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对小儿川崎病患儿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4 月,选取 86 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开展研究,并分成两组,即普通组与研究组,各 43 例,普通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而研究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后继续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如发热、手足肿硬、皮疹等症状。结果 在两组患儿各项症状的消退时间对比上,研究组所用时间明显较快,且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川崎病的症状,同时可以在加快症状消退的时间,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孔秀峰 . 小儿川崎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130.
0 引言
小儿川崎病属于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同时也是儿童时期常发的疾病之一,多为学龄前幼儿。小儿川崎病的症状常见有发热、皮疹、指端肿硬、脱皮、双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而对该类患儿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当病情发展后,容易影响到患儿的冠状动脉,使其扩张或狭窄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等 [1-2]。因此需要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小儿川崎病对患儿的影响。而本研究主要对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4 月,选取 86 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开展研究,并分成两组,即普通组与研究组,各 43 例,其中普通组的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 22 例、21 例,最低年龄与最高年龄分别是 8 个月、5 岁,平均(3.4±1.1)岁。研究组的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 23 例、20 例,最低年龄与最高年龄分别是 7 个月、5 岁,平均(3.3±1.0)岁。两组患儿的各项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P>0.05)。
1.2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各项同样的基本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血沉、心肌酶谱等,以了解患儿的确切病情,并为选择及确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而后对普通组患儿的治疗,主要采用阿司匹林。其剂量为 40mg/(kg·d),使用方式为口服。3d 后,若患儿发热情况得到缓解,且已退热,则将剂量改为 4mg/(kg·d),使用次数均为 3 次 /d。研究组患儿在普通组患儿治疗基础上,继续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剂量为 2g/kg。但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后的患儿,在 9 月内不建议进行疫苗接种。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如发热、手足肿硬、皮疹、黏膜充血等,通过症状消退的时间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症状消退时间越短,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患儿有关各方面数据都借助 SPSS19.0 进行处理,按照均值 ± 标准差的方式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以 t 测定,P<0.05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分别对发热、手足肿硬、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缓解情况对比,研究组患儿的缓解时间普遍比普通组的短,(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 1。
3 讨论
小儿川崎病是日本医生川崎医生最先发现、报道的,该疾病与患儿的皮肤黏膜淋巴结有着联系,对患儿影响较大主要为小儿川崎病所衍生的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且不少学者发现,该症状与患者血管的各方面情况有联系,如血管弹力蛋白、蛋白酶降解好内皮细胞的损失情况等。而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有血栓等,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对患儿的细胞、血流等产生影响,使其出现血小板增加、血脂代谢异常等。因此,小儿川崎病患儿发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阿司匹林是治疗常用药物,但同时也需要对患儿进行一系列相关治疗,如退热、抗炎、抗血小板凝聚等。对两组患儿进行基础治疗与阿司匹林治疗后,研究组的患儿继续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发现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丙种球蛋白可在体内与毒素、病毒等结合,进而保护患儿的免疫机制正常运作,同时避免患儿内皮细胞自身抗体的产生破坏以及保护血管受到损失等。在该类药物的作用下,可促使患儿各方面症状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3]。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发热、手足肿硬、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缓解、消退时间明显比普通组患儿的短,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小儿川崎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快速地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懋恩 , 杨银广 , 黄祯 , 等 . 小儿川崎病冠脉病变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4(9):74-76.
[2]王朝辉 .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评估及最佳剂量研究 [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4):531-532,535.
[3]张根 , 李新萍 , 常丽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J]. 临床荟萃 ,2015,30(5):572-574.
《小儿川崎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4/2018091403293030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2.html