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4:01: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则为健脾理气,和胃止痛。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从目前治疗现状阐述中医药治疗PU的研究进展,运用中医中药治疗PU应当与现代医学诊断治疗的技术相结合,完善中医辨证论治的独有特点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特色精准医疗理论体系,使临床使用中医中药治疗PU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金,魏瑞芳,王建斌.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20-121.

0引言

消化性溃疡(PU)是指消化道黏膜在各种因素刺激下由于自身的消化作用而造成黏膜损害的溃疡性疾病[1]。临床特点为反复性、规律性上腹疼痛不适。消化性溃疡常出现在胃液能够接触的部位,其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多见。消化性溃疡多指发病率最高的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PU的发病率为4%~17.2%,其中DU比GU多见,均多发于男性,与男性患者生活不良嗜好、作息不规律及社会压力密切相关[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采用对症方药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疗效可靠。

\

 
1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消化性溃疡”病名,依据PU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的发病原因有外感以及内伤,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3]。PU发病部位在胃,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

1.1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的病机为气血虚弱,或阴津受损,或脾阳不足,脏腑失于濡养。《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受纳腐熟,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濡养脏腑四肢[4]。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虚弱,无源以化,脏腑失于濡润,胃腑“不荣则痛”。消化性溃疡主要是中焦虚寒所致。脾虚胃寒,失于濡养,夹杂气滞、瘀血、湿热等。辛军[5]认为外邪侵胃,脾气受损,清阳受遏,热盛伤津,阳郁被遏,阴火乘中,耗伤胃阴,脾阳不升,以致胃腑“不荣则痛”,日久则为脾胃虚寒证和胃阴不足证。

1.2不通则痛

“不通则痛”的病机主要为气机阻滞,亦可见饮食积滞、寒凝血瘀、湿阻中焦等,虚实夹杂,不通则痛。气机阻滞,胃失和降[6]。王行宽[7]认为,缠绵反复的PU的病机与肺脏密切相关。肺虚无力,无以制约肝脏,则肝旺乘脾,脾胃疾患。“肺主气,朝百脉”,肺脏的宣降功能失调,气机运行不畅,故可从肺论治。虚实夹杂,气机升降失常而痛[8]。

2中医治疗

2.1治疗原则


PU的中医以“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原则,根据寒热虚实确定治法。临床实践中依据学术经验辨证论治,疗效甚佳。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非常的重要,PU的病机是气机不畅,中焦失运,治疗应以脾胃为本,疏理气机[9]。PU病情迁延难愈,久病及络,耗损正气,伤及阴阳,容易导致脾胃机能减退,阳气被遏,肝脾不和[10]。PU的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饮食不节导致中焦气机失常初期为实证,久病耗损正气为虚,从而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脾胃虚弱为甚,兼可夹气滞血瘀、湿热郁阻为实,以理气健脾、化湿行瘀为治则[11]。胃溃疡初起的病因以邪气、情志、外毒、瘀血等病理特点为主,确立了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的治法[10]。各医家从虚实而论治,注重健脾和胃,兼顾胃络瘀滞。

2.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的重要特点,精准处方遣药,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医家辨证分型,临证加减治之。高军[13]等根据溃疡的形态不同,将PU分为脾胃虚寒证、气滞中焦证、湿热阻滞证、瘀血内停证、正虚邪衰证。李力强[14]则认为,PU的病机是气机不畅,临床以肝脾同治为则。吴滇[15]将胃脘疼痛、纳呆、舌苔黄腻、脉滑等早期PU辨为湿热郁滞证,将胃脘隐痛、恶寒凉、平素乏力、纳差、便溏辨为脾胃虚弱证,对于PU复发辨为瘀阻胃络证。综上所述,各医家辨证从八纲辨证开始,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其他辨证方法吸取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为PU的诊治提供全面准确的疾病资料。

2.3专方治疗

各医家对PU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形成自拟经验方,或在经方名方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精准组方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加减后变为临床常用的方剂,其疗效可靠,实践性极强。刘运磊[16]用温胃止痛方与西药对照分组治疗PU,中药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有效。孔昭遐[17]则创制了溃灵散,实现溃疡面局部用药以加快愈合。郑陇军[18]使用清中汤与常规西药,清中汤有效率及Hp清除率高于西药组,也表明中药复方能降低PU复发率,增高溃疡面愈合质量。

