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1 14:4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 43 例和观察组 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饮食、运动、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6.82%,低于对照组的 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45%,高于对照组的  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依从性;院外终点事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病程迁延、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降低,且在院外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1]。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是医院与社区联合为出院患者提供的规范性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疾病危险因素 [2-3]。本文观察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7 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4];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限制性心肌病、心包积液等其他心脏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 43 例和观察组 44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21 例; 年龄 60~79 岁,平均(67.89±3.53)岁;病程 6 个月至 6 年,平均(3.25±1.28)年;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 9 例,Ⅱ级 11 例,Ⅲ级 16 例,Ⅳ级7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21 例; 年龄 61~80 岁,平均(68.02±3.48)岁;病程 7 个月至 6 年, 平均(3.29±1.31) 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9 例,Ⅱ级12 例,Ⅲ级15 例,Ⅳ级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院外定时电话随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1)社区医师培训。指派本院心脑血管科 1 名主管护师对患者所在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技术及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培训,包括集中授课、发放讲义、讲解指南,同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参延伸护理。(2)制订具体护理措施。①采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咨询家属或患者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若未及时服药或复查联系当地社区内医师进行上门通知,并告知其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直接检查指导用药并督促其复查。②通过建立双向转诊与社区网上预约功能,患者可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本科医生,在就诊后主治医生通知社区接受健康电子档案,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指导;并在所在社区医院设置血糖、血压等免费监测点,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③社区医院每月开展 1 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其根据自身胸闷、胸痛、压迫等识别病情症状,若症状严重应及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每周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通过社区联系病友陪伴共同运动。④告知患者若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可直接联系社区医生,进行针对性解答疏导;并根据患者自身爱好组织适当娱乐活动。两组均连续护理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护理 3 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采用自拟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为0.91,效度系数为 0.80,包括饮食、运动、用药, 每个方面 8 个项目,每个项目 1~4 分,分数越高, 依从性越好。(2)比较两组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总分为 19~95 分, 95 分为非常满意,76~94 分为满意,57~75 分为一般满意,38~56 分为不满意,19~37 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饮食、运动、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 6.82%,低于对照组的 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 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治疗出院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是通过医院 - 社区共同提供的良好护理平台,有助于双向诊治与共同管理 [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 3 个月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通过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熟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知识与技能,并为出院患者提供全面性服务 [7];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 增强治疗信心,且经社区医师指导,缓解其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及对疾病重视度,从而积极主动服药、运动,并通过社区与就近病友联系,互相鼓励陪伴进行运动,从而提高运动依从性,并针对其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指导 [8];并组织合理娱乐活动,放松身心,减轻其心理负担,保证愉悦心情, 从而提高其依从性及配合度 [9];同时设置血压、血糖等免费监测点,并针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及时避免发生不良事件,降低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 [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可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并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院 - 社区联动延伸护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院外终点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燕莉莉 . 多学科康复团队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6-8.
[2]曾彩虹 . 延伸性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复检依从性和健康的影响 [J]. 河北医药,2018,40(1):149-151.
[3]赵庆,刘贤亮,牛淑珍,等 . 慢性病患者医院 - 社区联动延续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86-1390.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 680-694.
[5]孟晓瑜,庞咪 .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6): 173-175.
[6]魏甜,田蓓,刘薇群,等 .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的质性研究 [J]. 护理学杂志,2019,34(12):13- 16.
[7]吴晶,杨欣,周月 . 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4(5):577-581.
[8]楚斯垠,赵菲,余贺杲,等 . 医院 - 社区 - 患者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探讨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3):220-223.
[9]马晶晶,宗丽春,李萍,等 . 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的应用效果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5):130-133.
[10]李春丽,张骞 . 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7):2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