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突状细胞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 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DC-CIK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 CD3+、CD4+、CD4+/CD8+ 水平和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 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 晚期结肠癌;化疗;DC-CIK;生命质量;T 细胞亚群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1]。当前个体化医学模式下,结肠癌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单一模式,而是寻求更多的治疗途径,以提高治疗效果 [2-3]。突状细胞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是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提高治疗效果 [4]。本文观察 DC-CIK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肠癌;本研究前未接受过化疗;卡氏评分 >70 分;年龄 <85 岁。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存在沟通障碍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61~84 岁, 平均(78.63±3.29)岁;临床分期:Ⅲ B 期 25 例,Ⅳ 期 15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62~84 岁, 平均(79.01±3.36)岁;临床分期:Ⅲ B 期 24 例, Ⅳ期 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37,50 mg)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2 h 内),130 mg/m2;卡培他滨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33361,0.5 g)口服,2000 mg/m2 , 2 次 /d;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190040,100 mg∶ 4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 30~90 min),7.5 mg/m2。治疗 3 周为 1 个周期,共治疗 4 个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DC-CIK 治疗。接受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前 2 d,收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施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并扩增、诱导DC-CIK,待细胞培养13 d 后,检测细菌、真菌、内毒素均为阴性时收集细胞,经 0.9% 生理盐水冲洗,置于 200 mL 含 2% 白蛋白的混悬液中,次日保证在 1.5 h 内完成回输。连续回输 3 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包括 CD3+、CD4+、CD8+、CD4+/ CD8+。(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OL)评价,总分60 分, 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D3+、CD4+、CD4+/CD8+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CD8+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晚期结肠癌患者因病情恶化常采用化疗靶向治疗方案。本研究中靶向药物为奥沙利铂、贝伐单抗、卡培他滨,其中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进入机体后存在于肿瘤细胞中,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进而消灭肿瘤细胞 [5]。奥沙利铂是第三代抗肿瘤药物,能迅速与 DNA 结合,并抑制肿瘤细胞复制;贝伐单抗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表面受体结合,抑制内皮细胞分裂,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已知晚期结肠癌患者发生免疫逃逸可导致癌细胞增殖、浸润,加之化疗药物损伤免疫应答细胞, 使得免疫力更加低下 [6]。DC-CIK 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免疫治疗方案,但需外源性扩充 DC,利于T 细胞活化,以发挥抗肿瘤作用;CIK 能快速增殖, 补充 CIK 后则可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4+/CD8+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 DC-CIK 治疗可改善 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患者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得到改善后,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也提高了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DC-CIK 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玉梅,薛丽 . 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7):48-50.
[2]孙明华 . DC-CIK 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6): 324-327.
[3]王雯邈,袁芃 . 晚期大肠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4):379-381.
[4]李国华,张成建,艾万朝,等 . CME 术后 DC-CIK 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对血清 HER2 和 APE1 自身抗体水平的作用 [J]. 河北医药,2020,42(4):485-489.
[5]苏爱江,孙永琨,毛爱琴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23(2):61-63.
[6]胡薛莉,丁洁,章县明 . 卡培他滨用于老年患者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维持性化疗的疗效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8):39-41.
[7]杜敏,李志民,霍伟 . DC-CIK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 Nrf2、ARE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5):1627-16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