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6:5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患儿12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60例实验组与6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规范注射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临床规范注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有效性。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注射中,可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确保整体效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促进静脉注射依从性提升,保障穿刺质量,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景欣欣.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61-362.

0引言

小儿生长发育存在不同阶段,而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特点,根据相应特点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推进[1-2]。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小儿皮下脂肪丰富且血管细,在静脉注射穿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静脉注射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旨在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患儿12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60例实验组与6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孩34例,女孩26例,年龄2~10岁,平均(5.23±2.55)岁;实验组男孩31例,女孩29例,年龄3~10岁,平均(6.41±2.07)岁。经过对比后,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儿接受临床规范注射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本组患儿接受临床规范注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如下。

①穿刺前护理。在疾病的影响下,患儿容易出现哭闹情况,家长也容易表现出焦虑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为其详细讲解静脉穿刺的整体流程与目的,增强患儿及其家长的了解程度,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通过语言安慰及肢体安抚的方式,使患儿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护理依从性的提高,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冷静平稳的态度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确认患儿病情,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②穿刺工具及穿刺部位选择。在小儿静脉注射前,应当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穿刺工具,我科以选用留置针为主,并于穿刺前对针头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弯曲情况;以解剖学方面而言,小儿静脉注射时主要选择部位应当为手足部浅表静脉与头皮浅表静脉,但仍需结合患儿静脉实际条件、年龄、注射目的及药物类型,选取更合适的穿刺部位;3岁以上患儿通常以四肢静脉为主;对于慢性疾病应当选择远心端,在抢救时应当以大隐静脉或者肘部静脉为主。

③穿刺技巧。使患儿血管充分暴露后刮去穿刺部位周围毛发,以便静脉暴露及固定;根据进针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其中直刺法就是在穿刺静脉处,使针头与皮肤间角度呈10°~15°;而斜刺法则是于穿刺静脉侧与静脉处,使针头与皮肤间角度呈20°~30°;其中直刺法适用于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处,斜刺法适用于大隐静脉、大静脉及肘部静脉处。

④针头固定。待穿刺完成后,以左手拇指对针柄进行固定,再以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鉴于小儿好动的特点,针对头皮静脉穿刺可用头帽加固,四肢静脉穿刺可用自粘绷带和夹板固定。

⑤穿刺后护理。输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发炎、渗血等相关临床症状,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情况,则需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减轻炎症发生;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同时还需固定好导管,嘱家长加强对患儿的看护力度,避免肢体下垂姿势,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计算,并加以统计分析。(2)对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依从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完全依从为患儿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静脉穿刺,无哭闹情况发生;基本依从为患儿出现哭闹情况,但能够在家长鼓励下完成静脉穿刺;不依从为患儿哭闹情况严重,不配合静脉穿刺,无法完成穿刺。静脉注射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情况


经过统计后发现,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58/6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8/60);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2=13.457,P=0.001)。

2.2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注射依从性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注射依从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3讨论

小儿静脉穿刺作为医院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该工作内容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在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与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素质,能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通过耐心、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患儿痛苦感得到有效降低[4-5]。

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备一定护理效果,但是其整体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无法通过针对性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6]。而综合性护理干预则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拉近患儿及其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得护患关系得到有效增强[7]。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实验组患儿静脉注射依从率为93.3%,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依从率为76.7%,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注射依从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注射过程中,可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确保整体效果,该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还可有效促进静脉依从性提升,可保障穿刺质量,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明娣,唐雪梅,王海静.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39-140.
[2]游小英.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7,23(35):83-84.
[3]赖颂妮,丘爱荣.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小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91-92.
[4]徐娅娟.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8):1014-1016.
[5]丁云.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183.
[6]刘燕.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115-117.
[7]吴微微,成妙燕,李洁.小儿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81-182.
[8]王淑珍.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36):205-2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