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本次研究要求,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0例,患者均在本院实施了淋巴结手术切除。对所选患者进行DNA中BRAFV600E点突变情况的检测,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DNA中BRAFV600E点突变与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统计数据显示,PTC患者基因突变比例为58%,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5%;P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单发病灶、肿物是否钙化及患者有无神经压迫症状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多发病灶、肿瘤在40 mm以上且出现钙化的PT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RAFV600E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患者肿瘤大小及是否钙化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正相关。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但BRAFV600E基因突变不是造成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唯一因素,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和钙化的PTC患者,其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高。
关键词:BRAFV600E基因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本文引用格式:王旭红,赵宏彩.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56,58.
0引言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 其中尤以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发生率最高。临床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预后较好,其复发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1]。本文,通过对本院 100 例实施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直接测序法,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 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 100 例,诊治时间: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12 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实施了淋巴结手术切除。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由 3 名以上病理学教授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直接测序法 [2] 对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情况、肿物是否钙化等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以 (n,%) 表示 , 并进行 2 检验;以比较差异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RAFV600E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PTC 患者 BRAFV600E 基因突变率为 58.00%, 淋巴结有转移率为 55%。见表 1。
2.2PTC 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100 例 PTC 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 55%,但在年龄、肿瘤大小、是否有肿物钙化、病灶是否单发等相关因素不同的 PTC 患者中,其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均有所不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45 岁以上、肿瘤大于 40 mm 及肿物钙化的 PTC 患者,其淋巴转移的发生率更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PTC 患者 BRAFV600E 基因突变相关因素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但对患者的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 ,PTC 患者的肿瘤大于 40 mm 和肿瘤钙化与患者 BRAFV600E 基因突变存在交互作用,见表 2。
3讨论
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医疗科技水平下还未有具体病理特征的发现。但相关研究已经证明,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淋巴转移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BRAFV600E 基因突变能够促使 PTC 患者的肿瘤细胞增殖 [3-6]。加强对 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淋巴转移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加深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内容、发病机制的理解,提高对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水平 [7、8]。
本次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 100 例 PTC 患者中,有 58 例患者出现 BRAFV600E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为 58%;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 55 例,占比 55.00%。这一统计数据说明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 PTC 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PTC 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多发病灶、肿瘤大小、肿物是否钙化等。此次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 PTC 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存在着较大相关性,但 BRAFV600E 基因突变不是造成 PTC 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唯一因素,患者年龄超过 45 岁、肿瘤大于 40 mm、出现肿物钙化及多发病灶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谢楚平.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0(16):36-38.
[2]张玉洁,刘宝国,赵治艳,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8(03):502-506.
[3]巩雷,陈萍,刘宪军,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2-40、EGFR和VEGF的表达及BRAFV600E基因突变[J].实用肿瘤杂志,2017,22(03):234-239.
[4]赖烨钤.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0):31-33.
[5]赵苏苏,余泽前,李惠,等.BRAF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08):1092-1095.
[6]巩雷,陈萍,刘宪军,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24(04):270-273.
[7]李富元,王世龙.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72-73.
[8]赵海月,张桂珍,杨麒巍,等.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病理生物学特点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7,22(02):224-2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