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6:2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川崎病患儿8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以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SAS评分(17.25±5.21)分、SDS评分(18.58±5.23)分,对照组患儿的SAS评分(28.73±5.33)分、SDS评分(29.41±5.36)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97.5%、80.0%,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舒适护理;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朱莲英.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97-298.

0引言

川崎病又可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近些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中小动脉发生变态反应,患儿会出现急性发热伴皮疹、黏膜充血、杨梅舌等,恢复期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受损和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川崎病会侵犯全身的多个系统,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受损[2]。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川崎病患儿80例,探讨了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川崎病患儿8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2~10岁,平均(3.56±1.58)岁,临床症状:双眼球结膜充血17例、15例发热、8例手足皮肤硬性肿状。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3~10岁,平均(3.75±1.75)岁,临床症状:双眼球结膜充血15例、14例发热、11例手足皮肤硬性肿状。所有患儿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次研究,基础资料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内容: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家长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儿家长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②发热护理:发热是川崎病的主要症状,患儿的体温可高达38~40℃,会出现稽留热或弛张热,因此要保持病房内定期通风,每隔4 h时为患儿检测体温,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果降温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做好保暖措施。③皮肤黏膜护理:患儿的皮疹应叮嘱家长不要让其抓挠,为患儿剪指甲,不要用手揉眼睛,发热出汗后要及时做好皮肤清洁,保持衣物和床单的干燥,进食后需要引用少量的温水,清洁口腔,使用棉质尿布,请更换,保持臀部干燥。④饮食护理:患儿先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⑤生活护理:相同病种的患儿在一个病房内,注意保持室温,使用空气消毒机每天进行病房消毒1次,为了避免呼吸道感染或交叉感染,需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不能吹对流风;指导家长为患儿更换柔软、吸水性强的衣服,定期巡回,检查患儿皮肤黏膜的情况。⑦药物护理: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时要现用现配,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前后均需要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管,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焦虑(SAS)抑郁情况(SDS)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及四位分数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进行检验,分类数据使用(%)表示,采用2检验,软件结显示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3讨论

川崎病的病因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3],约有30%左右的川崎病患儿会合并心肌梗死、心包炎、冠状动脉瘤等情况。川崎病易发于婴幼儿,由于生理的特殊性,自控能力比较差,对疼痛的忍耐力也相对较差,加上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经常会手足无措。舒适指的是身心健康、轻松愉悦的感觉,满足患儿的舒适要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常规护理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不够重视,而舒适护理重点强调了心理护理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安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提高配合度的同时,可以让家长更冷静的照顾患儿。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开展舒适护理后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舒适护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川崎病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霞,王秀琴.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3):130,162.
[2]海盼.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116,120.
[3]袁媛.舒适护理服务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282-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