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PCR检测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0:0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PCR检测HBV-DNA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35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B)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①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②③组阳性率差异较小,P>0.05,但阳性率显著高于④组,P<0.05;①组的HBV-DNA平均含量最高,②组与④组差异较小,③组HBV-DNA含量最小;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采用PCR与HBV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验才能够对乙肝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与病情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HBV-DNA

本文引用格式:张念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PCR检测HBV-DNA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60-161.

0引言

在对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中得知,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中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以及肝区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发热以及肝功能损害[1]。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发展成为肝癌,因此,在对乙肝病毒的诊断与检测变得尤为重要。在医学界中,乙肝病毒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慢性疾病,并且还是引起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在对乙肝患者的检查诊断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通过敏感反映HBV病毒水平从而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并且能够为病情判断与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为了提高对乙肝病毒检测的准确性,本次针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PCR检测HBV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3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18例,年龄31~53岁,平均(41.32±5.19)岁。将235例乙肝患者分为4组,其中包括①组(大三阳组)共43例;②组(小三阳组)共89例,③组(1.5阳性组)共52例;④组(2.4.5阳性组)共51例。纳入标准:经过初步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本次研究患者均已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患者采用HBV-DN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ELISA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对患者清晨空腹筋脉血液进行400 mL抽取,并对血液进行血清分离,随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gAg、HBsAb、HBeAg、HBeA、HBcAb,采用FQ-PCG法对HBV-DNA进行检测,采用一直含量梯度的HBV-DNA标准品作为参照物,对比得出本DNA含量,并设置阴性对照,采用室内Roche免疫质控血清进行检测。HBV-DNA>5×103copies/mL为阳性,<5×103copies/mL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同血清模式组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率


①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②③组阳性率差异较小,P>0.05,但阳性率显著高于④组,P<0.05,见表1。

\
 

2.2不同血清模式组中HBV-DNA含量

①组的HBV-DNA平均含量最高,②组与④组差异较小,③组HBV-DNA含量最小,见表2。


\
 

2.3对比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HBV-DNA阳性率

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见表3。

\
 

3讨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检测中,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是最为传统的监测方式,但是这种检查方式只能对乙肝病毒入侵后的机体免疫状态进行检测,但是采用FQ-PCR则能够从基因水平定量的角度出发,直接反应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因此,这是一种更为灵敏的检测方式,并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临床检查中[3-4]。

通过对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得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当前对乙型肝炎诊断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能够直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映状态与病程转化过程进行紧缺的反应。采用HBV-DNA检测常用与观察HBV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传染性强弱[5-6]。在本次对235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研究中,①组(大三阳组)患者中的HBV-DNA的阳性率最高,到达了100.00%,并且其血清样本中HBV-DNA的含量为3.75×107 IU/mL,远远超过了其他三组。因此我们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大三阳患者的乙肝病毒其复制活跃性极强,并且极具传染性,因此,通过本次研究表明,HBeAg阳性患者中期HBV-DNA的阳性率高达100.00%,因此,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呈正相关性;然而在192例HBeAg阴性患者中,其HBV-DNA的活跃性与传染性相对较小,可能与HBV基因组产生突变的情况有关,虽然其传染性降低,但是部分患者依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本次研究中,②组与③组患者的HBeAg阳性率相对较低,并且其含量也相对较低并差异较小[7-8]。通过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可以得知,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PCR检测HBV-DN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呈正相关性。通过采用FQ-PCR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与病情判断,并且能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玲,何美琳,柏明见,等.高灵敏度乙肝核酸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7):143-145,155.
[2]武燕红.母亲血清HBV-DNA载量与新生儿HBV感染率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7):40-42.
[3]张辉,吴冬生,方敏,等.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1):1459-1461.
[4]Li J,Sun X,Fang J,et al.Analysis of intrahepatic total HBV DNA,cccDNA and serum HBsAg level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undetectable serum HBV DNA during oral antiviral therapy[J].Clinics&Research in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2017,41(6):S2210740117300839.
[5]阙金亚,余红,刘峰.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ELISA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相关性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6):38-39,45.
[6]孟令国,冉张申,赵大鹏.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HBV-DNA含量相关性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7,24(4):235-238.
[7]Li WJ,Xu HX,Wu DS,et al.A novel fully automated system for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using magnetic bead-based method combined with Real-time PCR[J].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17,38(248):130-135.
[8]花艳艳,许琳婧,李梦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和HBV-DNA检测在HBV基因型与耐药变异中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