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4 14:50: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130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0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 12 例,未发生吻合口瘘 118 例;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未行肠道准备,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肿瘤直径≥ 5 cm 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8、1.578、1.779、2.361、1.798、1.446、1.268、2.063,P<0.05)。 结论:年龄≥ 60 岁,未行肠道准备,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肿瘤直径≥ 5 cm 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吻合口瘘;危险因素

0  引言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 术后吻合口瘘为结直肠癌切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会导致腹腔感染,延长治疗时间,且发病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本文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 130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确诊为结直肠癌 [2];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 83 例, 女 47 例; 年龄 46~68 岁, 平均(59.42±3.84)岁。

1.2  方法 将 130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行肠道准备、是否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肿瘤至肛缘距离、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肿瘤直径以及是否发生吻合口瘘等一般资料录入 Excel,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与年龄、性别、是否行肠道准备、是否合并糖尿病、肿瘤分期、肿瘤至肛缘距离、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和肿瘤直径等的关系。(2) 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 130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 12 例;未发生吻合口瘘 118 例。年龄≥ 60 岁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 <60 岁者; 未行肠道准备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行肠道准备者;合并糖尿病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A 期、B 期者;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 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 5 cm 者;术前合并肠梗阻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肠梗阻者;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 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 35 g/L 者;肿瘤直径≥ 5 cm 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 <5 cm 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未行肠道准备,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肿瘤直径≥ 5 cm 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8、1.578、1.779、2.361、1.798、1.446、1.268、2.063,P<0.05)。见表 2。
                                                         
\
                 
3  讨论


吻合口瘘常见于结直肠癌术后第 5~14 天,即吻合口处破裂或组织缺损导致的肠腔内容物溢出[3]。 轻微吻合口瘘临床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微的体温升高、腹部压痛等;而严重吻合口瘘则会导致脓血便和腹泻,甚至引发盆腔感染、感染性休克 [4]。

本研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 未行肠道准备,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肿瘤直径≥ 5 cm 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机体自我愈合能力、抗手术损伤能力显著下降 [5];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影响预后,术前做肠道准备可减少细菌,为创口康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7];高血糖患者抗感染能力与愈合能力差,不利于康复 [8];Dukes 分期 C 期、D 期者已有淋巴结转移,手术难度大, 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 [9-11];吻合口位置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夹闭,使吻合口近端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且直肠残端周围系膜的切除严重破坏了其表面的滋养血管,导致吻合口周围组织血供差 [12];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直径≥ 5 cm 和白蛋白水平 <35 g/L 者营养不良,导致肠壁损害严重,会发生水肿使近端肠管明显扩张,吻合口两端肠管口径不对称。同时, 此类患者术后肠道感染发生率高,也会增加吻合口瘘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 60 岁,未行肠道准备,合并糖尿病,Dukes 分期 C 期、D 期,肿瘤至肛缘距离 <5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前白蛋白水平 <35 g/L, 肿瘤直径≥ 5 cm 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何峰,任高伟 . 经腹腔镜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8, 10(4):62-65.
[2]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400-1402.
[3]黄帝,许新才,郭杨超 . 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4):395-398.
[4]王桂新,袁春华,那洁 . 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肠造口对直肠癌手术成功及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分析 [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8):1306-1308.
[5]李云涛 .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698-3700.
[6]尹伟,徐靖,赵永捷 . 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探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26(3):502-506.
[7]马静,陈振勇,肖维民,等 . 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 [J]. 腹部外科,2019,32(5):370- 375.
[8]张翔,王延磊,戴勇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治 [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42-547.
[9]张永健,朱扣军,金小寅 . 内镜下经瘘口放置引流管辅助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31(10):1214-1215.
[10]胥彬,刘贤,康瑾,等 .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0):1718-1722.
[11]周波,鲁明典,邓跃华,等 . 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55(11):1773-1777.
[12]代磊,任自学,张安庆,等 . McKeown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11(12):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