2.4中西医结合治疗

PU的临床表现是反复性、节律性疼痛,西药治疗效果明显,但单纯的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为寻求更佳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临床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很好的选择,而且在临床中也表明其有疗效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19]。冯雪瑾[20]等用温中愈疡汤与三联疗法分别治疗,结果也表明中药治疗优于西药。孟凡冰[21]等则用三联疗法结合自拟和胃消疡汤经验方内服治疗,中药亦比西药效果较好。乔鹏[22]采用三联疗法与连朴饮合六君子汤,中药治疗组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比西药组明显更高,复发率显著低于西医组。

2.5中成药治疗

PU的临床表现是缠绵反复、规律发作的疼痛,西医疗程6~8周,必须长时间坚持服药,中草药煎煮过程繁琐复杂而且口感欠佳,患者的配合较差,很难具有预期疗效,而中成药服用简便,口感良好的优点,患者容易接纳[23]。吕军[24]等采用枸椽酸秘钾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荆花胃康胶丸,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王振东[25]等采用中药组口服除幽颗粒,西药组用三联疗法,中西医结合组使用三联疗法兼服除幽颗粒,结果: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53.33%,96.66%。

2.6其他中医疗法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单纯针刺、针药结合及针灸联用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黄少鹏[26]等以胃溃灵汤,观察组在中药汤剂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增强免疫力相关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沈群[27]等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组胃镜下溃疡面愈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针灸治疗PU仍以脾胃经为主,根据患者寒热虚实,通过辨证选穴,配合行针手法,适当进行穴位艾灸,平调寒热虚实,可减轻临床症状,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患者抗病能力,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3问题与展望

PU是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现代医学的拥有系统的诊疗方案,见效迅速,深受广大PU患者的推崇。PU的中医药治疗能够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多靶点、多层次的治疗,疗效能与西药相当,较西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在PU的具体治疗实施这个关键点上,不能很好地推广。中医药治疗PU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优化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精准医疗理论体系,使中医药治疗PU更加规范[28]。中医药治疗PU的临床研究应该依照循证医学的标准,设计思路清晰的科研计划,确立规范的临床评定标准,关注远期疗效的评定,使科学设计更加规范。中西医结合可以扬长避短,提高疗效,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医疗优势。

\

 
参考文献

[1]秦德鹏,舒劲,卢雨蓓,等.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9,39(8):1288-1292.
[2]凌江红,丛军,张正利,等.全国名中医蔡淦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6):1497-1498.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86-190.
[4]曾梅艳,陈小娟,宋厚盼,等.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20(3):223-227.
[5]辛军.浅谈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治疗原则[J].四川中医,2008,26(7):32-33.
[6]胥昊,薛博瑜.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39):7718.
[7]黄露,谭元生.王行宽教授用左金制木法治疗胃病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诊,2013,22(12):2048-2049.
[8]陈小娟,曾梅艳,宋厚盼,等.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9,12(07):1118-1124.
[9]王韶康,姜玥,段永强,等.王道坤以自拟愈溃系列经验方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拾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8):111-113.
[10]董宏利.葛惠男教授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河北中医,2017,39(5):655-658.
[11]金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145.
[12]刘天齐,肖景东.肖景东治疗胃溃疡经验介绍[J].山西中医,2018,34(8):6-7.
[13]高军,王德媛,王晓妍.内镜下从气血辨治胃溃疡[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7-8.
[14]曾艺文,温鸿源,李力强.李力强调理气机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5):136-137.
[15]詹程腼.吴滇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332-1333.
[16]刘运磊,景蓉.温胃止痛方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10):2445-2447.
[17]陈杨,王成华,余晓琪.孔昭遐辨治消化性溃疡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2):10-11.
[18]郑陇军,刘淑艳.清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18(4):168-171.
[19]张倩,王伟,王建波,等.消化险溃疡中医药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9):898-901.
[20]冯雪瑾,夏永良.温中愈疡汤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38-339.
[21]孟凡冰,王芳.和胃消疡汤经验方联合三联疗法辨治肝胃不和型胃溃疡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879-2881.
[22]乔鹏.三联疗法联合自制中药汤剂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4):470-471.
[23]苏志强.医院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的实践与探讨[J].中成药,2014,36(02):428-431.
[24]吕军,彭继先.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187-3191.
[25]王振东,崔翔,王峰,等.除幽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证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656-1659.
[26]黄少鹏,程宏辉,刘镇,等.胃溃灵汤结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功能蛋白和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11):2693-2696.
[27]沈群,陆菁.隔附子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20-122.
[28]娄淑哲,李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3):62-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