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对卒中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113 例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7 例和对照组 5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比较护理前和护理 6 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 6 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可降低卒中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卒中;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0 引言
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1]。患者因担忧自身病情及疾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易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预后 [2]。故卒中康复期患者在出院后,更需接受延续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 [3]。动机性访谈以独有的面谈原则、谈话技巧和专业性计划,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4]。本文观察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对卒中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113 例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5];处于卒中康复期。排除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7 例和对照组 56 例。对照组:男 31 例, 女 25 例;年龄 51~71 岁,平均(58.46±5.68)岁; 合并高血压 29 例,冠心病 14 例,糖尿病 13 例。观察组:男 31 例,女 26 例;年龄 51~72 岁,平均(58.51±7.73)岁;合并高血压29 例,冠心病14 例,糖尿病 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进行常规理疗、早期康复训练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待患者出院前 1 d,由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将有关资料发放于患者。在患者出院后第1 周、1 个月、3 个月及 6 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共随访 6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1)住院时期:对患者进行 3 次访谈,每次访谈前了解患者身心状况,时间安排在早餐后、午休后或无外出检查期间,每次访谈时间30~45 min。①第一次访谈(入院当日),在安静的会议室或单人病房进行。对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访谈。首次访谈的侧重点在于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可自由交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行为习惯、工作方式、对疾病及其带来的身心变化的看法及在抗争疾病时所遇到的困难,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存在不良情绪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冥想放松,缓解不良情绪。②第二次访谈(入院后 1~2 d),帮助患者建立或增强做出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首先让患者举例在行为改变方面取得的成功,共同探讨行为改变的利弊,询问患者是否准备好进行康复训练,是否有担心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③第三次访谈(入院后第 3 天),责任护士与患者协商并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确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由患者确定),将康复目标与计划写下来,包括康复训练项目、时间、频次等。要求患者按照计划单进行锻炼,并每日记录用药、饮食及运动情况。(2)出院后。①第 1 个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每周 1 次,每次至少30 min。评估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状态等,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及时疏导患者负性心理,对患者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增强患者自我效能;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共同探讨和制订出下阶段康复计划。② 1 个月后,每周以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患者在执行计划中遇到的困难,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并让患者做出关于行为改变的承诺,使其维持现阶段行为。从第 2 个月开始,每隔 1 个月进行 1 次家庭访视,重点让患者了解自身行为改变对病情的积极影响,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并针对患者所提意见修改计划。共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 6 个月后神经功能。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S)评估,分值范围 0~45 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6 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I) 评估,总分为 100 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6]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CN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C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CN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BI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 BI 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重点为出院后的功能康复,但部分患者因康复周期较长、缺乏科学的康复锻炼方式等,致使其出院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低, 不利于预后 [7-8]。
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充分遵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为目标,帮助患者探寻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康复目标。住院期间第一次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参与度;第二次访谈主要帮助患者建立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从而积极配合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9];第三次访谈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探讨并制订康复目标与计划,充分尊重患者意愿,既保证康复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又能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微信、家庭随访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可继续让患者在家中享受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使其更好地继续坚持康复计划,避免行为后退。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 CN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10]。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护理,可降低卒中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赵巧云,任平,周太平,等 . 康复护理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病人运功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6,30(29):3686-3688.
[2]谢艾伶 . 动机性访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预防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41-1044.
[3]沈淑芬 . 基于动机性访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开展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57-59.
[4]毛媛,朱芸,张天照 .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5):624-62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6]强荧艳,陈维艳 .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55-1557.
[7] 詹雪梅,张曼莉,李朴,等 .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0):2601-2604.
[8]申荣 . 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 1449-1451.
[9]姚林英,叶积美 . 4C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6):4439-4442.
[10]苏畅,王进菊,孙法强,等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0):1280-1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