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 2017 年 8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采取日常护理管理办法, 风险干预组患者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办法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结果 风险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分较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 1 例,发生率为 2.94%。结论 由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 需要长期住院,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办法的运用,具有十足的必要性,能够有效确保患者就医的安全性,预 防输液事故、坠床跌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坠床
本文引用格式:罗帆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207+210.
0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典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随着社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持续增加, 已经严重威胁到国民健康水平。因此,做好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我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2 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随机选取 6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男 17 例,女 17 例),年龄 46-74 岁,平均(56.99±2.37) 岁。风险干预组(男 18 例,女 16 例),年龄 47-77 岁,平均(57.04±2.39)岁。
1.2方法。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办法,护理人员应将医生嘱托作为为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建立静脉通路,24h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风险干预组患者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办法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1.2.1护理风险评估:①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伴随脏器病变,加之长期应用降压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显著加剧了患者的护理风险。②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的药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药物口服或输注的剂量和速度具有严格的要求,部分药物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注射肾上腺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输注速度,会加剧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概率。③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检测仪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使用的主要医疗机械设备。如果不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提升护理人员对仪器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也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了密切关注,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树立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会由于不能及时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引发意外事件 [2]。
1.2.2护理风险管理办法:①护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同时,护理人员应始终秉持预防护理理念,及时消灭护理安全隐患。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容易出现跌倒和坠床等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床头、走廊、厕所和水房等容易跌倒和坠床的位置张贴护理安全标识。针对便秘患者,护理人员应予以其适量的缓泻剂,防止患者因排便太过用力引发的心力衰竭现象。② 护理人员应做好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在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提升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主动询问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并提前为患者讲授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防止患者产生恐慌心理。③护理人员应做好医疗仪器的养护工作,定期维护维修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 防止出现因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安全事件。④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预案,采用护理查房和晨会体提问的形式,不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应应急预案的掌握程度,引导护士做好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 [3-4]。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表 1 显示,风险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 1 例,发生率为 2.94%,优于常规护理组。
2.2护理满意度对比。表 2 显示,风险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分较高。
3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因此,医院应树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意识,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多端,且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因此,存在较多的潜在护理风险 [5]。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通过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主动干预,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着力提升护理人员技能,定期维修和维护医疗设备,实现对不良事件的有效预防[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风险干预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后,仅有 1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证明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7-9]。
4结论
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在护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运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韩莹.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23(01):148-149.
[2]王波 , 杨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z2):236-237.
[3]于芳.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7,17(41):182.
[4]刘红梅 , 刘文霞 , 吴琼. 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价值研究 [J]. 全科护理,2014(36):3429-3430.
[5]李碧玉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3(01):63-65.
[6]李亚丽, 李程程 , 于爽 , 等.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38-139.
[7]韩艳玲. 简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5(22):107-108.
[8]杨玲, 沈怡.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学术版 ),2018(01):35-37.
[9]田宏芳.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50):191+197.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09/2018100912301262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