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9 11:21: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90 例早期胃癌患者中,24 例(26.67%) 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肿瘤直径 >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肿瘤直径 >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危险因素

0  引言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是否淋巴结转移 [1]。已知淋巴结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取和预后密切相关 [2]。本文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于本院就诊的 90 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 [3],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分期为 T1~T2 期;首次确诊, 未接受治疗;单发病灶,最大直径 <6 cm。排除标准: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有胃部手术史;伴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中男 48 例,女 42 例; 年龄 45~83 岁,平均(62.36±2.55)岁;肿瘤直径1.2~5.1 cm, 平 均(3.55±0.34)cm;T1 期 55 例, T2 期 35 例。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形态、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病理分型。统计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参照《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软件分析数据, 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显著性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 90 例早期胃癌患者中,24 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26.67%(24/90)。

2.2  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肿瘤部位与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肿瘤直径>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与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见表 1。

2.3  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肿瘤直径 >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2。

\
                                     
3  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手术治疗时,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十分关键,对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盲目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可造成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下降,并发症增多 [4]。因此需对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临床报道,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8.9%~15.8%[5]。本研究结果显示, 90 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 24 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26.67%,高于上述临床报道,可能与地域差异或病例选取过少有关。

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肿瘤直径 >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 女性胃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女性胃癌患者低分化型更多, 而低分化型胃癌,恶性程度较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6]。其次,当肿瘤直径 >2 cm 时,肿瘤生长范围较大,更易累及淋巴结 [7];此外,黏膜下层的淋巴结分布更多,凹陷型病灶主要向腔内生长,易破坏黏膜肌层屏障,当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8]。

综上所述,女性、肿瘤直径 >2 cm、肿瘤形态为凹陷型、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病理分型为低分化型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减少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其昌,朱东兵,许夕蓉,等 .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 315 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分析 [J]. 中华消化杂志,2018,38(12):800-805.
[2]崔金朵,丁伟群,钟良,等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11):839-8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试行)[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 5(8):29-36.
[4]张曜文,艾宽宽,刘素芹,等 . 食管胃早期癌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中国实用医刊,2020,47(3):49-51.
[5]周魁平,丁祥飞,吴云阳,等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37(2):618-623.
[6]张智勇,裘丰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J]. 浙江医学,2021,43(6):617-620.
[7]孙本龙,马婷婷,邱谢武,等 . 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14(2):115-117.
[8]刘飞,王雷 . 早期近、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差异以及内镜下切除指征的探讨 [J]. 胃肠病学,2018,23(3):157-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