Hcy能增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栓素A2合成量,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血小板发生聚集。

4.4平滑肌细胞增生机制。

        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重要病理学特征之一,而高Hcy能通过调控DNA甲基化修饰过程,影响相关受体代谢,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当其向内皮下移时,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5 Hcy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中作用

         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存在一定比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后仍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提示治疗该疾病应从新角度出发。而从以上分析可知,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因此给予能降低Hcy水平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或从高Hcy发生原因如营养缺乏出发,给予针对性干预,亦能降低Hcy水平。目前已证实补充VitB6、叶酸、VitB12等营养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明显效益,说明Hcy在防治疾病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在疾病二级预防中效益尚缺乏大型权威研究论证,故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兼顾多种影响因素,以最大化提高患者受益。

6结论

       年龄与性别、基因缺陷、营养缺乏等为高Hcy发生原因,且高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其作用机制与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平滑肌细胞增生等途径有关,降低Hcy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为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兼顾多种影响因素,以最大化提高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增强,赵连友,张志敏,等.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REla和p-JNK表达对血管重构的影响及依叶片干预机制[J].心脏杂志,2017,29(06):625-630.
[2] 张丽,张学艳,马艳,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1):84-85,87.
[3] 岳伟,吴昊,石志鸿,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及死亡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7):654-659.
[4] 国钰梅,马龙,潘国涛,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出院结局的关联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5):23—26.
[5] 胡如海,廖新宇,向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5):434-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