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dc-ciK免疫治疗对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从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并确诊为晚期胰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常规化疗与常规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别分为相对应的参照组与分析组。而后对比分析两种组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4%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69%,且相关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对晚期胰腺癌患者采取dc-ciK免疫治疗措施,有利于在优化近期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引用格式:蒋红群.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87+204.
0引言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胰腺癌属于一种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但却与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家族遗传等密切相关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临床相关资料显示,手术切除是临床用以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手术治疗措施几乎于事无补。因此,为进一步优化晚期胰腺癌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尽可能地延长其生命周期,本文就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探究,现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在知情与自愿的前提下从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众多晚期胰腺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纳为实验对象(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胰腺癌),并依照其病床号尾数的奇偶性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每组15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0:5;年龄为33-72岁,平均(50.20±10.27)岁;胰头癌7例,胰体癌4例,胰尾癌3例,多部位癌1例。分析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4;年龄为34-71岁,平均(50.21±10.26)岁;胰头癌8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3例,多部位癌1例。两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参照组:常规化疗:以静脉滴注的形式采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2](ELI LILLY AND COMPANY,国药准字H20110535)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3(]CelgeneCorporation,国药准字H20130650)对患者进行给药:15 d/周期,每周期的第1、8、15 d分别给予125 mg/m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1000 mg/m2吉西他滨,持续化疗2个周期;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且确保患者机体营养充足。
2.2.1分析组:常规化疗+DC-CIK免疫治疗(细胞制备与细胞回输[4]):于患者常规化疗结束1周后对其进行第一、二次回输(上午和下午);而后再于常规化疗结束2周后对其进行第三、四次回输(上午和下午);持续治疗1个周期(21d)。
1.3观察指标。由临床观察小组严格依照医学相关规定客观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病变稳定;PD:病变进展;ORR即CR+PR:客观有效率;DCR即CR+PR+SD:疾病控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等)。
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整理后录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科学性分析,利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χ2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各项相关指标,若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近期临床疗效。综合两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数据可知,分析组患者的ORR(60.00%)与DCR(86.67%)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ORR(20.00%)与DCR(53.33%),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差异性治疗方案后,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6.69%和13.3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且相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2。
3讨论
宋东、杨晓玲等学者经相关研究发现,胰腺癌多发于男性群体,早期或中初期胰腺癌患者若及时接受相应的切除手术治疗,则治愈和存活的几率明显要高得多。但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来院就诊时病情几乎都已到了晚期,即使经手术切除了癌变部位,但因无法彻底根治而导致总体预后效果不理想,5年内的存活率低于20.00%以下。故而部分临床相关专家表示,要想尽可能地优化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以最大化地提升其存活率,除了以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采用吉西他滨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药物对其进行常规化疗之外,依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DC-CIK免疫治疗措施亦很有必要。通过细胞制备与细胞回输两方面的DC-CIK免疫治疗,有利于在不断改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治疗痛楚,优化预后效果。而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近期临床疗效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与上述结论相符且充分体现了常规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对优化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宋东,杨晓玲,杨雪晶,等.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25(04):401-406.
[2]穆岚,钟鑫平.DC-CIK免疫治疗对晚期胰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J].浙江医学,2016,38(21):1781-1784.
[3]潘敏敏,俞丽敏,陆影.131I-chTNT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治疗14例晚期胰腺癌的护理[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8,7(03):142-144.
[4]李瑞娥,张勇,王子兵,等.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24(03):300-3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