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4 10:35: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该院收治的 69 例 DR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视功能生命质量评分、空腹血糖(FBG)与 视力水平。结果:观察组遵医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定期复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 评分、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视功能生命质量评分、FBG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 DR 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增强心理弹性,降低血糖水平,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循证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依从性;心理弹性;生命质量

0  引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指患者的视力受长期高血糖影响呈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 [1]。DR 患者的治疗中,按时服药、控制血糖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其预后 [2]。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本文探讨循证护理在DR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 69 例 DR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中 DR 的诊断标准 [4];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认知功能正常;单眼患病。排除标准:伴有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眼病;伴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3 例;年龄 51~73 岁,平均(59.94±3.25)岁;糖尿病病程 2~11 年,平均(6.15±2.03)年;DR 分期:Ⅰ期 9 例,Ⅱ期 14 例,Ⅲ期 9 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15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60.57±3.08)岁;糖尿病病程 2~12 年, 平均(6.54±1.98) 年;DR 分期: Ⅰ期 12 例, Ⅱ 期 14 例,Ⅲ期 11 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饮食需要低脂、低糖,定期进行眼压、眼底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1) 循证研究。通过查询文献、总结护理经验等方式确定影响 DR 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如治疗依从性、饮食、运动及心理状态等,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组织健康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等对 DR 治疗的重要性;②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用药记录表,嘱其记录降糖药物、抗 DR 药物的用药次数、剂量,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并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处理;③饮食指导:依据患者个人饮食习惯、血糖水平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豆类、高纤维类食物为主,减少高血糖生成指数值食物的摄入;④运动干预:视力障碍轻微者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视力障碍明显者可选择打太极、健身操等运动,20 min/d,运动时随身携带巧克力或糖果预防低血糖;⑤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可以控制病情,延缓视力衰退, 不必过度恐慌,负性情绪严重者可指导其通过听音乐、正念冥想、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两组均护理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依从性,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包括遵医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定期复查 6 项,每项 10 分,≥ 8 分为依从。(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及心理弹性。采用本院自制视功能生命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命质量,共 19 个条目,每项1~3 分,评分越高表示视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越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分值范围为 0~100 分,评分越高, 心理弹性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视力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 水平,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裸眼视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遵医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定期复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及心理弹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视功能生命质量、CD-RISC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视功能生命质量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和视力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 FBG、视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FBG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DR 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不够重视,导致视力严重受损。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 DR 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对控制病情进展十分重要 [5]。常规护理通常仅在患者就诊时嘱咐其遵医用药,患者接受程度低,护理效果较差。

循证护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通过循证研究明确 DR 护理要点及患者个人需求,并据此制订护理措施,可保证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依从率、CD-RISC 评分及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视功能生命质量评分及 F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循证护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能满足不同患者对 DR 认知的需求,让其了解控制血糖对DR 治疗的重要性,辅以音乐疗法、正念冥想等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进行个性化饮食、运动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促进视力恢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7]。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用于 DR 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增强心理弹性, 降低血糖水平,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闫莉,刘艳,周华,等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进展 [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14(3):149-153.
[2]胡彦秋,胡长娥,常晓芳,等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 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 35(1):26-32.
[3]杨剑英,王海燕,李鹏斐,等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模式新进展 [J]. 护理研究,2018,32(20):3171-3173.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4):241-247.
[5]杨林 .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信念及家庭功能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J]. 安徽医药,2018,22(3): 560-563.
[6]曹艳杰,董红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循证护理对改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 35(2):23-24.
[7]曹怡,陈力,郝晓军,等 . 基于社区慢病档案对糖尿病患者DR 患病率和认知度的调查 [J].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2): 302-3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