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感染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与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
护理2个月后观察疗效,包括感染发生情况、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①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14%),参与组感染发生率(28.57%),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研究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低于参与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准确减少化疗期感染发生率,并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液肿瘤;感染;化疗;心理;优质护理;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王贺,于清丽,张莹,等.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感染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87+289.
0引言
血液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具有治疗周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据临床资料[2]记载,血液肿瘤具体发病机制包括辐射、化学污染及遗传因素等,而部分患者则是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导致。
病发后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发热症状,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便会使其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受损,威胁其自身健康。
化疗是目前临床针对血液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化学药物可引起患者免疫能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故而有必要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本院围绕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护理开展研究,就42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血液肿瘤患者,纳入标准[3]:
①患者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②明确本研究开展主题;③自主配合研究内容开展;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方案拟定后送往医院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①抵触或抗拒治疗开展者;②对化疗药物过敏者;③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④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2例。
研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4-68岁,平均(51.4±1.2)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5例、多发性骨髓瘤16例、恶性淋巴瘤11例。
参与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2±1.4)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4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恶性淋巴瘤1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与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优质生活护理。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其治疗方案拟定护理干预措施,为其提供舒适良好休息环境,确保每日充足休息时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空气湿度控制在50%-60%;定期开展消毒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在安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②优质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疾病及治疗极易出现负性心理,故而护理人员有必要预期建立良好交互关系,深入了解患者面对疾病存在的顾虑与担忧,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同时将疾病及治疗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开展,以提高治疗效果;
③优质药物指导。由于多数化学药物均存在较强毒性,无论是服用剂量、方式均于普通药物有明显差异,故而应给予药物治疗,充分了解药理药性,以正确方式及剂量指导患者服药,同时将服药后相关禁忌对患者说明,避免诱发毒副反应;
④优质饮食指导。结合其病情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合理控制其每日膳食摄取,确保正常营养供需的同时,可适当食用瓜果蔬菜等食物,补充其微量元素,进一步改善其抵抗能力及免疫能力,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1.3研究指标。护理2个月后观察疗效,包括感染发生情况、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焦虑采用HAMA量表作为判定标准,分值≥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14分为焦虑、≥7分为有可能焦虑、总分<7分为无焦虑;抑郁采用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24项为参考,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4]。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评分进行判定,分值为10分,10分为剧痛,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5]。以综合评分问卷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判定标准,项目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6]。
1.4数据处理。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相关数据,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χ2,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化疗期感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14%(3/42),参与组感染发生率28.57%(12/42),研究组与参与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
2.2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各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01±0.45)分、(4.14±0.44)分、(3.12±0.25)分、(30.07±1.06)分,参与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5±1.20)分、(8.46±1.22)分、(4.52±0.21)分、(20.22±1.23)分,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与参与组相比明显要低,生活质量评分与参与组相比则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24.980、21.587、27.789、39.314,P=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血液肿瘤是临床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血液肿瘤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近年来临床发病率不断提升[7]。
目前临床针对血液肿瘤患者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通过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灭杀而实现治疗效果,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化学药物在对肿瘤细胞灭杀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及患者自身免疫能力造成影响,使其出现不同程度受损。
在康复环节中,使其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诱发感染,对其病情造成多余伤害,并影响治疗效果[8]。以往临床在治疗中多辅以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治疗及患者自身状态,但干预效果不佳,患者化疗期间仍旧存在较多感染情况,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针对血液肿瘤患者应采用有效护理干预,以促使治疗效果的提升。优质护理在临床中是一种更为细致、贴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充分结合患者自身需求实施护理,围绕其心理、生理及病情等多方面实施护理,使其以良好心理及生理面对护理环节,进一步减少化疗对机体自身造成的损害,使其自身体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有效控制化疗期感染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干预效果[8]。
本研究结果,研究组化疗期感染发生率(7.14%),低于参与组的(28.57%),其负性心理及疼痛感均得到有效控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使其能够以良好生理及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月乔,田丽,冯娅婷,等.血液肿瘤患者姑息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37-1239.
[2]韩秋霞,郭佳,刘章锁.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2):949-952.
[3]孔琳玲,宋国齐.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J].江苏医药,2017,43(15):1126-1128.
[4]纪娜.护理干预对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44-2046.
[5]潘元星,米川,施学东,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椎体多发病理骨折44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11):945-948.
[6]傅爱林,沈刚,沈文香,等.贫血程度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32):76-78.
[7]姜波,齐军元,李庆华,等.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8):688-691.
[8]黄晋.化学药物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临床研究[J].药品评价,2017,14(12):34-37.
[9]王云英,王智明.肿瘤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6):2491-24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