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ME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124例(实验1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100例(实验2组)以及良性甲状腺组织患者60例(参照组)对其C-MET蛋白表达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1组C-MET表达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推断借助于对C-MET表达的分析,能够预测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可将其视为侵袭性的重要标记。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C-MET蛋白
本文引用格式:王蓉,罗军,孟宪杰,等.ME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24+226.
0引言
当原癌基因C-MET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过度表达时,会伴随有感受器和放大信号的传递,癌细胞无论是动力还是侵袭力都会大幅增长。为了进一步明确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同肿瘤侵袭性是否有所关联,本次实验便开展下述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类型疾病当中C-MET的表达。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病例资料。标本来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肿瘤标本共计304例,男88例、女216例;患者年龄32071岁,平均(51.6±4.3)岁。其中的124例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还有100例是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另选60例的良性甲状腺组织(40例为甲状腺腺瘤、另外20例是正常甲状腺组织)。入组本次研究者皆由临床病理确诊。
1.2方法。主要试剂有C-MET蛋白单克隆抗体1:100;生物素化二抗,S-P试剂盒等。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切片在温度60℃的条件下孵化10分钟,在常规室温当中,经二甲苯中进行20 min脱蜡操作,再将其放入乙醇溶液中,持续10 min做脱蜡去水操作。采用微波法修复标本,使其抗原暴露效果得以更进一步增强,用1.5%山羊血清阻断标本非特异性结合位点,时间为30 min。依次把切片放到生物素、亲和素溶液当中进行孵化,时间在20 min,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内源性生物素活性。切片在C-MET蛋白单克隆抗体1:100中进行1 h的孵化,生物素化二抗半小时,strepta-vidin-HRP复合物半小时,DAB+H2O2显色10 min,苏木精衬染5 min。阴性对照是正常兔血清代替一抗;阳性对照则为表达C-MET蛋白的骨骼肌标本。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所得染色结果做出最终评价,评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标准:C-MET染色强度分成0-4等级,0、+、++、+++、++++依次代表的是阴性,最低阳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1]。
1.3统计检验。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总结分析来看,C-MET在三组间表达的数据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数据见表1示。同时C-MET染色与实验1组当中表现最强,其次是实验2组、参照组表现最弱。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实体肿瘤,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且多数实体肿瘤具有缺氧的微环境,并存在自身对缺氧微环境的调节和适应,表现为诱导HIF-1α的转录,C-MET在诱导其转录激活中通过P13K/AKT途径发挥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C-MET在甲状腺乳头癌中高表达,其阳性率可到70%-100%,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率为20%-30%,在正常组织中C-MET表达很低甚至测不到[2]。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1组、实验2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4%,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证明了C-MET的超高表达对临床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郑炳行等研究报道所得结果提示[3]: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C-MET表达水平显著要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并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髓样癌与非恶性甲状腺组织这几组的C-MET表达水平,说明C-MET过度表达与颈淋巴结发生的早期转移存在一定关联。另外也有报道称缺乏C-MET蛋白是颈淋巴结转移预测因子的有效依据[4-6]。总的来看大部分学者认可的是,在肿瘤发展的初期阶段,C-MET是有可选择性这一突出优点的,在其表达丢失之后,肿瘤细胞继而到达生长独立期阶段。这一点上文我们也得到了证实:C-MET表达和侵袭性的关联是非常明确的。即便是在配体缺乏的条件下,随着C-MET受体过度的表达,同样能让C-MET受体激活、有信号的产生。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结果来看:当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时,其中的C-MET蛋白有极强表达,其表达数值要更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由这一结果我们也可得知:伴随着C-MET蛋白高表达的发生,会加大颈淋巴结转移几率。另外对于那些甲状腺微小癌来说,其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问题更是不能忽略掉,那么C-MET在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当中表现为强表达,这也为其临床诊断开辟了另一个新的思路,也就是在手术之前,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如果由此并不能判定出该名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那么若其检测结果同时提示C-MET表达呈强阳性,那么也就代表有较大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几率,应有意识的在术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7-9]。
总结全文来看,推断借助于对C-MET表达的分析,能够预测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将其视为侵袭性的重要标记。
参考文献
[1]刘泽兵,王丽,叶宣光,等.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甲状腺乳头状癌C-MET和PP60C-SRC蛋白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11.
[2]张彦惠,鲍建昌,邱法鹏,等.c-Met、HIF-1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3,19(1):55-59.
[3]郑炳行,师天雄,邓建伟,等.C-MET蛋白在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26-27,43.
[4]王丽,刘泽兵,郑时玉,等.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9):478-480.
[5]孙颖,田云霄,王双海,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和c-sr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833-2835.
[6]张春旭,王强,张友磊.C-MET蛋白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9):660-663.
[7]王艳,王倩,赵永明,等.c-Met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浙江医学,2015(3):208-210.
[8]张信.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3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8):97-98.
[9]邢曙光.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54):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