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的方案用于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现合并胆源性胰腺炎,腹腔粘连情况严重,于是放弃腔镜治疗改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后效果满意。
结论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的意义。
关键词:腔镜;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结石
本文引用格式:巴穆登,吴朝阳,景海涛.腔镜治疗胆囊结石[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98,102.0引言
微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成熟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在微创技术中,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尤其是在胆道外科中,腹腔镜技术的优势更加突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但是,如果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些患者情况复杂并不适合,比如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病人,有时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多种腔镜联合治疗,效果佳。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一共纳入15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02例与48例。患者年龄为16-82岁,全部患者均确诊为胆囊结石病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采取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与采取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22例与28例。胆管Ⅰ期缝合、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分别为12例与8例。
1.2设备及治疗措施
选取的治疗器械与设备包括:Stryker全套腹腔镜设备(美国)、Olympus系列纤维十二指肠镜和纤维胆道镜(日本)。
操作方法为:经过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明确胆管结石的体积与数目、性质等。常规情况下行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用取石网篮和气囊取净结石,常规置鼻胆管引流,3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4-7d行鼻胆管造影,情况良好的拔除胆管。
若患者胆管结石体积较大,乳头情况严重,实施EST后取石困难,要及时安放鼻胆管引流,1-3d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fiberscopic hepatocholangi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LCHTD),术中行胆道镜探查明确是否有残留的结石,若有残留结石要及时取出。
视胆管直径决定后续处理措施,若直径>2.0cm,Ⅰ期缝合胆总管,术后1周拔除鼻胆管。若直径<2.0cm,经过手术治疗结石有残留的,则置入“T”管,手术后2个月经“T”管窦道再次进行取石。
2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佳,痊愈出院。手术中发现有2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且腹腔粘连严重情况,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后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
统计LC+EST与LC+LCHTD+胆道镜探查或取石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60min与60-150min。胆总管取出结石直径为0.5-2.5cm。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与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d与14d,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没有发生并发症的病例。
3讨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目前腔镜治疗方法在治疗胆囊结石中发挥着很大的优势。本研究中将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手术治疗后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在腔镜治疗过程中放宽了胆管Ⅰ期缝合的指征,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低,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将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法用于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中,优势突显,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本院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应用EST+LC方法进行治疗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手术治疗技术比较成熟。有些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复杂性LC术,经过我们的不断研究与改进,尽量避免中转开腹手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手术后疗效满意,备受患者的欢迎。
手术操作要点:切开胆囊的位置选择在胆囊的壶腹部,这样显著减少手术中意外事件发生。将结石取出之后通过内口将胆囊管找到,这样寻找的方法简单正确,将其粘膜壁电凝烧灼,大大降低了术后胆漏情况的发生率。
对于胆汁量较多的患者应用经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减低胆管内压,促进胆管快速闭合,但是这种情况在治疗中是比较少见的。
自从本院实施ERCP术以来,成功实施手术1000余例,对于EST、取石篮或气囊取石、ENBD、支架的置入等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治疗技术不断趋于成熟。本研究中有122例患者接受了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显著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0%。
在整体治疗过程中,EST作为主要的操作内容倍受重视,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内镜医生配合手术操作,做切口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根据结石大小与数量确定切口的大小,在确保能够取出结石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切口[2]。
对于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ERCP、B超等证实胆管内结石>1.5cm伴有胆管明显扩张的患者,要果断采用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方法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即ERCP成功后,常规行有效的ENBD导管引流后,对患者实施LC+LCHTD及术中胆道镜探查或经胆道镜取石,内衬ENBD导管Ⅰ期缝合胆管切开处。应用2-0缝线缝合胆管,或者还可以用3-0缝合线缝合胆管,这两种缝线均为无损伤缝合线,能够达到理想的缝合效果[3-6],缝合后不会有缝线落入胆管成为复发结石的核心,缝合方式多选用间断缝合[7].
如果患者的胆管扩张<2.0cm,且术中经胆道镜没有将结石取干净的患者,要及时为患者安置“T”管实施引流,经过引流6-8周后再次实施胆道镜取石,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采取内衬ENBD导管Ⅰ期缝合胆管的操作方式是很好的选择,能够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取得理想治疗效果[8],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MartinI J,Bai leyI S,RhodesM S,et al.Towards.T-tube f ree la paro-scopic bile duct exploration[J].A nn Surg,1998,228(1):29-34.
[2]秦明放,赵宏志,王庆,等.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57
[3]邵志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58-58.
[4]任勇刚.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5):493-494.
[5]马瑞斌,徐彦辉,李学婷,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17):39-41.
[6]孙阳,严顺新,李兆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13):76-77.
[7]刘礼军,余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9):1642-1643.
[8]苏龙丰.腔镜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0例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2017(5):978-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