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4:40: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情况比参照组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1%,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3%,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何秀莲.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07-308.

0引言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特殊性,包括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率高,且会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高危险性使得此类疾病护理难度较大,常规护理无法顾及患者心理等情况,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会影响治疗,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急需一种更为优质的护理模式改善此情况[2]。本文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的提升,现进行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参照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42例、26例,其中最小年龄33岁,最大76岁,平均(4 9.6±3.4)岁;研究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40例、28例,其中最小年龄32岁,最大75岁,平均(4 9.2±3.5)岁。病例涉及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其中参照组分别为18例、14例、5例、31例;研究组分别为16例、15例、7例、30例,两组患者资料差距小(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环境护理:为住院患者提供一个安静、卫生的住院环境,保持通风,并依照具体情况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保障患者休息质量。

(2)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保持态度亲和,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进行散步、听歌、下棋等活动,愉悦身心。此外,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讲述治疗成功案例,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3)用药指导:对于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溶栓药、抗心绞痛药等,此类药物服用时注意事项较多,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于患者的用药指导,提升用药安全及药物效果。除用法和服用注意事项以外,还应对药物会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并告知处理办法。

(4)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处于绝对被动状态,对自身的病情缺乏了解,这就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差,不利于康复[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治疗方法、危害性以及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问题,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度,从而提升依从性。

(5)饮食护理:应嘱咐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从而降低血脂,减轻心脏负担。另外,吸烟喝酒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疾病康复,所以换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监督禁止饮酒吸烟,并劝导戒烟戒酒。

1.3评价指标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依照自制满意量表将两组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情况比参照组更优(P<0.05)。

\

 
2.2患者满意度对比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1%,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3%,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

 
3讨论

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较多,此类疾病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护理难度较大[4]。常规护理模式下仅对进行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工作,不能够满足患者对于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要求[5]。而优质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依照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从环境、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营造优质护理环境,打造优质护患关系,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6]。本调查中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对照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值均明显小于参照组,说明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1%,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3%,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总之,在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侯蜀涛.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9):1197-1198.
[2]王绿花,王梅华,陈燕春,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4):481-483.
[3]侯静.优质护理质量与合理用药安全管理对心血管患者康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64-65.
[4]张丽丽,王芳,朱丽萍.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37-238.
[5]朱艳华,王运华.伴严重心血管病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34-335.
[6]冯琰,侯嘉庭.优质护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2):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