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148 例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影响因素。结果:148 例重症脑梗死肠内营养患者中,51 例发生胃潴留,胃潴留发生率为 34.46%(51/148);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有低血压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 分、机械通气和肠鸣音减弱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2、1.194、1.243、1.123、1.345,P<0.05)。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较高,年龄≥ 60 岁、有低血压病史、GCS 评分<10 分、机械通气和肠鸣音减弱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重症脑梗死;肠内营养;尿潴留;影响因素
脑梗死是因大脑血流中断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1-2],部分重症脑梗死患者需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3-4],但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胃潴留,表现为上腹饱胀、呕吐、疼痛等 [5-6]。本文观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48 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7];无法正常自主进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补充营养,具有肠内营养治疗的指征,采用鼻饲的方式治疗;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血管意外;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原发性胃肠功能受损。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观察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胃潴留判定标准 [8]:在每日肠内营养液输注后6 h 对患者胃内残留量进行统计,若胃内残留量≥ 200 mL 则可判断为胃潴留。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低血压病史、血脂病史、脑梗死部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钾水平、血钠水平、机械通气发生率和肠鸣音减弱发生率等,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1)观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胃潴留的发生率。(2)分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发生胃潴留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潴留发生率 148 例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51 例发生胃潴留,97 例未发生胃潴留, 胃潴留发生率为 34.46%(51/148)。
2.2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单因素分析 胃潴留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胃潴留组;GCS 评分明显低于非胃潴留组;胃潴留组低血压病史占 比、机械通气占比和肠鸣音减弱占比均明显高于非胃潴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有低血压病史、GCS 评分 <10 分、机械通气和肠鸣音减弱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2、1.194、1.243、1.123、1.345,P<0.05)。见表 2。
3 讨论
部分重症脑梗死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损,难以自主进食,应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输注治疗,以满足机体需要,但肠内营养也会导致并发症,如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引起的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积聚, 即胃潴留 [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为 34.46%,与文献报道相似 [11]。提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年龄≥ 60 岁、有低血压病史、GCS 评分 <10 分、机械通气和肠鸣音减弱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高龄患者因胃肠功能减弱,易造成胃内容物的蓄积和胃排空减慢,因此临床应密切观察高龄患者胃排空情况,存在胃潴留迹象的患者应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12-13]。低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降低,肠道血循环的功能减退,不利于胃肠蠕动,使得胃排空时间延长,引起胃潴留发生,因此对于低血压患者应监测血压水平并及时治疗 [14]。GCS 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昏迷程度和意识障碍越严重,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产生胃胀气、胃张力下降、胃排空延迟, 出现胃潴留,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应密切监测胃潴留的发生,并做好防治工作 [15]。肠鸣音是肠运动推动肠内容物移动时造成肠内容物之间、肠内容物与肠壁之间摩擦、撞击产生的声音,肠鸣音减弱是胃肠蠕动减弱的表现,可诱发胃潴留 [16]。
综上所述,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潴留发生率较高,年龄≥ 60 岁、有低血压病史、GCS<10 分、机械通气和肠鸣音减弱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杨小华 . 探讨肠内营养合并胃潴留规范化管理流程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9(12): 2812-2815.
[2]刘蓓 . 食管癌患者术后胃潴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68-70.
[3]王龙芳,唐雪花,张潇潇 .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J]. 海南医学,2019,37(12):672-678.
[4]杨开敏 .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和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 109-110.
[5]张卿,陈剑鸿,费燕 . 危重症伴胃潴留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 [J]. 医药导报,2018,37(3):374-376.
[6]余昆容,李梅,王玉娥,等 . 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影响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0):2395-2401.
[7]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92.
[8]李慧琴,李毛毛,姚洁 . 综合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 [J]. 贵州医药,2019,43(12): 1983-1984.
[9]Besecker EM, White AR, Holmes GM. Diminished gastricprokinetic response to ghrelin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7,30(4):128-133.
[10]余昆容,李梅,王玉娥,等 . 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影响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0):2395-2401.
[11]Martin-Flores M , Singh B , Walsh CA ,et al. Effects of Buprenorphine, Methylnaltrexo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Health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J]. J Am Assoc Lab Anim Sci,2017,56(2):155-159.
[12]李笑蕾. 谷氨酰胺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影响 [J]. 安徽医药,2019,31(9):2781-2784.
[13]夏焱,吴圣楠,刁英飞,等 . 低热量高蛋白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9,28(3):271-275.
[14]Nia BB, Nia ES, Avery RJ, et al. Punctate Radiation Dermatitis of the Foot and Ankle Caused by Distal Embolization of 90Y Microspheres During Liver Directed Therapy[J]. Clin Nucl Med, 2017, 42(9):1-8.
[15]朱连雨,余尚贞,高芳瑜 . 艾灸联合肠内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胃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19(2):99-100.
[16]钟其凤.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合并胃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9(7):13944-139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