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配对法分为为两组,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协同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血糖蛋白水平、总依从率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应用协同护理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生活质量,用药治疗依从性良好,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关键词:协同护理;老年糖尿病;依从性;血糖水平
本文引用格式:孙晓璐.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57-258.
0引言
糖尿病为一种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变化,该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而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
老年人年龄大,身体状态差,容易并发多种基础疾病,若不采取措施治疗老年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因疾病、自理、认知等因素,增加治疗难度。
常规护理仅强调给予患者生活方面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情绪变化以及心理活动方面的关注,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协同护理则强调通过集体协作方式,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监督患者并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本次以研究中,为进一步总结协同护理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协同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
年龄为62-84岁,平均(70.75±0.78)岁;病史为2.0-16.7年,平均(10.42±1.56)年。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60-86岁,平均(70.70±0.82)岁;病史为2.1-17.0年,平均(10.45±1.54)年。
2组各项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科学可比。本次研究对象均获得知情权,签署同意书。
1.2方法。入组前,先对两组患者提供常规降糖方法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检查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情况,指导患者用药以及饮食,督促患者积极参与运动,记录患者用药后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
①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协同护理主要内容为: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协同、护理人员与家属的协同。护理科室组建协同护理小组,其主要工作内容,负责随访院内、院外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定期评估患者的状态,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②协同宣教:明确患者健康需求,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宣教方案,宣教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患者家属。针对患者宣教时,护理人员主要应用一对一宣教、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还可让责任医生利用查房、空余诊疗时间对患者针对性宣教,让患者了解治疗、遵医嘱用药重要性,让患者介入,调动患者主动性与积极性。
家属宣教,护理人员首先对家属讲解有关协同护理的意义以及具体流程方法,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依从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了解,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监督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
③此外,还应加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方面的健康宣教。生活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以及蛋白食物,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禁用,同时针对患者爱好兴趣,鼓励患者锻炼活动,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心理护理方面:因患者年龄大,缺乏对疾病正确认知了解,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及家属给予其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成功治疗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②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2],完全依从:可按时按量自觉用药;部分依从:可定量用药,但不能定时用药;不依从:不能定时定量用药,甚至抗拒用药;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③生活质量评价:根据健康调查量表(SF-36)[3]对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共包括6个维度24个项目,分别为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100个问题,5级评分法,1分最差,5分最好,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工具SPSS 21.0。均数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血糖指标水平。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65±1.92)mmol/L、
(10.02±1.75)mmol/L、(14.69±1.17)%,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11±1.02)mmol/L、(7.58±1.12)mmol/L、(7.00±1.90)%,观察组三项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依从性。对照组43例,完全依从14例,部分依从18例,不依从11例,总依从率为74.4%,观察组43例,完全依从26例,部分依从14例,不依从3例,总依从率为93.0%,观察组总依从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3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干预前的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36.75±16.44)分、(35.45±14.35)分、(35.22±14.70)分、(45.42±14.35)分、(34.47±12.16)分、(52.44±12.85)分,干预后则分别为(37.88±16.57)分、(37.40±15.40)分、(36.55±13.42)分、(46.45±16.33)分、(36.49±13.90)分、(53.68±4.35)分;
观察组干预前的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37.80±16.35)分、(32.66±16.35)分、(39.33±6.20)分、(47.30±13.30)分、(33.85±12.35)分、(53.38±15.38)分,干预后则分别为(63.15±15.20)分(68.30±17.15)分、(56.20±19.65)分、(74.30±15.18)分、(54.39±16.40)分、(79.70±18.15)分,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对照组干预前后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发生发展与遗传、精神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综合征,病史长,病情转归以及发展效果不佳,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诱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缺乏对疾病认知了解,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治疗效果,临床认为应结合科学护理干预。
传统护理仅依据患者的病情,提供强制护理,不能真正解决糖尿病患者问题。协同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增进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配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监督患者用药,提高治疗主动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该护理模式强调个性化护理模式,以人为本,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管理方案和措施,让患者掌握用药、饮食、运动与疾病治疗效果相关性,同时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过程,相互监督、指导,体现护理的整体性,全面调动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性,秉持科学护理理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即使患者出院后,也能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用药治疗依从性[5]。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总依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周卫征等研究结果基本想相符。
这表明老年糖尿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仅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还可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提高。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改善老年糖尿病预后治疗效果,临床结合应用协同护理,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应用效果确切显著。
参考文献
[1]侯清涛,李芸,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92-96.
[2]杨艳,赵琨,吕娅,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318-1320.
[3]高雪梅.观察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48-149.
[4]舒国静.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65-166.
[5]周卫征,徐向红.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7):2444-2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