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关键词:胃脘痛;针刺;脐灸
本文引用格式:温玉洁,齐惜椿,郑君.针刺配合脐灸治疗急性胃脘痛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85.
1病例
患者,女,7岁,职员。就诊日期:018年10月20日。主 诉:胃部疼痛半天余。现病史:患者午间与朋友聚餐,进食大量 食物,食后又饮浓咖啡一杯。平素饮食难消化食物后易出现胃 部胀满,过食后偶有胃部疼痛,有慢性胃炎病史5年余,平时未 做相关治疗,休息片刻即能缓解,今日休息良久胀满不适感未见 明显缓解,遂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中心就诊。刻下症: 上腹部胀满疼痛,穿着平时合身的衣物感觉紧绷,胃中嘈杂,暧 气后稍舒,舌苔厚,脉弦滑。查体:胃脘部疼痛拒按,轻按胃脘部 即觉疼痛,稍用力按之则疼痛更甚,中脘穴附近压痛明显,至阳、 灵台穴附近按之痛甚。中医诊断为胃脘痛(饮食伤胃证)以消 食导滞,和胃止痛为治则。治疗:(1)普通针刺。取穴:至阳,中 脘,天枢,足三里。操作:患者先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 0.3mmx40mm毫针,先针至阳,斜刺约0.5寸,行捻转泻法一分 钟左右;令患者转为仰卧位,继针中脘,天枢,足三里;中脘、天枢 常规针刺,进针1寸许,行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进针1寸左右, 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min,期间继行手法两次。针刺至阳 后,患者即感觉胃中胀满减轻,胃中稍适;待起针后胃中胀痛感 已减大半。(2)继用脐灸治疗。取穴:神阙。操作:先用温开水 调和面粉,做成直径约5cm,高约2cm的面圈,面圈外侧平直,内 侧呈斜坡状,面圈的中间留孔,与患者本人脐孔大小一致(直径 约1.5cm),面圈下垫一层棉花备用;将艾绒捏制成直径2cm左右, 高2cm左右的艾炷3壮备用。取适量脐灸粉(2g左右)置于面 碗中,喷洒适量清水,把艾炷置于药末上,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 露脐部,将面碗放置在肚脐正上方,点燃艾炷,燃完易炷再灸,连 续施灸3壮,治疗时间约1小时。治疗结束后患者胃脘胀满疼 痛等不适感已完全消失,胀大的胃脘部变小,治疗前紧绷的衣物 亦变得合身。嘱患者平视避风寒,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辛辣 刺激等食物。治疗1次后未再治疗。一周及一个月后随访,患 者未再复发亦无其他不适症状出现。
2按语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 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 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 有关。古代文献中亦有“心下痛”、“心痛”之称。如《伤寒论•辨 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 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此处“心下痛”即是胃脘痛。《外台 秘要•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 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所说的心痛亦指胃脘痛。胃 脘痛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 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 要症状者。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其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病理变化比较 复杂,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⑴。本案中 患者即为虚实夹杂,素体脾胃虚弱,又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肥甘 厚味及刺激性食物,刺激胃腑,脾胃腐化无能,饮食停滞,胃腑气 机郁滞即发为本病。治疗时针刺与脐灸兼施。针刺所选穴位至 阳,为督脉穴位,督脉为阳脉之海,针之可温胃散寒止痛,宽胸理 气;中脘,任脉穴位、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功在健脾和胃,温中化 湿,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等病症,《针灸甲乙经》有 云“胃胀者,中脘主之”;天枢为大肠募穴,健脾和胃,调经导滞, 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主治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等病症; 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通经活血等诸多功效。 患者病情虚实夹杂,急则治其标,至阳、足三里用泻法调气降逆, 中脘、天枢调节气机以消积除胀。诸穴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和 胃止痛之功。脐灸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敷贴于脐部(即神 阙穴),再在脐部施以艾灸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 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可 称为蒸脐法、熏脐法、炼脐法、温脐法等⑵。脐疗的适应症十分广 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均有良好作用, 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多科疾病的治疗,并能用 于养生保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⑶。本案中,针刺与脐灸合用,健 脾和胃,升清降浊,同时顾护脾胃功能,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188.
[2] 郑君.谈脐灸的火候J|.山东中医杂志,2007(12):864.
[3]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