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分型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方法将我院感染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Pcr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型及HBV-dna载量。结果分析结果显示,B型11例、c型19例、混合型6例、未分型者4例;HBV-dna载量结果显示,c型及混合型的HBV-dna水平较B型明显增高,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与B型患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基因c型及混合型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B型患者,且其对肝脏细胞的破坏更为严重,预后较差。
关键词:乙肝病毒;HBV-dna;临床表现
本文引用格式:刘元成.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载量及临床表现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21,223.
0引言
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患病人群高达2000万人[1]。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问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乙肝病毒(HBV)基因型是长期点突变累积形成的,HBV突变率较高,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时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目前,已经发现的基因型已经高达61种,而不同的乙肝病毒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疾病的进展亦存在不同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乙肝病毒HBV基因分型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是我院感染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7~77岁,平均(57.7±2.9)岁。
1.2纳入标准
年龄18~80周岁;HBV-DNA检测阳性者;西医临床诊断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酒精性肝病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者;药物性肝损伤者。
2方法
2.1标本采集及处理
晨起,以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约2 mL,并将其注入至无菌干燥的玻璃试管内,常温下静置60 min左右,以2000 rpm的速度离心5 min以分离血清,获取上层血清以备用。标本立即用于测试,若未能及时检测,则需要将标本放置于-70℃冰柜内保存。需要运送标本时则在0℃左右条件下使用冰壶运送。
2.2基因分型测定
所有患者的HBV基因分型均采用微板核酸杂交试剂盒来完成。待测血清100μL与等量处理液混匀,煮沸并进行离心,取上清液,进行预变性、循环及延伸。取扩增产物进行反应,结果按P/N值(标本OD值/阴性参照OD值)进行判定。杂交孔中,呈现阳性结果的孔显示名称,为所检测标本的病毒基因型。
2.3HBV-DNA提取
取备检血清100μL转移置1.5 mL的灭菌离心管中,加入等剂量的DNA浓缩液并混合均匀,以12000 rpm的速度离心10 min,放弃上清液。然后加入20μL的DNA提取液,振荡数秒以便于使其充分溶解沉淀。然后4000 rpm离心30 s,在100℃恒温下进行处理10 min,然后12000 rpm离心5 min,取上清液2μL做PCR反应。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乙肝基因型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具体见表1。
3.2乙肝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具体见表2。
4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而后两者的传染性更强,其传播途径以输血、母婴传播及性传播为主,在部分地区,母婴传播已经成为导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其基因型以B型及C型为主,在我们进行调查的40例患者当中,B型11例、C型19例、混合型6例、未分型者4例,其中B型及C型的总和高达75.0%。在不同基因型的HBV-DNA载量方面,我们发现C型及混合型较B型、未分型的载量水平明显增高,且差异明显(P<0.05),而高HBV-DNA表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更强,表明C型及混合型患者的传染性相对更强。在临床表现方面,我们研究发现,C型及混合型患者出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患者数量较B型及未分型患者明显增多,且差异明显,表明C型及混合型对于患者的肝脏细胞破坏更为强烈,且预后情况较差,危害更为巨大。
总之,我们认为,乙型肝炎患者基因C型及混合型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B型,且病毒复制更为活跃,传染性强,对肝脏细胞的破坏更为严重,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牟一坤,顾琳,曾淑珍,等.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检测[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46-49.
[2]向海平,郭雁宾,孟庆华,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13(1):89-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